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三峡工程,化荆江之险为安澜之美
2020/8/11 22:35:46    新闻来源:三峡集团

本网讯(朱静霞))荆江河段,大江东流。

  巨型船舶往来穿行,平稳如常;市民们漫步在荆江大堤上,丝毫不受汛期高水位的影响。“洪峰被上游的三峡大坝拦住了,荆江没事。”湖北省荆州市居民李斌(化名)说。

  7月26日14时,三峡水库入库流量达到50000立方米/秒,迎来长江2020年第3号洪水。按照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调度令要求,三峡水库以38000立方米/秒控制下泄流量。

  三峡大坝拦洪削峰,对位于大坝下游的荆江防洪,会有多大帮助?7月28日,《中国三峡工程报》全媒体记者来到荆州市沙市区,走上荆江大堤,听当地百姓讲述他们眼里的三峡工程。

  ▲ 鸟瞰荆江大堤。摄影:汤伟

  “不惧荆州干戈起,只怕荆堤一梦终。”

  长江流经荆州地区,上起湖北枝城、下至湖南城陵矶约347公里的河段称为“荆江”。该河道蜿蜒曲折,宣泄不畅,汛期洪水高出两岸地面数米至十几米,成为地上“悬河”,洪灾频发,素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三峡工程发挥防洪作用前,荆江主要依靠荆江大堤和相关分蓄洪区防洪。

  ▲ 航行在荆江上的船舶。摄影:黄正平

  已退休十余年的李斌,在荆江大堤观音矶旁的万寿园内开了一家文玩店。曾是公务员的他接触过水利工作,关注汛情是他保持多年的习惯。从店内向外望去,开阔江面一览无余,水势如何变化,他都了然于心。

  ▲ 荆州万寿园。摄影:汤伟

  “我关注到,网上有一些关于三峡工程防洪帮倒忙的声音,那都是谣言。”他说,今年汛期,因为有三峡工程拦洪削峰,加上荆江大堤自身挡水,观音矶水位并未大幅上涨,荆江很安全。

  ▲ 位于荆江大堤上的观音矶石碑。摄影:朱静霞

  水文监测数据显示,7月28日8时,荆州沙市水文站水位为42.48米,低于高程43米的警戒水位。此时,上游三峡水库入库流量55000立方米/秒,出库流量约38000立方米/秒,削峰率约30%。

  李斌的思绪,被江上偶尔溅起的几朵浪花拉回到1998年。“那时三峡工程还没建成,没办法挡水。洪水到达观音矶,基本是长驱直下。”他说。

  荆江大堤上的一根水泥柱,刻下了当年洪水过境的“伤痕”——1998年8月17日上午9时,观音矶水位达到45.22米,超过高程45米的保证水位。隔江而望的荆江分洪区已做好开启准备。

  ▲ 荆江大堤上标注有1998年最高洪水位的水泥柱。摄影:黄正平

  洪水肆虐,给血吸虫病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李斌负责将单位派发的药物,分给抗洪的官兵和百姓。“当时要是三峡工程修好了,配合荆江大堤防洪,一定不会出现千军万马抗洪的场面。”

  在安静阴凉的万寿园外,55岁的巡堤员邹大爷头顶烈日,手持木棍,正和队员一起沿江巡查,防止大堤出现管涌等情况。

  ▲ 在荆江大堤上巡堤的人员。摄影:朱静霞

  “三峡大坝修好之前,遇到这么大的洪水,全员上堤都很紧张。”邹大爷说,“三峡工程建好后,在汛期对洪水起调节作用,巡堤压力小一点。但荆江防洪不能全靠三峡工程帮忙,荆江大堤自身的加固和巡查也不能掉以轻心。”

  从荆州沙市区出发,沿着荆江大堤驱车南下,到达荆州江陵县。戴先生开的餐馆,就在大堤附近。“以前是半夜上堤,现在在大堤下面就可以放心做生意。”

  ▲ 鸟瞰荆江大堤。摄影:汤伟

  “穷窝子,水袋子,栽架子屋,绑架子床,水一来就去逃荒。”民谣唱出了昔日荆州人每到汛期夜不能寐朝不保夕的痛苦。

  “水一涨,街上就有人敲锣预警。”戴先生说,“小时候经常在大半夜被父母叫醒,上荆江大堤。那时候觉得大堤高,要淹也是最后淹。”

  随后几十年间,荆江大堤不断加固加高,老百姓团结一心抗洪的意识也不断增强。戴先生说,1998年洪水,在国家下发防洪物资的同时,有些居民甚至还拆了自家的门板拿去挡水。

  ▲ 明代万寿宝塔的塔基已经低于堤面约7米,是荆江大堤逐年加高培厚的历史见证。摄影:黄正平

  三峡大坝建好以后,戴先生再也没上过大堤。“作为老荆州人,我明显感觉到三峡工程发挥防洪作用后,荆江安全了很多。”

  日落西山前,记者结束了采访。回程的汽车,穿行在高速公路旁的荷池与稻田中,目之所见莲叶接天,耳之所闻蛙声一片。在安澜荆江的滋润下,富饶的鱼米之乡正焕发蓬勃生机。

  ▲ 江汉平原的田野。摄影:汤伟

  一组图片,带您见证汛期内

  荆州百姓的“气定神闲”

  ▲ 市民们在荆江大堤上万寿园内的临江长廊休憩。摄影:黄正平

  ▲ 在荆江大堤上悠闲散步的市民。摄影:朱静霞

  ▲ 汛期内的荆江大堤上,一名老人正在锻炼身体。摄影:朱静霞

  ▲ 在荆江大堤上游玩的市民。摄影:黄正平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