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铁军为什么能打硬仗?
2010/5/27 8:53:38 新闻来源:人民网
集结。向凯 摄
35分钟,完成堤坝决口封堵!25分钟,完成电网干线抢修!30分钟,完成道桥快速抢通!
摆兵布阵,断水架桥,亮剑显威。5月25日,武警水电第三总队温江训练基地野外训练场,武警水电、交通部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观摩演示现场会浓重举行,数百名应邀嘉宾为现场所展示出来的快速救援能力震撼。
这是在2009年7月,武警水电、交通部队整体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后,这两支“国家级”应急救援力量在国人面前的首次亮相,向应急救援专业化、现代化、正规化、实战化的要求,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武警水电、交通部队应急救援力量“国家队”首次大规模的演示,不仅体现了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初步成果,展现了部队应急情况下规模化、专业化应急救援能力,展示了快速反应、技能过硬、协同作战、能打硬仗的军人素养,还切实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安全感,为其他类型的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国务院应急办、财政部国防司、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国家电网公司、四川省、中央军委等领导,武警部队司令员王建平中将等出席演示观摩现场会。
现场:断水架桥 亮剑显威
5月25日,温江永盛镇金马河,河水奔腾而来。
9点35分,一个急促的声音突然划破长空: 5月份以来,四川岷江流域连续出现强降雨,位于金马河上游52公里的紫坪铺水库水位持续上涨,超过历史警戒线,紫坪铺水库紧急泄洪,洪峰流量达到每秒1000立方,造成下游金马河大坝局部决口,两小时后,第三次洪峰将到达金马河大坝,如不及时封堵,大坝将面临溃堤危险,直接威胁到下游地区近百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空气似乎在一瞬间凝结,情况万分紧急!
水电三总队立即启动应急救援行动预案。警笛长鸣,警灯闪烁,十支队江河堤防抢险中队,出动兵力100人,装备25台,经过摩托化快速行军,迅速赶至事发地,投入抢险救援行动。
一时间,河水咆哮,旌旗飘扬,战鼓隆隆。
勘察组报告:决口顶宽9米,底宽5米,决口处流速每秒3米,水位仍在上涨,大坝多处出现渗水,随时都有溃坝危险!
“哨兵”在第一时间派出:上下游各设置了2名水情监测员,随时通报水位变化,堤坝上设置了3名专职安全员,随时观察坝体,遇重大险情时发出紧急避险信号;水面上则设置了3艘冲锋舟,观测水情变化,救助落水人员。
武警水电部队副总工程师赵秀玲介绍说,封堵水坝决口,应根据决口大小、流速等情况,合理区分兵力,灵活运用战法,实施快速封堵,确保一次成功。通常情况下,水流较缓时,应采取投填砂袋、土石料等办法实施封堵。水流较急时,应采取打桩、抛填钢筋石笼串和四面体的办法实施封堵。
随着土石料连续不断地抛填,大坝决口在逐渐缩小,水流变急,流速加快,达到每秒5米,抛填的土石料瞬间被洪水冲走。
抢险前进指挥所指挥员唐孝良果断决策,抛填土石料不能奏效,实施推填钢筋石笼和四面体作业。
抛投钢筋石笼是大江大河截流、堤坝决口抢险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是在水流急、流速快,抛投土石料无效的情况下使用。在这方面,水电部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特别是在长江三峡、澜沧江糯扎渡、喀什河吉林台、赣江万安等大型水电站工程截流和大型水库除险中,运用这种战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应急抢险中,钢筋石笼是第一次运用。 6名官兵将三个总重18吨的钢筋石笼串连在一起,一瞬间,推土机将钢筋石笼串推入决口,水流立刻变得缓慢起来。
10点10分,经过官兵35分钟的奋力拼搏, 堤坝成功封堵。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中,电力设施均毁坏严重。如何抢第一时间,尽快的恢复灾区电力生命线。现场演示的第二个科目是电网干线抢修,20分钟,勇士们完成电塔头部件吊装、高空导线修复和输电导线架设三项任务。尤其是两个战士在高24米、直径20毫米的导线上的高空中娴熟快速的徒手作业,引来了现场阵阵掌声。
在25日的观摩演示会上,交通部队的官兵们还进行了道路桥梁快速抢通演示。其中架设的钢架伸缩桥,是为提高桥梁抢修速度,总结以往抢险救援经验,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其优点是耗材少,就位快,省力、省时。架桥时,利用电动机带动滚轮将梁体悬臂推进,桥梁以每分钟六米的速度平稳地向前推进,这种架设方法,在公路桥梁抢修中尚属首次,架设这样一座36米长、5.3米宽的钢架桥,很短的时间内即可完成调试、架设工作,比过去的贝雷架桥节省一半时间。
探秘:水电铁军为什么能打硬仗?
