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云南省省长:加大力度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010/3/10 11:45:00    新闻来源:人民网
作者: 来自:人民网 发表时间:10-03-10 
  

  加大力度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从根本上解决云南缺水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省长秦光荣

  当前,云南正遭遇一场60年一遇的特大旱情灾害,使今年全省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总结分析这场旱情,我们有四个方面的考虑。

  一、抓好抗旱救灾,是当前云南工作的重中之重

  自去年7月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减少30%,打破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少记录,其中滇中地区部分州市减幅高达50%左右。而同期气温与多年平均相比偏高2℃,也打破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记录。降雨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导致全省从去年10月开始发生干旱,大部分地区至今已持续受旱5个多月。云南正遭遇一场6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灾害,干旱范围之广、历时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重,为我省历史少有。一是饮水保障非常困难。受旱情影响,至2月底全省库塘蓄水47.5亿立方米,同比减少18亿立方米。其中,已有169座小型水库、3482个小坝塘干涸,1/4的乡镇政府驻地和663万人、400多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预计3月、4月、5月全省饮水困难群众将分别增加到792万人、951万人、1014万人。二是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全省农作物和经济林果受灾面积3965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90%以上,其中绝收超过1214万亩;预计全省小春粮食(夏粮)将因灾减产50%以上,甘蔗减产20%以上,农业经济损失达84.5亿元。受旱情影响,大春生产按节令和面积完成播种计划已经十分困难,很多地方烤烟、水稻等农作物需要开展易地育苗。全省林地受灾面积3012万亩,其中:成灾1400万亩,报废510万亩。三是春荒救济工作面临新的考验。云南正常年份需救助的冬春荒缺粮人口为384万人,今年因旱新增331万,使全年需要救助人口达714.78万人,较往年增加46%,共需粮食2.56亿公斤,需救济的人数之多、时间之长也是少有的。四是森林防火遭遇严峻形势。从去年11月至今年1月,全省发生森林火灾起数和受害森林面积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611%和1053%。至2月底已发生火灾306起,受害森林1543公顷。下一步的森林防火形势将更为严峻。

  云南省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在全省紧急动员部署了一场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的攻坚战。省委、省政府领导分别带队深入重灾区和森林火灾一线查看灾情。先后多次作出安排部署,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春节刚过,省委、省政府又紧急召开上万人参加的抗旱救灾视频会议,对抗旱救灾作了再动员、再部署。同时,派出16个督办工作组分别前往16个州市进行专项督办,确保全省抗旱工作落到实处。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了Ⅰ级抗旱应急响应,省级有关部门先后组织100多个工作组深入灾区一线指导抗旱救灾。灾区各级党委、政府迅速行动,组织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抗旱减灾、生产自救等工作。截至2月底,全省已投入资金近15亿元,组织923万人(次)投入抗旱工作,实现抗旱浇灌面积1400万亩,临时解决616万人饮水困难。目前,灾区人心安定、社会稳定、生产生活秩序正常。

