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认识北京水力发电工程学会5位优秀科技工作者,他们立足岗位,刻苦专研、奋发有为,为祖国的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在此,我们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水电人致以崇高敬意!
精益求精 筑牢企业安全生产根基
——2021“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建江
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安全总监、正高级工程师张建江,中共党员,自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加过多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在石龙水电站施工过程中,他组织人员协助业主完成双沟水电站导流洞大流量泄漏封堵工作,保障大坝及厂房安全,获得国家电网新源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7年,张建江担任公司安全总监,开始着手完善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制度,主持编制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化评价标准,编制完成《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标准》。该标准成为中国电建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唯一标准。
2018年6月,张建江带队申报《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管理应用与研究》课题。他主持完成由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华东院、北京院、水环境等五家成员企业共同编制的《绿色施工管理规程及指导手册》,其中绿色施工成果荣获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科技创新一等奖。
张建江还积极与开发单位加强合作,共同进行为期3个多月的深入研究,最终成功开发完成公司“安全与绿色施工智能管理系统”与“电建安全”手机APP,形成了中电建安全与绿色施工标准化平台并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张建江以高超的专业技能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被评为北京市住建委危大工程专家、北京市人社部评标委员会专家、中国技术创业协会智慧建造学组特聘专家、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管理咨询专家,荣获2021北京市总工会“首都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扎根一线产学研用 服务国家重点工程
——优秀学术贡献者林鹏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林鹏,中共党员,现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北京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智能建设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长、长江生态保护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等期刊编委。长期从事水工结构、岩石力学与工程、智能建造教学、科研与咨询工作。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奖10余项。
我国是世界上修建特高拱坝最多的国家,工程规模、水推力量级、应力水平、地基复杂及温控防裂难度都列世界前茅。林鹏教授长期扎根溪洛渡、乌东德、白鹤滩等世界级水电工程一线,坚持问题导向、勤勉工作、产学研用,围绕300m级特高拱坝中的大坝基础适应性开挖、整体加固控制和智能温控等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支撑和服务国家重大工程的高标准、高质量建设。
针对溪洛渡建基面优化设计后大坝-基础整体安全稳定问题,开展了建基面优化、悬臂高度控制、基础灌浆时机和整体稳定等关键问题跟踪分析研究。成果被设计、施工采用,并被CCTV、四川日报等主流媒体引用,回应公众的关注。
针对溪洛渡施工期混凝土通水冷却人工控制质量不高、开裂风险难控制的突出问题,2010年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通水冷却智能温控方法,研发了智能通水1.0成套设备;2014年,发明了智能通水2.0成套模块化装备。系统在溪洛渡、乌东德、白鹤滩的大坝、垫座、水垫塘、二道坝、泄洪洞、导流洞等建筑物中全面应用,有效控制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成果入选工信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人民日报《完备产业链撑起超级工程》,中央电视台《解码溪洛渡》、《大国重器(第3季)》等做了专门报道。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林鹏教授在自身坚持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围绕企业核心需求开展科技攻关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面向生产一线,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多年来,他指导的学生从事的研究论文均来源于国家重大工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与工程问题。在科研过程中,企业收获了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林鹏教授,情系山河、严谨治学、甘为人梯,为水电工程培养创新性人才做出了贡献。
立足水电实践 弘扬工匠精神
——优秀青年工程师吕典帅
吕典帅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现为中电建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水工设计部水工一室室主任、文登抽水蓄能电站设计总工程师,一级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从事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规划、水工设计、技术研究等工作。自2007年参加工作,先后参加过多个电站的设计及汶川岷江大堤的灾后重建。
吕典帅担任文登项目设总后,现场施工高峰期主动请缨奔赴生产一线180余天,在同时面临技术标准的更新、施工条件的改变、外围环境的调整、施工进度要求等多重因素,他潜心研究、开拓进取,在文登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中创下多个首次。其中,上库面板堆石坝设计采用大体量全强风化料软岩筑坝,在国内乃至世界水电工程中尚属首次;硬岩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工法在文登电站成功应用,对高压管道上层排水廊道及厂房中下层排水廊道设计进行优化,对抽水蓄能电站TBM施工具有里程碑意义;地下洞室及边坡无爆破切割开挖技术研究,成功突破了水电“钻爆”开挖的瓶颈;耐碱玻璃纤维类复合材料的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研究,为钢筋腐蚀处理推动海水蓄能做出新的尝试;蓄能电站生态绿色建设研究,为传统蓄能电站在“蓄能+”方面实现生态绿化效益做出新的标杆。
