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中国既是洪旱极为严重的国家,又是地质灾害常发、多发的国家,水电开发与地质灾害之间究竟是什么的关系?讨论产生概念,争论产生思想!为了向社会各界介绍水力发电、水库大坝和地质灾害的科学关系,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大坝工程学会于2017 年5 月12 日(全国减灾日)上午9:00~12:00 在华北电力大学主楼D区216会议室召开"水力发电与地质减灾"科普论坛。论坛特邀四位专家,结合美国奥罗维尔大坝事故等热点问题,围绕水库大坝在地质减灾方面的重要作用,做专题讲座,并同与会代表进行现场交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亦楠做《水电与地质减灾害的社会认知亟需澄清》主题报告。
王亦楠:
今天这个讨论会对我来讲是一个深刻学习的过程,刚才前面专家讲的给了我更大的信心。今天我看到在座来了一些媒体,这些媒体朋友我们在这几年一直也都在论坛上遇见过,所以大家可能也注意到我这两年一直在为水电呼吁,因为和之前两位专家和之后陈院士不同的是,我可能更从政策层面、更从公众的视角层面来关注这些问题,包括社会上对水电的种种质疑、种种担心,有正确的、有可理解的、有需要澄清的。之所以关心水电我之前也说过很多次,不是因为电而关心水电,而是因为水电承载着更多的社会重大的价值,可以说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这就是我这两年投入很大精力来呼吁水电的原因。
去年写了一篇"妖魔化水电开发要不得"的文章,我觉得社会上妖魔化水电走入了误区,就是生态文明无可争议,但是生态文明的对面不仅有野蛮、还有愚昧。水电承载的重大社会效益却反倒背上了种种恶名、罪名,而且这些东西在社会上宣传,不说愈演愈烈,但还是日渐喧嚣。去年写了"妖魔化水电",从生态的角度来谈我对水电的认识,今年"两会"前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可能大家也看到了,专门用今年"两会"之前这个时机我写了一篇文章,"推进能源革命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文章是给中央领导人的建议。这篇文章当时抛出来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反响。
我这里列了一下,公开发表的文章叫"推进能源革命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正面,但是给中央领导建议实际上是很尖锐的,比发表的文章更尖锐、更鲜明一些,用"推进能源革命当前亟须纠偏的几大关键问题",审视这几年的发展我们是否走在了正确的能源革命轨道上?这是很大的疑问。所以在这篇文章和政策建言里边,我着重说了当前能源行业四大乱象,这四大乱象今天不详细讲,但是这四大乱象都是和想要的目标和我们的现实出现了强大的反差。比如说雾霾污染在全国大范围肆虐,这里我特别希望今天的媒体朋友,我们现在不仅仅要关注弃风、弃光,当然弃风弃光很严重,但是弃水更严重。而且弃水的数字,至少据我目前的观察来讲,弃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真相抛露出来,所以我在这篇文章抛露,仅川滇两省已经弃了多少亿度电,在能源圈里还是引起了小小的震动,包括能源界的一些高级专家问我这些数据哪里来?我说川滇两省是我们自己调研得到的可靠数据,但是水电800亿度弃水还是最保守的估计,我说因为很多部门不愿意来面对这个真相,把这些数字弱化、简化。所以我一直观察,弃风弃光各个部门都在提,好像成了很大的事情,但是千万不能忘了我们的弃水更严重,而且弃水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数量的惊人,同时还让我们付出更大的财政补贴的代价,我后面说第二个反差就是严重电力产能过剩情况下煤电装机史无前例保障。第三个,送电通道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受端省宁可用当地的大建煤电,也不用川滇便宜的水电,这是严重的省级壁垒问题。第四个,风、光财政补贴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不需要补贴的水电却无法消纳,这个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
