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11月08日 第 06 版)
本报讯 行业咨询机构雷斯塔能源日前发布最新报告称,由于原材料和运输成本飙升,预计2022年,全球将有超过一半的光伏项目面临延误甚至取消的风险。
报告指出,由于供应链承压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全球2022年计划安装的约9000万千瓦的公用事业规模光伏项目中,约有5000万千瓦的项目建设可能受阻。
市场研究机构埃信华迈的数据显示,2020年10月至今,多晶硅价格已上涨了200%以上。此外,受包括银、铜、铝和玻璃在内的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的影响,截至今年下半年,光伏组件的制造成本同比去年已经上涨了近50%,达到201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此外,供应链紧张和航运成本上升也将持续推高各种原材料的价格。根据雷斯塔能源的报告,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航运成本上涨了近500%,推动光伏原材料的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
报告指出,光伏组件及其相关的运输成本通常占项目总资本支出的1/4到1/3。当组件和运输的成本增加时,将会显著影响光伏项目收益。雷斯塔能源将去年的运输成本与当前成本进行比较发现,各项成本的上升使得光伏电力的成本上涨了10%-15%,对大多数计划于2022年进行的项目而言,这样的涨幅已然构成重大挑战。
行业媒体《光伏杂志》援引非政府组织可再生能源项目主任Kyungrak Kwon的话称,光伏原材料的供应链延误或中断至少会持续到明年第二季度,如果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光伏组件的价格可能两年内都不会下降。
雷斯塔能源高级可再生能源分析师David Dixon表示:“光伏行业正面临着最严峻的挑战之一,预计目前的产业瓶颈在未来12个月内都无法得到缓解。这意味着,光伏开发商和承购商将不得不决定是否降低利润、推迟项目或提高承购价格以完成项目。”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业内分析认为,虽然全球范围内多晶硅产能下降,甚至处于停滞状态,但中国的多晶硅产能却持续扩大,已经从2010年底的9.1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近50万吨。业界普遍认为,目前,中国光伏产业链规模庞大、技术成熟、成本快速下降,加上中国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因此,预计中国光伏行业将保持高水平增长。
(仲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