  据气象部门预测,云南省在5月中旬前仍无明显大范围降水过程,大部分地区雨季将于5月下旬前后才相继开始,旱情还将持续,灾情还在加重。为此,我们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进一步突出抓好人畜饮水保障、大小春生产、森林火灾防范、缺粮群众救济等重点工作,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二、当前的旱情,进一步暴露了云南水情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水资源大省,水资源总量2222亿立方米,排名全国第三。境内河流众多,径流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08条,分属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其中珠江、红河发源于云南省境内,红河、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为国际河流。全省有高原湖泊40多个,总容水量290亿立方米,其中湖泊水面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异龙湖、杞麓湖、阳宗海等“九大高原湖泊”。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看,云南水资源具有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和问题:一是分布不均匀。由于特殊的地形环境和气候条件,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雨季(5月至1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85%,干季(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量的15%,加之全省94%的国土面积为山区和高原,云南自古就是一个“无灾不成年”的省份,无雨就旱、有雨则涝,水旱灾害常常交替发生,久旱之后突然发生大洪水,旱涝急转、涝中有旱相互交替的情况较为突出,且灾害频率高、灾害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损失程度深,防汛抗旱救灾形势非常严峻。二是要素不配套。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等经济发展要素极不匹配,占全省土地面积6%的坝区,集中了2/3的人口和1/3的耕地,但水资源量只有全省的5%;滇中重要经济区的人均水资源量仅有700立方米左右,特别是滇池流域不足300立方米,处于极度缺水状态。三是开发利用水平低。目前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6.9%,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四是水资源保护任务重。水生态环境脆弱,水环境承载能力低,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主要河流有近40%的水体严重污染;“九大高原湖泊”中异龙湖、杞麓湖、星云湖、滇池外海和草海常年处于中度、重度污染状态,近一半的湖泊达不到水环境功能要求,防污治污的任务十分繁重。这些水情特点,在很大程度导致云南水资源总量丰富的同时又是一个水资源穷省,水资源保障的能力和水平还比较低,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近年来云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很大成绩,但与发展形势需要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2003年,云南省政府召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作出《关于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决定》和《关于加快中小水电发展的决定》;2004年,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对在滇电力企业全面征收水资源费办法》,全省当年征收水资源费突破1亿元;2005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以烟草反哺水利”的重大决策,烟草行业6亿元补助资金,有效地缓解了在建水利工程资金严重短缺的被动局面;2006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水源工程建设与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的意见》,推进水源工程投融资体制改革,整合理顺高稳产农田和基本农田建设工作体制。特别是自2007年以来,省级每年新增10亿元水利专项贷款,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水利建设。一是水源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54件“润滇工程”全面开工,2007年以前开工的22件大中型水库基本建成;补助地方开展了47座重点小㈠型水库的建设。二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扎实推进,确保了已开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省级资金的足额配套,我省列入国家规划内的541座大中型和重点小(一)型病险水库今年内将完成除险任务。三是干支渠防渗工程成效显著,完成3900公里干支渠防渗工程建设,推进了全省中低产田改造步伐,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四是解决55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提前一年圆满完成农村人饮“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五是水资源保护工程力度加大,玉溪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建成通水,通海杞麓湖调蓄隧洞全线贯通,有效地保护了高源湖泊水环境。六是建成山区“五小水利”工程70多万件,有效改善了山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七是推进昆明补水三大工程。实施并投入运行的掌鸠河供水等工程,每年从外流域向昆明调水2.45亿立方米,解决了昆明人不喝滇池水的问题。启动了清水海调水工程,拟重点解决昆明新机场空港经济区的用水问题。扎实做好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前期工作,为解决滇池生态用水和新昆明未来发展用水创造条件。八是积极推进了滇中调水工程前期工作,对龙头水库选址问题进行了多方案研究和论证。

  通过多年持续不断地加大投入,努力推进,截至2009年底,全省累计建成大、中、小型水库5514座(其中:大型6座、中型183座、小型5325座),水库总库容达到108.3亿立方米,累计建成水闸1540个,堤防总长度达到8385公里,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34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790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万平方公里,农村饮水安全达标人口达到2736.6万人,年供水量为144.3亿立方米,农村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198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376亿度。这些水利设施的建成,极大地提升了全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的用水保障,在这次抗击特大旱灾的过程中,也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尽管云南的水利工作在前进中不断取得新的发展,但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特别是随着我省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的逐步打破,水资源紧缺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凸显,水的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不完善,防洪安全保障程度还不高,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还不强。全省蓄水工程总库容仅108亿m3,水库蓄水总库容不到多年平均径流量的2%,年缺水总量达41亿m3左右,工程性缺水依然是当前全省主要缺水形式。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发展,导致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加剧,年径流减少趋势明显,径流年内分配更不均匀,洪涝与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增加等发展趋势。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干旱发生频次增加的趋势更加明显。据1950-2007年统计资料显示,云南省旱灾发生频次、受旱面积、旱灾损失等均呈上升趋势。1990~2007年比1950~1989年时期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受灾人口,平均每年分别增长2.7、3.2、1.5倍,尤其是1980年以来,增长速度很快。各州市发生的频次,以80年代、90年代和本世纪出现最多,70年代次之,60年代较少,50年代没有出现,且随时间的增长,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自建国以来,全省发生较大洪水25次,平均2~3年一次,据1990~2008年间的19年资料统计,全省平均每年洪涝灾害面积612万亩,其中成灾338.3万亩,平均成灾率达0.55;平均每年受灾659.6万人,平均经济损失达30.54亿元,平均万亩受灾面积经济损失达519万元。从九十年代至今为止,平均受灾面积比八十年代增加了163%,成灾率上升了17个百分点,万亩受灾面积平均经济损失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是与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民生水利的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云南省2008年、2015年、2020水平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需水量分别为211.9亿m3、241.7亿m3、261.1亿m3,现状水利工程供水能力171.1亿m3,2008年、2015年、2020水平年分别缺水40.77亿m3、70.6亿m3、89.9亿m3,缺水率分别为19.2%、29.2%、34.3%,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对供水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全省农村饮水安全未达标人口还有1000多万人,占乡村人口的36%;全省有效灌溉面积2340万亩,仅占耕地面积的37%,与保障粮食安全的目标不相适应;全省还有近13座中型252座小㈠型水库和2868座小㈡型病险水库、98座中型病险水闸对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构成威胁,急需进行除险加固;全省还有100万无电人口。

