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雅砻江公司主办、中国电建水电七局承办的杨房沟水电站智能灌浆工程技术咨询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国内的院士专家、大学教授等40余位科技工作者参加。
(来源:微信公众号“雅砻江水电文化” ID:ylhdc2015)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文纲表示:
“杨房沟水电站智能灌浆工程技术瞄准国家信息化融合创新的战略要求,契合行业工程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对灌浆隐蔽工程的质量保证、改善作业人员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作用。课题研究意义重大,已取得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下杨房沟水电站的智能灌浆技术。
这是正在建设的杨房沟水电站大坝。截至7月底,全高155米的大坝已浇筑131.5米。杨房沟的建设者们以缆车吊罐为笔,以混凝土为墨,夜以继日、“笔耕不辍”,即将绘就这雄伟壮丽的工程巨制。
混凝土大坝的建设,需要在山体或河谷间挖出一个“平整干净”的凹槽,然后浇筑形成。要保证大坝的坚实稳固,既需要坝基岩体有较高的强度和完整性,又要大坝与坝基之间实现完美嵌合。
为了这一目的,建设者们将灌浆材料压送到岩体裂隙、接缝或空洞内等工程部位,使其充填、扩散、胶凝、固结,从而提高岩体的整体性和抗变形能力、减小渗流量和降低渗透压力,这个过程就是灌浆。
灌浆施工主要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制浆、输浆、配浆和灌浆。传统灌浆每个施工环节都需要人工操作和控制,对工人施工经验、技术有很高的要求。
一位灌浆“老把式”介绍到:依靠人工制浆,很难一次性配制出合格的水泥浆液,这就导致了废弃量增加,影响施工效率。灌浆过程中,需要专人时刻关注各种监测仪表的数据,一不留神就会忽略数字异常跳动,错过纠正时机,影响灌浆的效果,甚至可能出现岩层或结构物被破坏的情况。
为了克服以上难题,杨房沟水电站利用人工智能持续探索研究智能灌浆技术。
(杨房沟智能灌浆控制系统架构)
杨房沟的智能灌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5G等新兴技术,通过三维地质建模、灌浆过程信息收集和地质与施工多维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制定不同地层条件下的灌浆最优施工方案,让灌浆参数精准适应不同地质条件。同时,通过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减少灌浆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从而精准控制灌浆全过程。
相比传统灌浆,智能灌浆效率更高。“一键启动,集成式制浆站自动制浆、输浆装置自动称重、一泵即可输向四到六个灌浆点、自动配浆、自动变浆......”这些自动化的手段极大地弥补了传统灌浆的缺点。此外,智能化应用能第一时间发现灌浆异常和“抬动”,即时报警并超限停灌。灌浆结束后,还能智能化检验灌浆质量状况。
杨房沟水电站智能灌浆还拥有专家智库协助处理施工难题、智能分浆、智能抬动报警、利用三维地质建模和施工大数据库预判用浆量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产、学、研”相融合,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全面创新,对行业内智能灌浆技术的设计施工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杨房沟智能灌浆技术思路流程图)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杨房沟建设者的辛勤劳动,更彰显了百万千瓦级水电站EPC管理模式的优越性。雅砻江公司创新实施杨房沟水电站EPC建设管理,科研院所负责地质建模和软件编程,施工单位科学严谨施工,发挥出了多专业协同、多方资源科学统筹调配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