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3日,“中国新能源电力圆桌”年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围绕“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的话题,探讨2021年、“十四五”时期,以及整个碳中和进程中,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高可靠性发展。
“中国新能源电力圆桌”召集人、原国电集团副总经理谢长军主持会议,龙源电力、三峡新能源、中广核新能源、华电福新等新能源投资企业,金风科技、远景能源、龙源振华、国电南瑞、隆基绿能、特变电工、锦浪科技等新能源产业链企业纷纷建言献策。
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新能源产业政策调整等诸多因素影响,国内新能源产业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国内新能源行业呈现高景气度、高增长的态势。特别是风电行业新增装机创新高,2020年新增风电并网装机超过71GW。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6861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装机306万千瓦;光伏新增装机4820万千瓦。
在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和“3060”碳目标下,我国将加速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将也步入稳定发展的黄金赛道。但行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依然面临内外部的多重挑战。
外部环境上,新能源产业发展与国家战略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电力市场建设等相关。
并网消纳是行业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目前,各大能源央企加大在三北地区大基地建设,与会企业指出,随着大规模新能源项目的投产,并网消纳压力与日俱增。同时,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也对电网的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
储能的市场地位和收益机制也需尽快明确。目前,在政府要求下,新能源侧储能大幅增加。与会企业指出,这样分散的配置储能属于巨大浪费,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调节作用。
当前,环保红线进一步收紧,地方在土地政策制定上存在一刀切现象,导致新能源资源开发面临重重关卡。同时,在项目投资核算上,土地税费等占比不断提高。
新能源产业内部也存在诸多问题。从产业链的角度看,下游风电抢装,导致行业鱼龙混杂,价格战火重燃。而低价竞争将挤压企业合理利润空间,导致产业整体技术创新投入不足,不利于长远发展。
光伏产业,由于产业链发展不均衡,导致价格剧烈波动,增加了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影响到平价推进和落地。
圆桌成员建议:
1. 建议国家部门统筹电网、国土等资源规划,明确碳中和路线图,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市场建设,打破省间壁垒。
2. 各地审慎推进平价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保证新能源发电项目经济性。
3. 建议制造企业努力降低主设备和配套设备制造成本,在较短时间里为平价上网项目提供高性能价格比风机、光伏组件等。
4. 建议施工企业要培养核心竞争力,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努力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期水平和工程质量,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生态植被恢复水平。
5. 地方政府在资源分配上要以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发电性能和造价水平作为衡量参考标准,不能以"资源换产业"作为唯一标准,要防止全国性风机和光伏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风险出现。
6. 2021年海上风电进入“抢装”阶段,建议投资企业严把安全和质量关,政府部门用对安全和质量考核来引导企业投资建设。
7. 建议各地因地制宜地出台针对本地区海上风电发展的鼓励政策(电价补贴、税收),合理控制开发规模,构建良好发展生态,推动地区海上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8. 改变分散式风电管理模式,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行业发展门槛,推动中东南部地区分散式风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