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度分布式新增规模猛超集中电站3.8倍
编者按
分布式光伏进入门槛不高,吸引众多企业争相进入,但热闹背后扔难掩融资、质量、运维等众多问题。经历过2017年的爆发,分布式将如何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业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光伏发电市场,分布式新增装机是集中光伏电站3.8倍。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在接受采访指出,2017年中国分布式光伏装机量达19.44GW,增长率超过了360%,在整个电力新增装机中的占比超过36.6%。他表示,分布式的快速发展,已经带动了相关制造、设计、安装、运维等在内的全产业链的发展,市场前景仍然广阔。
融资难题仍待解
“对于光伏行业来说,其快速发展更多依赖于一级金融市场的支持——将电站从无到有建设起来。”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说,“根据3月份统计的融资成本来看,平均融资成本在10.5%—11%左右,整体资金形势偏紧,成本偏高。但是,分布式光伏市场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已经持续很多年了,2017年,这一问题通过融资租赁的金融创新方式得以缓解。”
彭澎表示,今年分布式光伏融资可以考虑分阶段性完成。在建设期,通过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嵌入;运营期,选择融资租赁的方式;稳定期便是打包中小型企业的优质项目,在二级市场进行上市或做资产发售。
东方日升融资租赁副总经理徐晋透露:“由于目前光伏资产在资本市场的感知度还有所欠缺,为了增强收益稳定性,企业主要是在产业下游进行债券投资。同时为方便估值和定价,企业也提供较为便捷的一站式金融服务。以东方日升为例,现在为投资者提供了从建设期算起期限长达8到10年的融资服务。”
“短期来看,投资全额上网的项目有难度。自发自用项目大部分较小,如果按100MW的总规模,每个项目1.5MW的平均值来计算,需要投大约60—70个项目,对于小公司来说难度极大。”澜晶新能源投资(扬州)董事长刘文平坦言。
“要想真正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还是要提高行业的信用度,同时希望政府在未来解除分布式市场化售电和对分布式自由售电的限制。”彭澎说,“从消费侧来看,户用光伏市场经过这几年的培养,成熟度在不断提高,价格也在逐年下降。预计今年会出现供应链金融或融资租赁+信托的模式,将进一步助力解决融资问题。”
而在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看来,破解融资难的问题还是需要政府部门、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和用户等各方主体共同参与,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对于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其亮点是允许清洁能源以资产组合等方式在较大范围内与大用户、自备电厂负荷等主体签约中长期交易合约。“这印证了市场大方向一定是逐步放开的,并且要逐步推动清洁能源的跨省交易,建立、完善辅助服务补偿机制。这会让整个市场更加成熟。”彭澎说。
让产品和服务说话
市场门槛低,众多企业争相进入。对此,中国能建北京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毛世勇认为,在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中国分布式光伏用户短期内需要在国家政策和行业的培养下,转变光伏消费习惯,相应的行业门槛也应有所提高。”
对此,三晶电气网络技术中心总监罗剑洪并不认同。他说:“国内家庭用户分散情况不一,事实上分布式光伏的从业门槛并不低,但由于业主认识不足,从而导致项目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人才缺乏、行业标准不完善等一系列行业痛点。
鉴于此,业内人士提倡将分布式项目标准化。刘文平说:“澜晶建设了一个筛选项目、技术以及内容的标准,在每个环节都会进行相关、特定的培训,同时开发了便于审核、操作的软件平台,力求将每一个项目流程化、标准化。”
而在产品质量和品牌意识上,江苏天合家用光伏副总裁程耀宇坦言:“C端用户多为老年人,通常对于光伏产品没有品牌概念,这就导致了用户缺少鉴别能力。现今,户用光伏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安全保障和质量问题。因此,天合开发并使用了原装系统全流程的质量监控,在产品上全部打上二维码,增加品牌可辨识度、产品差异化以及服务差异化。”
“在现实中出现了认证的管理制度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有差距的问题。因此呼吁同行们能够完善质量体系的管理制度,持续加大对产品质量的关注度。”德国TUV南德集团大中华区副总裁许海亮也强调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2017年度中国光伏品牌排行榜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行业产品质量和服务满意度方面,超过85%的受调查者对于光伏产品的质量表示非常满意,只有2.63%的受访人员对品牌表示不在意。但值得注意的是,受访的户用代理商不满意程度较高,主要不满集中在售后运维服务方面。
江苏红日新能源副总经理包敏表示:“从目前来看,进入户用分布式光伏十分简单,但后期怎样做好运维服务才是大难题。”在此背景下,目前行业龙头企业均在大力发展智能光伏产品及配套的智能运维服务平台和团队。“企业在选择经销商上也一定要有标准,并对于经销商要有培训、监督、监管、监控的意识。”程耀宇告诉记者。
加速落后产能退出
2017年以前,由于转内需、拓展国内市场的需要,国家政策在光伏市场上一直处于开放状态。
“中国连续5年全球独揽装机量桂冠,高端产能却较低,导致从现在起到2020年的这三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王勃华说,“三年的政策走向是十分难预测的。但近两个月已经先后发布了各种文件,这种'瞬息万变'的政策发布可能还会持续下去。”
据业内专家预测,2018年全国光伏装机量保守预计将达40GW左右。而按照“十三五”规划,分布式和地面电站的装机比例为1:1,预计今年所有非地面光伏装机有望超过20 GW,用户系统预计会增长一倍,在4GW—5GW左右。虽然市场不确定因素较多,但业内普遍看好今年分布式光伏发展前景。
王勃华认为,在预测装机量下降20%—40%的情况下,中上游的三四线企业将受到影响。“目前中小型企业的开工率在65%左右。预计今年落后产能有可能加速退出,且落后产能的台阶也可能会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产能扩张趋势不减,但今年市场需求有所放缓,分布式光伏产品可能会面临较大价格压力,从而导致竞争加剧。王勃华呼吁:“企业应保持理性,切忌盲目扩产,避免重蹈2011年过剩覆辙。”
王勃华认为,在分布式发展迅猛且目前国内装机量过大的背景下,如何找到平衡点十分关键。“如何才能既照顾国家的消纳能力、补贴能力,又不会过度损害刚刚起步的分布式,这是行业要思考的问题。”王勃华强调。
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原所长韩文科建议,在退出补贴的过程中需要形成较好的体系。比如加强有利于市场机制的补贴,包括专项补贴和扶贫等,使主要依靠市场的企业得到更多优势。但对如何将绿证制度与补贴有效结合,他表示仍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