水电乌江:整体开发显优势综合建设富黔民
2010/8/19 8:29:40 新闻来源:中国能源报
构皮滩电站大坝鸟瞰
付学武/摄
编者按
千里乌江,这条长江南岸最大的支流,年净流量与黄河相当,是我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有“流着金子的河”之美誉。全长1037公里,干流总落差达到2124米。尽管总装机只有850万千瓦,却是我国“西电东送”最为便捷的电源点。
不仅如此,整个乌江流域还有丰富的磷、煤、铁等多种矿产资源。这样的资源,对于经济相对滞后的贵州而言不啻为一个巨大的宝库。“乌江兴,贵州兴”,乌江流域的开发,成为盘活贵州经济的命脉所在。
从贵阳出发,蜿蜒曲折一路北行,城市的印记慢慢从视野中褪去,崇山峻岭成为风景的主角。
沿江而下,会看到如同珍珠链般的两个高湖。前一个风景迤逦,美如画卷;后一个湖水荡荡,漫无边际。再往前走,大坝巍巍,赫然出现在眼前。这就是贵州省内乌江梯级电站中的两个:索风营和构皮滩水电站。
索风营和构皮滩水电站分别是乌江干流水电规划梯级中的第五级和第七级,装机容量分别为60万和300万千瓦。作为乌江流域梯级开发的两个关键环节,它们也是中国水电“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乌江模式”的一个缩影。
西电东送,乌江敢为先
1992年,贵州乌江水电开发公司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第一家流域水电开发公司,按照“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开发方针,以当时建成的乌江渡和东风两座水电站为母体,开发建设乌江干流贵州境内河段9个梯级电站。
1999年,经国家批准,乌江公司正式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明确了产权关系,国家电力公司占51%,贵州省占49%,贵州让出1%的股权,却放活了一整条乌江。
2000年11月8日,“西电东送”战略在贵州省正式拉开序幕,也吹响了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以洪家渡和引子渡水电站作为西部大开发首批开工的标志性工程,乌江的水电成为“西电东送”最为便捷的电源输出点。从乌江开始,中国水电迎来了流域梯级开发模式的转变。
随着流域电站的陆续投产,统一管理和调度也逐渐提上日程,乌江公司再次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该公司从2003年开始集控系统平台建设,到2005年系统进入试运行并挂牌成立集控中心,再到2009年纳入南方电网总调度体系,历时6年。该远程集控中心具有两大功能,一是对梯级电站发电机组远程集中控制,二是对梯级水库的集中调度与管理,是乌江公司发电生产、水库群调度中枢。
目前,乌江集控中心已集中控制6座大型水电站,共24台机组。位于贵阳的集控中心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先进的传输系统下达到各电站的目标机组,可以实现对各梯级电站机组的监测和控制。
立足流域,统筹出高效
由单独的一家业主来承担整条河流的开发,这在当时是一鸣惊人的创举,国内没有先例可循。因此乌江公司摸着石头过河,大胆改革投融资体制和创新设计,并将这种创新理念贯穿到工程建设始终,用实践为中国大流域整体开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乌江公司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明确所有资金全部投入乌江水电开发,在“十一五”末提前10年完成乌江梯级水电开发的战略目标。以当时投产的114万千瓦机组发电效益为基础,积极拓展国内外各项融资渠道,解决建设资金问题;以“小业主、大监理”管理模式为基础,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实施“集中决策、分级实施”,提高建设管理执行能力,解决短期内水电建设管理人才紧缺问题;高度重视工程前期工作,提前开展施工准备,使乌江上游梯级电站很快具备开工建设条件。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不断优化设计和管理,不仅节省了造价,还提高了效率。索风营水电站通过优化设计,单位千瓦造价大大低于单位建设成本8000-10000元/千瓦的全国平均水平,创造了同期国内水电工程单位千瓦投资最优的业绩。构皮滩水电站在岩溶地区建设双曲薄拱坝,为满足主体连续浇筑施工技术要求,乌江公司自己投资建设了水泥厂,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仅运输成本一项就节省投资1600多万元。
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乌江也取得了宝贵经验。从2005年到2009年,乌江集控中心通过围绕“抬高水头降低耗水率、实时优化负荷分配与控制、洪水资源优化利用减少弃水”等主要优化手段,在不增加额外投资的前提下,共计增加发电量23.35亿千瓦时,实现增效5.4亿元。
在梯级水电站防洪调度方面,通过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实现了2007年7月份的汛期十年一遇洪水调度安全,成功调度了2008年11月份出现的非汛期两百年一遇洪水,为沿岸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年上半年西南大旱,乌江公司通过整体调度,不仅保证了最低发电量,而且保证了乌江流域的居民生活用水,为抗旱出力巨大。
整体流域开发也促进了环保理念的变化。不同于以往水电站先建设后环保的模式,乌江在规划时就对流域环保提出了总体要求,那就是在开发过程中坚持环境保护和防治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理念。正因为这个理念,索风营水电站建成时,电站主体工程也已同周边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记者在索风营水电站现场看到,电站办公区掩映在一片绿海里,走在进场的公路上,周边丝毫看不出人为改造的痕迹。
“索风营水电站的经验表明,通过设计、业主、施工各个单位的协调,水电站的建设是完全可以实现绿色环保的。”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蔡金良表示。
做足优势,延伸产业链
2005年,胡锦涛主席对乌江的开发提出更高的要求:“到2010年,几个点基本开发结束了,但是乌江的事业没有结束。下一步怎么做,怎么围绕贵州能源优势,怎么把这篇文章做大做好,这就是你们的下篇了。”
为做好乌江文章的下篇,乌江公司针对乌江流域的特点做了有益的尝试。首先针对水火电装机容量比例3:1的格局立项,准备在集控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成为乌江公司生产调度指挥中心,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司发电资源,实践“以水为主、水火一体”的管理思路。以水电开发为主,在充分开发乌江流域水电的基础上,盘活贵州西南煤海,利用水火电地区差异、季节性差异、电价差异等客观条件,充分发挥水火电资源优势互补,为公司发展取得发电效益最大化。
“实践证明,大流域单一业主这种开发模式优势明显,以后大流域开发仍然要坚持这种模式。但乌江下篇文章的思路应该由电站建设转移到如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轨道上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水能处处长熊敏峰说。
华电集团工程部主任金泽华在接受中国能源报采访时说:“乌江作为尝试流域梯级开发的先行者,电站建设这篇文章已经写完,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其中包括探讨电力调度体制、集控中心的未来发展、移民的后期扶持和环保规划先行等方面。”作为流域梯级开发的先驱,在如今流域开发基本完毕的情况下,乌江公司又于2008年开始尝试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估,得到国家环保部的高度赞赏。
作为乌江下篇文章的思路之一,立足水电,通过资本运作打造煤、电、铝循环经济链条也成为乌江流域综合开发的重点思路。此外,乌江公司还将根据乌江航运整体规划,建设过坝通航建筑物。同时,乌江流域的整体旅游规划也被提上了日程。“发电只是我们综合开发的一部分,按照公司规划,我们目前正在研究索风营的风景旅游项目。”索风营发电厂的党委副书记胡明玉对记者说。 孟祥路 胡学萃
《中国能源报》 (2010-08-16 第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