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据印度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021年2月7日08:07,印度北阿坎德邦(Uttarakhand)查莫里(Chamoli)地区冰川崩塌,引发阿勒格嫩达河(Alaknanda)和杜利恒河(Dhauli Ganga)的大规模洪水,冲毁沿岸居民房屋和两座水电站工程,一座是正在施工建设的杜利恒河上的里希甘加(Rishiganga)水电站闸坝,另一座从网络视频来看是小水电站堤坝,周边地区数千人被迫紧急撤离,已造成18人死亡,超过200人失踪,包括11名当地居民和约190名两座电站的工作人员。
北阿坎德邦属于印度北方地区,东面与尼泊尔交接,北面与西藏接壤,与我国阿里地区札达县有领土之争,位置见图1(a)。该邦大部分地区都为喜马拉雅山及其冰川所覆盖,80%土地为喜马拉雅山脉,20%土地为恒河平原。查莫里位于北阿坎德邦北部,与我国札达县桑、葱莎、波林三多地区接壤,详见图1(b)。
(a)(b)图1 北阿坎德邦查莫里地区位置图
阿勒格嫩达河在查莫里地区流经229千米,是恒河上游重要支流。杜利恒河是恒河的六大水源之一,在北阿坎德邦乔斯希马特(Joshimath)山脚下的毗湿奴普拉耶格(Vishnuprayag)汇入阿勒格嫩达河,在马拉里(Malari)和塔波万(Tapovan)之间几乎是狭窄的峡谷,两边悬崖陡壁,相对高差上千米。杜利恒河和在建的里希甘加水电站位置见图2。
图2 恒河及杜利恒河与里希甘加水电站位置
二、事件过程
当地时间2021年2月7日08:07,印度北阿坎德邦查莫里地区冰川断裂见图3;冲毁水电站见图4;山洪和溃坝洪水演进见图5。
图3 冰川断裂
图4 杜利恒河里希甘加水电站大坝被冲垮(来源:PTI)
图5 山洪和溃坝洪水演进
图6 洪水过后的里希甘加水电站
三、抢险救援情况
目前,印度官方主要采取以下三方面的救援措施:
一是部署2架C-130J大运力飞机和印度国家灾难反应部队(NDRF)的3支分队开展抢险救援。
二是抢险救援工作的重点是疏通在建的里希甘加水电站两个被困工人的隧道,一条长约1.8km,其中可能有35~40名工人被困。同时,13个村庄被此次灾难阻断,救援的主要任务是给他们提供食物和急救药品。
三是为防止山洪和溃坝洪水冲入Haridwar和Rishikesh镇,已撤离村庄居民。
四是北阿坎德邦灾难反应部队发布声明:1)里希甘加水电站冰川导致的山洪冲毁;2)建议居住在阿拉克南达河河岸的人们尽早搬到安全的地方;3)国家灾难反应部队的5个小组已派到现场;4)向其他所有团队发出警报、直升机援助也正在救援中、如需任何帮助,请拨打以下电话:
+911352410197 +9118001804375 +919456596190
此外,印度总理莫迪发表推特文章称,“我一直在关注北阿坎德邦的不幸局势,印度和北阿坎德邦站在一起,我们为那里的每个人祈祷,目前,我正在与高层进行沟通,旨在获取更多与国家灾难响应部队救援工作的最新信息。”
里希甘加水电站工地及其抢险救援见图7。
图7 里希甘加水电站工地抢险救援并成功救出16人
四、初步原因分析及其启示
目前科学家尚无法判断冰川湖爆发洪水的直接原因和来源,可能是气候变暖导致冰川前缘融化崩塌,造成冰川湖溃决。除此之外,今年冬季北阿肯德邦降雪量减少可能也是本次灾难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西藏自治区冰湖灾害日益突出。由于冰湖灾害影响,仅20世纪西藏境内已发生冰湖溃决达18次之多。2019年2月28日,日喀则市定日县曲当乡伦珠林村雪崩死亡3人。2020年5月6日,昌都市边坝县草卡镇丹达村山上发生雪崩,死亡2人。2020年6月26日10时左右,那曲市嘉黎县尼屋乡境内发生冰湖溃决,据统计灾害造成尼屋乡直接经济损失1.008亿元。2020年7月15日至8月2日,日喀则市聂拉木县波曲上游嘉龙措及周围冰湖受持续降雨和冰川融水影响冰碛物垮塌,据统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32亿元。图8为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定结县萨尔乡内的金错,其海拔高程5400m,冰湖长度1568m,湖面面积为0.55km2。金错下游可能影响萨尔乡3个村。
图8 金错卫星遥感图
因此,冰川断裂崩塌导致冰湖溃决,可能对下游造成巨大损失。我国藏区高海拔地区的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和工程开发建设,应高度重视冰川断裂、雪山崩塌、冰湖溃决等小概率事件的风险防范,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于遥感卫星、机载雷达等非接触式手段做好监测和预警,并编制好应急预案,规范灾害防御应急响应,确保预案可靠有效。二是加快藏区大中型多年调节梯级水电站库群建设,大力提升洪水灾害联合调度能力,用“大国重器”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三是加强高海拔冰川断裂、雪山崩塌、冰湖溃决等机理和风险防控基础理论研究,为冰川冰湖溃决灾害预警、风险防控、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切实保障工程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声明:信息来源网络,详细情况以官方发布为准。
本文作者:杜效鹄 周兴波 贾超 杨子儒,均就职于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安全应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