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编者按
云南地处长江上游,集通江、达海、沿边于一体,具有贯通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连接国内、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的特殊区位优势,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走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战略支点。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赴云南省考察时,赋予其"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定位。围绕这一定位,云南省如何主动融入与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云南省在节能环保领域有何宝贵经验?本报记者于近日展开实地探访。
从云南省会昆明出发,驱车约一个半小时,即到达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铝业")。走在厂区,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花草摇曳,仿佛来到了美如画的风景区。这主要得益于云南铝业长期以来不断挖潜创新、促进节能降耗的理念。
公司生产运行部副主任宴斌告诉本报记者,多年来,云南铝业已成功构建集"铝土矿-氧化铝-炭素制品-水电铝-铝加工"为一体的"绿色低碳水电铝加工一体化"完整产业链。截至2015年末,累计实现节能5.87万吨标煤,完成 "十二五"总体节能目标(5万吨标煤)的117.4%。
十六州市
均完成2016年节能目标
"云南铝业率先在业内展开环保节能技术改造,核心技术指标稳居行业第一,目前电解铝吨铝综合电耗13099千瓦时,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3599千瓦时。"宴斌表示,云南铝业还在氧化铝、电解铝和铝用炭素生产系统,率先全流程创新应用新型脱硫环保技术,实现电解铝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低于50毫克/立方米的领先指标。
而在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铜业"),坚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环保目标责任逐级考核等制度,环境考评结果与领导政绩、薪酬等挂钩。
"通过采取'边生产、边绿化'模式,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对矿区进行绿化,最大限度减少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云南铜业相关人员向记者举例称,如开采前,优先选择全地下开采方式,从设计上对矿山环境进行保护;开采中,除开展三废治理,还采取避让、整体移植或异地移植等手段,尽可能保护施工植物。2015年,云南铜业累计复垦矿山面积4681.58亩,公益绿化面积2293亩。通过废水综合利用系统,实现了生产废水零排放,每年可提供回水115.5万立方米,节约费用168.3万元。
这一系列举措,正是云南省工业企业落实节能环保理念的缩影。统计显示,2016年云南省万元GDP能耗0.717吨标煤,同比下降5.3%,完成"十三五"总进度的36.11%,年度节能目标超额完成。全省16个州市均完成2016年度节能目标,其中昆明、曲靖、玉溪、红河、文山5地更是超额完成。
云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家下达的云南省"十三五"能耗总量、强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指标,均已分解到全省各州、市,并提出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等10方面措施及其责任部门。根据《云南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到2020年,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比2015年下降14%,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2297万吨标煤以内,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42%。
努力成为
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以工业为代表,产业发展正是云南的强省之基、兴滇之本。上述发改委负责人告诉记者,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开放型经济为抓手,全省正在构建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其中包括,加快推进云计算、大数据应用,提升传统数据中心和新建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鼓励发展节能环保设备制造、运营管理等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大力发展环境法律政策、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核查等咨询服务业;打造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节能环保企业等主要内容。力争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重要产业。
"围绕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赋予的'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战略定位,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成立,以加强建设的综合协调工作。"该负责人称。
按照《关于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工程包的通知》,云南省将围绕巩固生态屏障,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围绕发展绿色经济,实施生态产业化工程、生产清洁化工程、资源循环化工程;围绕分享绿色福利,实施清澈水质工程、清新空气工程、清洁土壤工程、清美家园工程。上述九大重点工程包含项目共计220个,总投资达2112亿元。
"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目前已按程序上报省政府。"该负责人表示,未来将通过落地一批重点项目、落实一系列制度,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提供支撑。
强化金沙江
全流域生态修复
产业发展的同时,"共抓大保护"理念也在云南省得到落实。
云南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水系上游,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中,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力、冻融、风力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均有分布,流失面积达3.2万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29.3%。金沙江流域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但部分流经河段水污染较为严重。
针对上述问题,云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云南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中提出,建立健全并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金沙江全流域生态修复,保护和改善长江上游尤其是金沙江流域的生态服务功能,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金沙江岸线资源,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一江清水'流出云南。"
目前,云南省已启动"七彩云南"保护行动,通过实施"森林云南"建设,推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积极开展生态补偿工作,建立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考核体系,推进省内重点跨界水域水质补偿试点。
"为保护河流生态,我们在农村水电增效扩容项目评审时,重点对保障生态基流采取的工程措施进行了审查。"云南省水利厅水电局局长杨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通过在拦河坝上设置永久泄流孔或溢流堰,按照生态流量的标准下泄生态流量,部分农村水电站已实现生态流量在线监管。上述措施有效改善和恢复了53条河流流域生态功能,保护了河流健康,为建设绿色水电奠定基础。
充分发挥
绿色电力资源优势
本报记者了解到,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建设,也为云南省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方面,可发挥云南绿色电力资源优势,以金沙江、澜沧江流域为重点,加快水电基地和送出通道建设,扩大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送电规模,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了可靠电力保障,以清洁能源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紧抓长三角及长江沿岸区域产业转移的有利契机,云南省可依托电力市场化改革合理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增强产业落地的电力供应配套设施建设,吸引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向云南转移。在加快省内用电市场培育的同时,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以电力领域节能为例,"2016年,通过节能服务共节约用电3.78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4.3万吨。"云南电网公司新闻发言人、副总工程师杨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云南电网通过落实西电东送国家战略,将云南绿色电力输送到华南、华东等地区,缓解了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共完成西电东送电量3583亿千瓦时(含向家坝送华东),帮助东部地区减少标煤消耗1.2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1亿吨,减排二氧化硫291万吨。2016年,云南省西电东送电量首次突破1100亿千瓦时,并有望在今年达到1200亿千瓦时。
杨敏介绍,2016年,云南省农村小水电实际新增年发电量达1.8901亿千瓦时,年可减少燃烧原煤8.4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20.1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0.69万吨,减少一氧化氮0.308万吨和粉尘及固体物排放5.7万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