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在全国率先施行水电站环保生态流量考核办法。办法发布实施以来,福建省水力和清洁能源发电工程学会、福建省小水电行业协会、福建省水力发电行业协会坚决贯彻并积极拥护,各水电单位认真执行,通过改变水库调度方案、增设小流量设施等多种措施,河道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碰到了考核标准与工作实际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受不间断生态泄流所限,汛期水库蓄水功能不能充分利用、洪水期加重下游洪水灾害、枯水期供水不足等问题,多家水电企业提出了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福建省水力和清洁能源发电工程学会、福建省小水电行业协会、福建省水力发电行业协会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在汛期水电站不进行生态流量考核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福建水资源的特点和水库的作用
我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180.56亿m3,相对丰富,但时空、地域分布不均。在时间上,汛期(4~9月)占全年水量的75~80%,枯水期(10~3月)水量只占20~25%。根据历年降雨统计,我省平均全年降雨天数103天,其中汛期(3-9月份)降雨天数87天,占年降雨天数84%,主汛期(4-6月)降雨天数44天,占该时段日历天数48%。在空间上,呈现北多南少,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适应,沿海发达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小于1000m3,水资源量相对贫乏,特别是海岛及沿海半岛,人均水资源量不足500m3,属绝对贫水区。
为解决我省水资源在年内和区域分配不均的老大难问题,达到天然来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重新分配,满足各用水部门在各阶段的用水要求,我省在主要河流陆续修建了古田溪、水口、棉花滩等一批具有调节性能的大型水库,这些水库具有数千万到数十亿立方米的库容,通过这些水库群的联合调度,在汛期将多余的水量拦蓄,在枯水季节有序向下游补充供水,使得闽江下游枯水期平均供水量增加40%,九龙江下游枯水期平均供水增加12%,极大地增强了我省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方面的能力,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有关建议:兴水利、除水害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大事,利用水库库容,在汛期将多余的水量拦蓄,在枯水季节向下游补充用水,使天然来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重新分配,满足各用水部门(如供水、灌溉、发电、航运等)在各阶段的用水要求,是水库的最主要功能,也是经事实证明解决我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最有效手段。按照当前的考核方式,电站必须24小时满足生态流量要求,势必将减少丰水期水库拦蓄水量,使枯水期出现供水紧张甚至无水可供,直接影响包括生态用水在内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生态流量是指满足水电工程下游河段保护目标生态需水基本要求的流量及过程。根据我省降雨特点,在主汛期,我省大部分时间为降雨天气,现场实地察看表明,在汛期特别是主汛期,我省各条河道及山洼水量充沛,可以满足河道生态需求。
综上,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适当调整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相关政策,兼顾生态环保、电网安全、饮用水安全、机组安全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综合需求。在汛期特别是主汛期,当各地降雨较充沛,河道能满足生态需求时段,不对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做24小时下泄流量考核要求,使水库适当恢复蓄丰补枯功能,以保障枯水期的居民饮用水和工农业用水安全。
实施水电站生态流量,改进我省河道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是全省人民的愿望,也是广大水利水电工作者的工作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努力打造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水电生态圈,做到水利与环保的有机统一,进一步推动八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为更好实现八闽大地的绿水青山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