为什么能这么快?能这么打硬仗?
“武警水电部队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先后参与建设了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是全国唯一一支参与五大跨世纪工程建设的队伍,为武警部队乃至全军赢得了荣誉。” 武警水电指挥部岳曦少将自豪地介绍。
近年来,水电部队发挥人才、技术、装备优势,在参与98抗洪、西藏易贡抢险、广西卡马水库除险等抢险救援行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武警水电部队迅速反应,主动请缨,紧急调动一总队、二总队、三峡工程指挥部精兵强将和大型专业抢险装备,在第一时间全力投入抗震救灾;随后多路出击,全面展开22个堰塞湖的除险会战。
特别是在唐家山堰塞湖排险决战的关键时刻,水电部队千里驰援,迅速集结了1千余名精兵强将和150多台套大型专业抢险装备,,连续奋战10昼夜,开挖出了一条长475米、底宽10米、深13米的导流槽,胜利完成排险任务,端掉了顶在绵阳人民头上的一盆水,使下游130万人民群众免遭洪灾,创造了世界上大型堰塞湖除险的奇迹。水电三总队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多年的历练,也使武警水电在应急抢险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培育了一大批能打硬仗的人才。
以担负此次演示任务的江河堤防抢险中队为例,现有水工、机械、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60余名,配有推、挖、装、运、碾等专业抢险装备37台(套),是江河堤防加固、水库大坝除险等应急救援的突击队。而输电线路抢修中队配有送变电、电气、机械、测量等专业技术干部及士官骨干50余名,配置有通讯、指挥、牵张机等装备,具有高原缺氧、高山峡谷、江河横跨等特殊环境下的抢修抢建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不同等级线路的铁塔组立、线路架设等应急抢修任务。青海玉树强震发生后,水电输变电专业抢修人员赶赴灾区,及时抢通了通往格萨的12条主要输电线路,目前,电力抢修官兵仍奋战在玉树,参加灾后重建。
陈国乐,武警水电十一支队四级警士长,参军16年,先后参与98抗洪、宣汉天然气抢险、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等重大紧急救援行动,也是本次应急救援演示的“标兵”。他很高兴能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应急救援经验展示出来。
意义:直接推动地方应急救援能力的提高 增强群众安全感
应急抢险救援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我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应急救援任务十分繁重,国家对应急救援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结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经验,建立一支专业的、闻险而动、具有高效应急反应能力、善打硬仗、攻坚克难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成为全国的期盼。
2009年7月,武警水电、交通部队被批准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主要承担因自然灾害等导致损毁的水利电力、交通枢纽等基础设施的抢险救援,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任务。
武警水电三总队翟从福政委介绍,本次召开的武警水电、交通部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观摩演示现场会,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重大战略部署,旨在提高部队的战备建设、应急抢险救援能力。
为完成本次演练,参与官兵以会战的姿态进入情况、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工作、以超常的手段破解难题、以最快的速度拿出标准,先后召开12次工作研究会、7次警地情况通报会、5次现场勘查会、3次内部协调会,平均每天工作14小时,完全达到了预期目标。
演练之前,还有“实战”的快速应急考验。5月17日20时47分,观摩演示现场所在的金马河段突降暴雨、刮7级大风,观摩演示现场河段的流量急增到420方/秒,远远超过平时220方/秒的流量。快速上涨洪水直接威胁到停放在金马河河滩上价值1200万元的23台(套)重型机械设备的安全。20时50分,此次观摩演示大队大队长、武警水电三总队副总队长王泉接到通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倾盆大雨中赶到现场,21时5分,官兵开始转移设备,21时15分,23台(套)重型机械设备全部从河滩区转移至河岸,半小时后,河滩重型设备停放区水位上涨1.2米,整个河心岛屿全部被淹没。
