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黄河之水天上来-西北地区可再生能源一体化规划
2022/3/14 18:59:46    新闻来源:水电总院 高洁 赵越

古语有云,上善若水,上德若谷,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屹立江河之上,坐镇群山之中,正是我们的流域水电梯级,像一串串璀璨明珠,点亮夜空、带来光明。


我国自古善用水利,始于商周,汉代已有水能机械,很早即开始使用水闸、水栅栏。百年前,我国大陆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问世,开启了水力发电的时代。优先开发水电是我国建国以来能源工业的重要方针政策,水电长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居于中流砥柱的位置。


新时代新使命,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我国步入以双碳目标为导向、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路径、以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要义的新时代。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国家陆续出台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要求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对新能源、水电等各能源品种发展进行谋篇布局。作为“1+N”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和举措,2022年3月初,《关于开展全国主要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规划研究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颁布出台,研究落实多能互补一体化基地规划。响应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推进大型风光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具有灵活调节性能、长周期储能功效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电将再现辉煌。定位于以调为主、量调兼顾,依托于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既已规划布局的各大流域水电基地这盘大棋,水电流域成为今年首批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基地的策源地。


在水能资源极为富集的西南地区,有长江水系恢弘磅礴。在西北地区就不得不说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围绕黄河的梯级水电,立足西北的风光资源,开展可再生能源一体化规划研究工作,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西北地区新时代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黄河之水天上来,璀璨明珠地上生

九曲黄河,奔腾万里,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1952年,开国领袖毛泽东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亲临黄河视察,对黄河治理开发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黄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2022年新年贺词仍心系黄河安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黄河在治理水患灾害的同时,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做好上游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是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挥黄河上游水电站和电网系统的调节能力,支持青海、甘肃、四川等风能、太阳能丰富地区构建风光水多能互补系统。黄河梯级将成为西北地区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基地的重要依托。


黄河上游作为我国规划的大型水电基地之一,截至目前干流已建水电装机超过1500万千瓦,在建装机340万千瓦。26座水电站犹如一颗颗璀璨生辉的明珠镶嵌在黄河上,既有位于4300米世界海拔最高的黄河源水电站,又有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的龙羊峡水电站;既有号称“黄河第一转轮”的盐锅峡水电站,又有第一座我国自行设计装机容量百万千瓦级的刘家峡水电站;既有我国水电行业首个摘得鲁班奖的李家峡水电站,又有位于高山峭壁中被称为“渴望阳光的地方”的拉西瓦水电站。每座水电站都凝聚了水电建设者的辛劳和智慧,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壮歌。




二、西北风光无限好,一体化开发是重点

我国的西北地区幅员辽阔,拥有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自2008年甘肃酒泉获批建设中国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以来,西北地区新能源发展矗立潮头,新疆、宁夏、青海先后建成多座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截至2021年底,新疆风电并网装机容量2408万千瓦、甘肃1725万千瓦、宁夏1455万千瓦,装机规模分别位列全国第3、第8和第9位;光伏发电,青海并网装机容量1610万千瓦、宁夏1384万千瓦,装机规模分别位居全国第7和第10位。青海不断突破电网全清洁能源运行世界纪录。


依托丰富的水、风、光资源以及工程基础,龙羊峡水电站率先开展了水光一体化研究及项目建设,将光伏电站作为水电站的“编外机组”进行调度,在国际上首次采用水光互补协调运行发电控制技术。作为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点项目,黄河梯级电站大型储能工厂已列入多项国家级规划。项目将利用光伏富余电量,在上下水库梯级之间抽水发电,通过水库储能实现电量时移,将低价富余光伏电量转化为高价高质量水电。龙羊峡-拉西瓦梯级电站储能工厂试点项目已完成设备试验、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工作,拟在十四五开工建设。此外,依托山体地形、江河水源,围绕水电梯级,开展的集常规水库电站、抽水蓄能电站和新能源电站为一体的多元开发模式也在黄河流域不断探索。




三、提前谋划定西北,加紧布局促发展

随着《通知》正式出台,相关规划研究工作将陆续展开。


首先,本次规划意义在于,将新能源规划置于可再生能源的大系统中考虑,以调节电源来统筹布局。在大系统中,不仅考虑水电的灵活调节能力,还兼顾具有调节能力的火电,形成水风光火储的一体化系统。可再生能源综合基地的建设先立后破,保证高比例、大规模新能源的同时,调节性电源同步到位,实现时空一体化。


第二,本次规划特点在于,摒弃斑块化、条带化规划,甚至跳出省域的框架,从流域、区域尺度来统筹。该规划思想与大基地的构思异曲同工。基地开发模式,做的最早、做的最好当属我国十二大水电基地。早在1980年原电力工业部基于全国水力资源普查成果,提出十大水电基地的设想。1989年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东北”“黄河北干流”两大水电基地,形成了十二大水电基地。此后,一度出现“十三大”“十四大”水电基地的建设需求,尚未尘埃落定。本次规划以水电基地为蓝图框架,在对流域内新能源资源进行充分掌握的同时,将对水电的开发定位和服务对象建立通盘考虑。尤其在西北地区,负荷需求较低、新能源资源极为丰富,需要充分认识水电的定位。


第三,本次规划新意在于,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开发综合基地,水电的品种包含了常规水电、水电扩机以及流域内抽水蓄能,实质上是从流域尺度对常规水电规划、(扩机)规划调整以及抽水蓄能规划进行了统筹。与此同时,在可再生能源品种方面,不仅涵盖了水、风、光,还重点提及生物质发电、地热发电等形式,并综合兼顾了流域周边已建、在建调节性火电。


第四,本次规划关键在于,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研究。一是,研究可再生能源资源互补特性,进行一体化规模配置;二是,重点关注建设时序和建设周期,进行一体化规划建设;三是,基于水情和风光预测,开展多能互补一体化调度;四是,多能互补系统进行综合测算和一体化经济评价;五是,考虑内需和外送需求,划分单元一体化消纳。因此,在可能涉及大规模外送的西北地区,需要对内需和外送单元建立清晰的认识。


西北地区作为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的先行者,能否通过本次规划提出西北特色的模式和亮点,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我们拭目以待。




黄河上游李家峡水电站

黄河上游公伯峡水电站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