前两天我参加一个会,财政部的领导汇报的一个材料,风、光大家毫无疑问支持清洁能源大发展,但是风、光大发展有两个问题急于揭示开,一个是潮峰压力,还有一个是财政补贴的压力。可以告诉大家两个数字,2016年我们财政上风、光、生物质补贴的缺口已经是600多亿元,而且到2022年的话,这个缺口将达到3300多亿元,就是说未来5年每年都要新增500多亿的缺口。大家知道吗,这个缺口是要全世界买单的,所以风光发展当然要支持,但是这么大的财政负担怎么解决,所以现在财政部也好、能源局也好面临一个很纠结的压力,为了完成2020年的减排承诺,我们制订了雄心勃勃的大力发展风光的目标,可是同样我面临的财政补贴收支缺口越来越大,所以他们也说,我们好像在把自己做死在这里。所以那次会上我就说,我们有了更好的道路为什么不去走呢,就是刚才强调的大量的弃水问题。
所以这篇文章里我也指出四大出路,站在国家层面,就是说我们既然叫纠偏,就不是局部的低层面的问题,而是需要国家顶层设计纠偏。这篇文章里边我着重说了四大问题、四大出路,第一个,优先开发水电是风、光大规模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说我们需要科学确定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顺序,要根据国情,同时还要尊重科学、尊重国情;第二个,针对省级壁垒的问题,要建立可再生能源全国消纳机制,简政放权必须确保国家战略有力实施;第三个,高度重视西南水电对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在今天这个会其实我想还应该加上,不仅仅对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同时对我们西南地区建设发展,包括生态环境的保护、地质减灾等,我觉得都要重视西南水电开发的重要意义;第四个,尽早谋划火电和煤炭行业的转型出路。
之所以在这个场合我想说这四大乱象、四大出路,就是因为今天给我的命题是地质减灾的问题,我想在座院士、专家讲的比我更深刻,我想这个时刻更多的表达一个心愿就是,水电的发展不容耽搁了。所以在座的媒体朋友,包括我们在校的专家、学者,我觉得大家需要联手来呼吁这件事情,我们水电受到妖魔化舆论的影响,受到很大的障碍,所以尽管四大乱象纠结在一起,可是水电这么多年一直在艰难中前行,所以这里边需要我们各界合力来推动水电的发展。
核心思想就是,能源革命亟须确定清晰的国家整体大战略,并建立强有力的执行机制。若我们不能全面认识发达国家当前能源大转型的深刻背景和基础,能源革命的技术路线选择过于超前或过于滞后就会犯"舍易求难,舍安求险,舍廉求贵"的重大战略错误。有关部委把可再生能源补贴从2厘钱提高到2分钱,提高了10倍但是依然解决不了缺口越来越大的问题,这就是过于超前带来的问题。过于滞后,就是说我们不能去追赶发达国家即将抛弃的能源道路,比如大家都知道,这两年对核电问题进行了很多的探讨,比如说长江流域、渤海湾大干核电,这就是我们过于滞后,过于超前、过于滞后都会变成重大战略错误。
水电,刚才说我们水电一直在艰难前行,以至于和我们这么大的发展中国家需要的能源支撑、经济的发展、社会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不相匹配。比如这个表,我们的水电开发程度、人均库容,大家可以从数字对比看到,我们的水电开发程度和发达国家对比差的很远,而且里边最重要的一个数字就是人均库容水平,人均库容水平发达国家平均是3000多立方米,发展中国家平均只有500立方米,这就是标志,一个很鲜明的标志。我们中国目前最新数字大概是不到700立方米的人均水平,是美国的1/6,差距这么大,所以我们想,我们要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将来"中国梦",包括建设发达国家,如果没有水资源的充分保障,克服不了瓶颈的话,何来支撑?电可以选择,水谁来支撑?