不仅仅如此,本次演练,不但是武警水电、交通应急救援队伍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也直接推动全国特别是西南地区应急救援能力的提高。
根据相关部署,武警水电第三总队主要承担以四川为主的西南地区应急救援任务,演示现场会选择在四川举行,体现了对四川乃至西南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的大力支持。通过这次实战练习、联合作战、模拟建设等,必将进一步提升部队的组织指挥、协同配合、专勤专训的能力,从而直接推动地方应急救援能力的迅速提高。与此同时,通过演示展示,将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建设标准和努力方向,并将根据辖区内的地形地貌、保障条件等,进一步规范江河堤防急工险段抢险、大坝除险加固、堰塞湖排险、输电线路抢建等应急任务的操作流程,为应急救援提供标准范式,也能为其他应急力量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应急演练,也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此次演示,是两支部队作为“国家级”应急救援力量在世人面前的首次亮相,科目设置体现了专业化、现代化、正规化、实战化的要求,展现了部队应急情况下规模化、专业化应急救援能力,展示了快速反应、技能过硬、协同作战、能打硬仗的军人素养,树立起部队一流队伍形象,切实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安全感。
提高:“养兵千日”如何“养”?应急抢险救援基地看奥秘
武警水电、交通部队下一步拟在西南地区重点建设6个不少于100人的应急抢险救援专业中队,齐装满员,强化训练,形成拳头力量,确保有险能快速反应,随时出动,出色完成应急抢险救援任务。
根据相关要求,应急抢险救援队伍要针对任务区域内的重点抢险目标制定预案,确保遇有险情,能够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当紫坪铺水库主坝出现重大险情时,如何应急抢险?水电三总队介绍,将按照就近用兵的原则,迅速从驻成都市的9支队和10支队调集500名官兵,81台(套)装备,摩托化开进。迅速抵近险情区域设立总队前指,采取多组联动、双向作业、密集灌浆等方法,及时排除大坝险情。9支队200人,主要担负大坝东侧加固修补作业;10支队200人,主要担负大坝西侧加固修补作业……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应急抢险救援的底气在那里?
沿永盛镇金马河一字排开的围墙内,是武警水电三总队的应急抢险救援训练基地,这是西南第一个以满足应急救援专业训练和人员培训需要的应急救援训练基地。
应急抢险救援训练基地,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35600平方米,分为生活区、训练区、装备物资储备区3个区域。基地规划设计了新兵训练、专业训练、培训轮训、冬训休整和应急力量储备“五项基本功能”,建成后能够保障1100人工作、生活和训练需要。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野外演练场,就设在在河堤下的金马河上,官兵们通过对河水分流、断流、急流架桥等方式进行实战训练。
“平时,我们就在这里进行不间断的培训和练习,积累经验,一旦需要,就快速出动。”武警水电三总队周庆丰总队长介绍到。
设备也是关键。为满足快速机动、快速救援的要求,武警部队在北京、哈尔滨、合肥、成都等地建设储备库。成都的应急抢险救援装备物资储备库就设在这个培训基地里,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为3层全框架自动升降式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可存放150台(套)大型装备。
地下一层,放置综合指挥车、卫星通信车等指挥类装备;放置炊事车、宿营车、修理车等保障类装备;放置应急训练专用装备。
地上一层,主要停放抢险救援专业类装备,主要包括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吊车、振动碾、高空作业车等。
地上二层,储备应急抢险救援物资和小型机器具。班用帐篷、指挥帐篷、野战给养器材、气体切割机、电动切割机、雷达生命探测仪等。
演示现场会上展示的装备让人眼前一亮,不乏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 便携式卫星站,具有语音、图像、传真、数据通信等功能,体积小,携带方便,适用于应急小分队执行任务时通信保障;PC400型挖掘机,斗容2方,SH210型挖掘机,斗容1方,都是日本原装进口装备,主要用于土石方开挖,设备在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道路抢通和堰塞湖排险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俄罗斯生产的雷达地质探测仪,可探测0.8至30米的地质构造,可将探测数据形成三维立体分布图显示,也可用于废墟下生命迹象的探测。(刘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