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2021全国科普日:水电科普进校园
2021/9/14 9:57:27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水电学会专家赴清华大学开举办“中国碳中和之路”科普讲座

913日,作为2021年全国科普日的水电系列活动之一,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组织专家,以“中国碳中和之路”为题,赴清华大学为70多名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科普报告。


     我国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同体,体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水电开发对于保障水、粮食、能源、生态、国土等安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主讲嘉宾、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科普信息部主任杨永江介绍,中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6.94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6.87亿千瓦、年发电量约3万亿千瓦时。我国西部很多干热河谷,在水库建成若干年之后,经过水库的湿地作用和“冷湖效应”,都变成了风景秀丽的绿水青山,充分诠释了水电在科学利用自然、顺应自然、修复自然,再造秀美山川、构建和谐共生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今年的全国科普日主题为“百年再出发,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杨永江从碳中和之路、水电与能源、水电与生态、水电与减灾、水电与文明、水电与未来等6个方面作报告,全方位阐述了水电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展望了未来水电在实现碳中和、建设生态经济体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流域生态屏障、防范治理地质灾害、形成风光水清洁能源基地等的新构想、新使命、新作为。

一座座水电站演绎着绿水青山的美丽图景。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设的新安江水电站或许不被公众所熟悉,但电站水库造就的“千岛湖”胜景早已闻名遐迩;雅砻江上已经建成的二滩水电站,使植被稀疏的干热河谷变成国家级森林公园;黄河水电梯级开发使“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母亲河安澜了70年,用占全国2%的水资源承载了15%的土地和12%的人口,形成了6000万千瓦的清洁能源基地。

青藏高原有一个称号叫“世界屋脊”,但很多人不知道,因为海拔高、面积大太阳能、风能、水资源都很丰富,青藏高原集“光塔”、“风塔”、“水塔”于一身,以水电为先导,通过风光水互补开发形成清洁能基地,加快实现电力清洁化和能源电力化。杨永江分析,青藏高原过渡带海拔1000-4000米,生态敏感、地灾频发,水电开发顺应了河流自然阶梯化过程、消除了河流破坏力、减少了滑坡堵江等地质灾害,起到与“淤地坝”“梯田”保持水土和山体稳定的类似作用。通过水电“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水塔”装上“开关”,调节有限的水资源,以满足生产、生活、生态的需要,推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水电学会科普部供稿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