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强黄河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
2010/6/24 8:38:03 新闻来源:资源网
摘要:水资源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同时它也是经济发展的命脉。21世纪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将和石油在21世纪对人类的重要性一样,成为一种决定国家富裕程度的珍贵商品,一个国家如何对待它的水资源,将决定这个国家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当今水资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全球大多数国家面临缺水,急需强化水业管理,尤其是科学用水和节约用水。我国是世界水的资源贫乏国之一,人均拥有水资源是世界人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人均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四倍,农业灌溉用水率仅40-50%,水资源浪费比较大。我们过去对水资源的认识很不够,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不强,现在我们必须重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要认真做好水的资源开发与节约用水工作,二者不可偏废,在开源的同时要注重节流,作为多年从事黄河水资源管理的治黄工作者,对黄河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有几点认识和建议。
关键词:节水 社会 制度 价格
1建立完善的用水管理机制,为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
各项制度的建立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汪部长曾在《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要点》中指出:“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完善的用水管理机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1建立完善的取水申报和审批制度
水管单位要依据“以水定供,以供定需”制定年度取水计划申报和审批制度,在用水、取水许可审批与监督管理等环节,强化微观定额指标控制。各取水单位要在年度内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取水计划,并上报水利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水利主管部门,水管单位在制定取水定额要依据可利用的水资源量来制定最大供水量,从取水总量加以控制,依据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依据各行业、部门的实际需要制定科学、合理各用水单位的分配量和用水定额,并依据用水定额和分配量对各用水单位用水计划进行严格的审核、批准,以确定各用水单位的最大供水量水管单位在制订总供水量指标时要逐年降低,直至实现采补平衡,使有限水资源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1.2强化黄河水的取水制度的建设
对于地下水的开采水利主管单位要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范围、标准,并制订一套完善的地下水开采审批制度,对于盗采、超计划开采地下水的要依据《水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严肃的处理,违反国家法律的要移送到国家法律机关依法处理,以杜绝各类地下水开采违法事件的发生。特别是要加强各企业单位及乡镇、农村对地下水开采的审批。
2制订合理的用水价格,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水
水价格政策是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一种手段,制定合理的供水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用水单位的用水量,特别是对于工业用水。事实证明,水价低廉,是造成浪费用水资源的原因之一。供水单位严格按照《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实行“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分类制定基本水价和水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水价体系,使供水单位尽快收回供水成本。在供水水源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的水利工程,可以制定合理的丰枯季节水价和季节浮动价格。农业供水价格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支付能力,逐步推行能够补偿供水生产成本、费用的原则来制定供水价格。现在我们要充分利用市场引导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价格杠杆促进用水单位节水。
3加强节水型灌溉工程的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长期以来,我国的水利渠道工程大部分是土渠,特别是农田灌溉所用的水,经常是用土质渠道输送,渠道有长的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渠道在输水过程中就会有一部分水向地下渗掉了,这种沿途损失的水量一般要占到输水量的50%-60%,有的地方甚至达到70%,浪费水量大。这就需要国家、水管单位和用水单位三方投资,对水管单位的土质渠道进行衬砌、配套建设,渠道衬砌后,国家和水管单位节约了水资源,用水单位也节约资金,减少了生产成本,达到了水资源和资金双节的功效。同时,各地区要大力推广喷灌、微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工程,充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以水定产,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压减各种高耗水作物,采用高科技对高耗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依法管水,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汪部长提出:“实现城乡水资源一体化管理,是实施水权管理的前提”。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水市场秩序,依法管理水务新体制,逐步建立完善职责分明、权责清晰的分级管理体制及河流水资源配制原则和方案。明确水利主管部门实行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职能。各级水利主管部门要充分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优化配置水资源,做好城市和农村供水和用水、用水和节水、治污和回收利用一体化管理工作。
5加大宣传力度,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关键是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运行机制。现在,人们的节水意识普遍淡泊,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这就要求我们在广大群众中进行大力宣传,充分运用现有媒体,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主题,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人们了解我国的水资源紧缺形势,提高全社会对节水的认识,保证各项节水工作顺利进行,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和谐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陈继安 井普泽
关键词:节水 社会 制度 价格
1建立完善的用水管理机制,为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
各项制度的建立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汪部长曾在《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要点》中指出:“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完善的用水管理机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1建立完善的取水申报和审批制度
水管单位要依据“以水定供,以供定需”制定年度取水计划申报和审批制度,在用水、取水许可审批与监督管理等环节,强化微观定额指标控制。各取水单位要在年度内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取水计划,并上报水利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水利主管部门,水管单位在制定取水定额要依据可利用的水资源量来制定最大供水量,从取水总量加以控制,依据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依据各行业、部门的实际需要制定科学、合理各用水单位的分配量和用水定额,并依据用水定额和分配量对各用水单位用水计划进行严格的审核、批准,以确定各用水单位的最大供水量水管单位在制订总供水量指标时要逐年降低,直至实现采补平衡,使有限水资源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1.2强化黄河水的取水制度的建设
对于地下水的开采水利主管单位要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范围、标准,并制订一套完善的地下水开采审批制度,对于盗采、超计划开采地下水的要依据《水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严肃的处理,违反国家法律的要移送到国家法律机关依法处理,以杜绝各类地下水开采违法事件的发生。特别是要加强各企业单位及乡镇、农村对地下水开采的审批。
2制订合理的用水价格,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水
水价格政策是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一种手段,制定合理的供水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用水单位的用水量,特别是对于工业用水。事实证明,水价低廉,是造成浪费用水资源的原因之一。供水单位严格按照《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实行“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分类制定基本水价和水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水价体系,使供水单位尽快收回供水成本。在供水水源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的水利工程,可以制定合理的丰枯季节水价和季节浮动价格。农业供水价格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支付能力,逐步推行能够补偿供水生产成本、费用的原则来制定供水价格。现在我们要充分利用市场引导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价格杠杆促进用水单位节水。
3加强节水型灌溉工程的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长期以来,我国的水利渠道工程大部分是土渠,特别是农田灌溉所用的水,经常是用土质渠道输送,渠道有长的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渠道在输水过程中就会有一部分水向地下渗掉了,这种沿途损失的水量一般要占到输水量的50%-60%,有的地方甚至达到70%,浪费水量大。这就需要国家、水管单位和用水单位三方投资,对水管单位的土质渠道进行衬砌、配套建设,渠道衬砌后,国家和水管单位节约了水资源,用水单位也节约资金,减少了生产成本,达到了水资源和资金双节的功效。同时,各地区要大力推广喷灌、微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工程,充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以水定产,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压减各种高耗水作物,采用高科技对高耗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依法管水,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汪部长提出:“实现城乡水资源一体化管理,是实施水权管理的前提”。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水市场秩序,依法管理水务新体制,逐步建立完善职责分明、权责清晰的分级管理体制及河流水资源配制原则和方案。明确水利主管部门实行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职能。各级水利主管部门要充分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优化配置水资源,做好城市和农村供水和用水、用水和节水、治污和回收利用一体化管理工作。
5加大宣传力度,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关键是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运行机制。现在,人们的节水意识普遍淡泊,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这就要求我们在广大群众中进行大力宣传,充分运用现有媒体,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主题,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人们了解我国的水资源紧缺形势,提高全社会对节水的认识,保证各项节水工作顺利进行,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和谐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陈继安 井普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