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为科学辩护,为人文正名(一)
2018/7/12 9:09:50    新闻来源:中国科学探索中心
李申

介绍:中国科学探索中心是中国科普研究所的非法人学术研究机构,中心成员由来自各领域的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的研究人员组成。中心主要对异常现象和声称进行科学探索,并把探索结果无偏见地告知公众,使公众避免上当受骗。

 


这些年来,伴随着对所谓“人文精神”的关注,在另一面,就是对科学的指责。指责科学的基本内容,是说科学的发展固然给人类带来了物质利益,但也破坏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科学给人类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同时也诱使人们只知追逐物质利益而败坏了道德。为了纠正科学的“过错”,“人文精神”提出来了。人文精神要求社会的管理者要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人们不要只追求物质享受,而要有高尚的道德,要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这样的提法似乎被我国学术界广泛地接受了、并且新闻媒体也在大力宣传。


那么,对科学的指责是否成立?所谓的“人文精神”其名是否符实?本文拟从什么是科学、谁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科学的作用;什么是人文、人本主义与所谓人文精神以及科学与人文的关系诸方面,对这两个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


一 科学是不断发展着的人类追求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确切知识的认识活动


对于科学最严格的定义认为,必须是一套系统的知识体系,甚至认为它的各个知识元素之间必须具有如欧氏几何一样严密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才是科学;而最宽泛的定义则认为,举凡一切确切的知识都是科学。二者之间,又有难以计数的定义。然而,这些定义的不同,不过是认为科学的内涵和外延的范围不同,至于把科学当成一个追求真理,也就是追求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确切知识的认识活动,则没有根本分歧。


随着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出现,在科学观上也出现了所谓“后现代主义”思潮。依照这种思潮,科学不再是追求真理的学问。科学家们的工作仅仅是寻找一些精确的规则,以适应实验和技术的需要。然而,假如这些规则中没有真理,即不能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又如何能够满足实验和技术的需要?科学家们又为什么不能像上帝那样,随心所欲地制造一些规则,然后让世界来执行?


由于科学实际上又是一门与人们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业,所以在追求真理的进程中,充满了各种各样非科学因素的干扰,从而使科学追求真理的进程曲折而复杂。然而,这只能使科学追求真理的过程更加伟大和悲壮,却不能因为外在因素的干扰而一般地认为科学只不过是某些利益集团的工具,而不是追求真理。



科学不同于技术。技术的目的是应用,是做。科学的目的只是认识,科学的任务,也只到认识为止。求得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确切知识,科学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二  破坏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是工业,不是科学,也不是技术


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大规模杀伤武器的出现,这些都不是科学的罪过,甚至也不是技术的罪过,而是工程或说是工业的罪过。


科学的目的是认识,是为人类获取确切的知识。怎样对待这些知识?就不是科学自身所能够决定的。诺贝尔为人类获得了黄色炸药的知识,至于人们怎样利用黄色炸药?诺贝尔也无能为力。对于原子能的态度,更是表现了这一点。


至于更进一步,在什么地点、条件下利用科学所提供的知识?就更是科学所不及的领域。



原则上说,决定如何利用科学知识的,是人,是受各种利益关系支配的人。而最终如何利用科学,也决定于各种利益关系的消长。在这里,科学知识仅仅是一个中性的角色,因为科学知识的获取和运用要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干扰而否认科学知识的中性立场,是错误的。

 


后现代主义常常因为科学不能摆脱非科学因素的干扰而否认科学的中性立场,然而这个事实恰恰说明了科学的中性立场。而要使科学能够向善的一面发挥作用,也只能去改变那些干扰科学的非科学因素,而不能指责或者企图遏制科学。


这些年来为人们特别关注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核军备竞赛等等问题,是在工程、或者说是在工业的层面上发生的。对核的知识即使变成核技术,也有个用与不用的问题。人类完全可以把制造核弹的技术搁置起来。就像现在的中国人早就搁置起传统的、熟练的给女人缠小脚、把男人做成宦官的技术一样。一个最明显的事实是,即使在近些年来,全世界被搁置的技术成果就不知有多少,何差这一项技术?而这项技术之所以引起人们特别的兴趣,是由于它给当事者带来的巨大利益,虽然当事者也要为此付出代价。


可以说,一切被指责破坏了人类生存条件的“科学”,都是在工业这个层面上发生的。而在这个层面上之所以发生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其基本原因就是少数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损害了大众的利益;或者是由于缺乏对行为后果的知识,给环境带来了损害。


损害环境的行为有无意识的,有有意识的,并且并不是在科学发达的时代才发生的。早在工业社会之前,甚至从人类诞生之始,人们的垦植、放牧、狩猎等行为就对环境造成着破坏,制造着物种的灭绝;直到现在,这种几乎与科学、技术都无关的行为仍然扮演着破坏环境的重要角色。这些破坏一般说来,是无意识的,即,是在对行为后果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发生的。比如,人们喜欢某些动物的皮毛,也是人之常情。由此将造成这种动物的灭绝,未必就是他们所能意料到的。


起初人们办工业,一般也想不到污染问题。那少数企业排出的工业废物即使对环境污染非常严重,但由于规模小、数量少,或者大自然尚有能力消化这点损害,所以没有引起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这样造成的污染,也是无意识污染。当工业规模扩大、数量增多、大自然已经无力消化那些污染、而污染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对象时,还要经营那些污染环境的企业或者以造成污染的方式经营企业,就是有意识的污染。


 


一切企业家,都希望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润,把金钱化费在处理工业废物上,必然造成利润率的下降,这是与办企业的目的相违背的,虽然这样做对社会是有利的,但那是企业家们所不愿做的。正是这种追求利润的目的有意无意地造成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就像只是由于核大国要称霸世界才造成了核战争的阴影。我们不能把核战争的阴影归罪于核物理学,也不能把工业所造成的污染归罪于科学。


三  正是科学发现了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并且只有依靠科学才能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当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的时候,正是科学向人类发出了警告。是科学发现了地球温度的变化,发现了臭氧层出现的孔洞,准确确定了人类的某些灾难和工业污染的关系,确定着污染的程度。假使没有科学,人类就很难知道为什么有酸雨,为什么有红潮。没有科学,人类就难以知道自己的生存活动与自己生存环境的关系。

 


人类最粗放的生存活动对自己生存的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如果不是科学,很难被人类认识。正是科学揭露出,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生存环境的恶化,其重要原因,就是过度的放牧、垦植、砍伐森林等等。假如没有科学,人类也就会像过去第比利斯山上的山羊一样,只知啃吃山上的草皮,而不知这样做会带来洪水泛滥。科学,在这里担负着认识人类活动和自己生存环境关系的任务。



假如用创造财富的数量和污染环境的程度相比,并且把这个比率叫做“污染度”,那么,一般说来,小工业的污染度一定会高于大工业。而大工业污染度的降低,只能归因于其中的科学含量。正是科学认识到如何使燃料充分燃烧等等,才使人们有可能充分利用资源,并且减少废物的排除。


至于要治理污染,消除核战争的阴影,在知识方面,也要依靠科学。只有科学才能告诉人类,如何治理污染,即如何把已经放出的魔鬼再装进瓶子里去。(未完待续)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