多年的设计工作中,吕典帅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出色完成多个科研项目。其中,依托2022冬奥蓄水保障工程开展的《水工沥青混凝土防渗技术在滑雪项目中的应用研究》,成功解决了严寒环境下沥青混凝土面板设计的关键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外气温低于-40°C沥青混凝土面板防渗技术应用的空白;《严寒环境下沥青混凝土面板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工程应用,年增收节支总额千余万元,社会影响显著;《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设计》荣获北京院优秀设计成果一等奖。此外,还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多次。
吕典帅对专业技术孜孜以求,坚持原则,敢于负责,用务实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用默默的付出谱写着奋斗的青春,努力弘扬水电人的工匠精神。
筑梦抽水蓄能 点亮科研人生
——优秀青年工程师张飞
张飞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抽水蓄能技术经济研究院水力机械研究室主任。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主持完成三峡、缅甸耶瓦等国内、外30余座电站机组性能试验工作,主持或参与完成10余项国家及公司科研专项,发表论文6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省部级奖励7次。
以解决水电行业中共性问题为依托,在水电机组性能测试与评价领域中,建立了逻辑简单可靠的抽水蓄能机组振动保护反时限模型,解决了机组振动保护系统逻辑复杂、可靠性差的问题;发现并证明了稳态工况下水电机组稳定性参数的统计分布规律,为水电机组健康样本数据库建立及其异常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抽水蓄能机组过渡过程测试与分析领域中,发现了“一管两机”型式抽水蓄能电站双机同甩组合负荷工况问题,纠正了以往普遍认为双机同时甩额定负荷时蜗壳进口压力发生极大值和尾水进口压力发生极小值的错误认识;建立了水力量测管路数学模型,揭示了水力机械原型压力脉动监测过程中传感器示值不能真实反映流道内压力脉动的机理。在水电机组性能测试方面,发明了水轮机效率热力学法试验中水的物理参数测量系统,实现了试验参数的快速准确测量;提出了水电机组涡带负荷区快速识别方法,实现了“涡带形成区、强涡带区、涡带消亡区”的准确识别。
作为主要完成人带领研究团队完成“抽水蓄能电站过渡过程压力安全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和“抽水蓄能机组健康评价与故障预警关键技术及应用”两项科技成果,经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鉴定“项目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完成“发电电动机磁极连引线与非常规定子绕组设计关键技术与应用”经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鉴定“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关成果广泛应用于仙居、洪屏、黑麋峰等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与运行中,显著提高了我国抽水蓄能机组安全运行水平,有力支撑了我国抽水蓄能事业的健康发展。
张飞同志以高超的专业技能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多次获得中国水科院和新源公司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21年受聘为中施企协科技专家,并成为IEC/TC4/WG38“机械振动的测量与评价”工作组专家。
锲而不舍 解析水与能源纽带关系
——优秀青年工程师侯保灯
侯保灯博士,中共党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自参加工作以来,作为负责人与技术骨干,侯保灯先后主持或参与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水专项和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水与能源交叉领域,解析水与能源纽带关系,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围绕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能资源的影响与评估,构建了基于多模式集合的水能评估模型,定量预测了气候变化对南流江流域未来水资源的影响,系统评估了不同时期流域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利用与优化调度提供技术支持,2018年获第五届广西天湖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围绕能源企业用水优化与节水管理,建立了火电企业用水-用能-产能耦合关系模型,提出了火电厂水系统集成优化技术,构建了涵盖“动态水平衡智慧测算、管网漏损智慧诊断、水处理设备智慧管理、水处理成本智慧测算”的电厂智慧水务管理平台,为用户“节水控污减排”提供一体化智慧解决方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陆续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登记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7项。
围绕三峡水库水循环演变机制与运行调控,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建立了三峡库区水循环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理论,研发了具有统一物理机制的陆面-水文耦合模型,揭示了三峡工程以上流域水循环过程各要素的变化特征与成因,预测了未来流域水循环及水资源可能发生的变化,研究成果为三峡水库管理及调度规程编制、2020年长江流域超标洪水防御预案编制、三峡水库中长期径流预测等涉水规划、设计、预报、调度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合作发表高水平论文3篇,登记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
侯保灯博士,专业基础扎实、学术视野宽阔,还在社会水循环过程监测与模拟调控、水资源需求计算与预测、水资源精细化模拟与联合调配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工作七年来,累计获地市级科技奖励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国水论坛2018年度十佳优秀青年论文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0篇;合著论著2部(均为第一作者)、参编论著(译著)3部;登记软件著作权10余项;申请专利60余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