  三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尚不完善,供水安全保障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粗放利用的方式还未根本改变。全省以滇中调中工程、掌鸠河引水、清水海引水、牛栏江调工程为主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尚未完成,滇中经济发达地区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并存的矛盾仍十分突出,滇西、滇西南、滇东北地区工程性缺水仍将存在,调控能力差。全省现状缺水量约41亿m3,供水安全保障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全省灌区渠道防渗衬砌率36.3%,灌溉水利用系数仅0.48左右,城镇供水管网损失率达20%~30%,水资源粗放利用的方式还未根本改变。

  四是部分地区水土资源过度开发、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13.43万km2,占土地面积的35%。同时,河流水质情况不容乐观,主要河流有近40%的水体严重污染;“九大高原湖泊”中异龙湖、杞麓湖、星云湖、滇池外海和草海常年处于中度、重度污染状态,近一半的湖泊达不到水环境功能要求。

  五是水利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不适应新的水利建设和加强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要求。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体制尚未理顺,合理的水价机制尚未形成,运行管理效率有待提高,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缓慢,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规划体系尚未建立,前期工作质量和审批制度有待改进。

  四、严峻的旱情,迫使我们必须进一步下定决心加大力度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云南水情方面存在的问题,水利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迫使我们要总结教训,痛定思痛,下定决心,大干水利。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进一步调整完善水利发展思路,精心谋划加快水利发展改革各项目标任务,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力求更加科学有效地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工作中要坚持四项基本要求,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共建共享,着力解决民生水利问题;二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和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是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协调发展,着力提高水利对全省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提升管理水平,着力构建法制完备、体制健全、机制合理的水管理体系。

  六项重点工作:一是继续推进滇中调水前期工作。在龙蟠以上河段开展取水点方案比选,为工程启动实施创造条件,逐步从根本上解决滇中地区49个县、1200多万人口的用水问题。二是加大力度推进昆明补水工程。当前要加快清水海调水工程建设进度,并争取尽快启动年引水量6.3亿立方米的牛栏江—滇池调水补水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好昆明的生态和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三是继续推进“润滇工程”。在过去启动50多件大中型水库建设的基础上,争取今后三年再新开工100件骨干水源工程,“十二五”末新建大中型水库50余座、小型水库200座以上;新增蓄水库容15亿立方米,新增总供水能力20亿立方米。进一步着力抓好山区水利设施建设,今后3年再新开工建设100万件“五小水利”工程。四是着力提高农业水利化水平。结合中低产田地改造,争取“十二五”末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50万亩,用10年时间完成200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任务。注意抓好配套建设,每年新建干支渠防渗工程1000公里,并继续加大力度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使既有水利设施充分发挥效用。五是继续实施好饮水安全工程,争取五年内解决目前剩余的1000多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六是强化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以九大高原湖泊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水土保持、水环境治理为重点,逐步改善受污染水质。通过这些措施,基本扭转我省面对严重旱灾供水保障水平较低的被动局面,争取从根本上缓解全省缺水问题。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