刚才说了很多关于水,因为在介入各个能源品种讨论的时候,我时不时会碰到反水电的朋友跟我探讨一些问题,为了某种鱼的生存、某种物种的保留也经常跟我谈到,他们因为反坝找到影响这个、影响那个,我说你们反对大坝没有问题,但是要回答我如何解决中国的抗旱问题、解决防洪的问题、解决粮食灌溉、航道改善、精准扶贫等等问题,我说如果有不建水坝更好的方法减少中国的洪涝灾害、保证粮食生产,没有问题,但是目前有吗?全世界都没有。所以我想我们还得面对现实,我想关心这个生态、关心其他物种、关心人以外其他物种没有错误,但是我们还应该回到以人为本。
包括最近有一个朋友跟我说南水北调工程怎么怎么当时决策类似于草率的话,就是没有取得共识就上马了。对于南水北调,我说中国这么一个国家,我们没有那么好的先天条件,我们的人、地、水分布很不均匀,所以如果没有一些国家大手笔的资源配置工程怎么发展?大家看华北和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这么点,西北人烟稀少的地区人均水资源量是这样一个水平,反差非常鲜明,我说如果你不能把华北地区高度密集的人疏散到西北、西南的话,有什么理由指责南水北调工程呢?所以好多朋友可能也不知道,我说你明明喝着南水北调的水,还在指责南水北调工程。所以我说这里边社会认知非常非常重要,把水电真正做了哪些贡献很好宣传出去,所以我对在座的媒体寄予很高的期待。
包括这两年说我们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对立起来,这也是极大的误区。绿水青山不是等来的,绿水青山是需要治理的、是需要建设的。最明显的例子,二滩水电站,(图片对比)这是建成前后的环境变化,水电站建设前库区植被很稀少,可是二滩水电站建设之后库区植被是什么情况?是水电保护了生态环境。包括前面专家讲到我们自然坝、堰塞坝,包括九寨沟,都是风景胜地,自然坝成为了风景的胜地,而我们建设了这么多人为改善生态环境的工程都不提,单纯为反坝而反坝,这是非常不科学的。
刚才我讲了一些宏观层面的东西,因为今天的主题是水电站和地质灾害的关系需要有正确的认知,因为前面有两位专家,后面还有陈院士,我想在我准备的讲稿上我简化一些,他们专家讲更有说服力。
这里面我从公众认知的角度,从我的角度我关心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水库大坝本身的防震问题;第二个,水库大坝对地震灾害应急抢险的重要贡献;第三个,水电诱发地震对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消能减灾作用到底怎么回事。我从这三个问题来谈一谈。
陈院士刚才也谈到了,其实我们的大坝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充分考虑了,非常放心,完全可以放心,我刚才说听了之后我更有信心,确实是这样。科学的抗震必须要强调,抗震也是要讲科学的,我的老家是唐山,我是经过了唐山大地震的人,所以也算幸存者过来的,我亲眼目睹,我们包括在唐山大地震,那么强烈的地震之后,我们在那儿依然建高楼大厦,实际上就掌握了抗震的原则,所以地震并不是可怕的,就是说你要运用科学来掌握抗震研究,来做好抗震工作。这个例子就不说了,水坝的建筑程度肯定好于结构复杂的高楼大厦,包括我们现在科技又这么发展,所以我们说大坝本身不用担心。今天正好"512"九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事实也证明,紫坪铺水库大坝、这是第一座高度超过100米的大坝,经受住了8级地震考验并确保安全运行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紫坪铺距离震中只有17公里,事实上经受住了考验,有力地回答了对我国西南地震高发地区的水电开发、大坝建设的安全问题的质疑。我想媒体朋友应该把这个事情更多地宣传,给全社会知道,不仅自己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而且立了大功,因为地震后道路严重塌方,紫坪铺水库成了一个水上运输通道,有力支撑重灾区人员撤离危险地带。而且震后不到几天,紫坪铺水电站就恢复发电,确保紧急供电安全,以及下游1千多万人口在紧急状态下得以人心稳定,水库的11亿方库容成为危机四伏的众多堰塞湖的最后屏障,保障着整个成都平原免受堰塞湖溃决洪水的威胁。我在媒体很少看到这样的报道,看到的更多都是指责,这样的东西为什么充斥媒体,真正像紫坪铺水库我们做了这么大的贡献却鲜见于报道,这是需要让公众知道的。
大地震后紫坪铺水库在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重要功能。设想如果当时没有这样的水上通道,汶川大地震的救援工作恐怕会迟滞很多。所以紫坪铺成功地抵御地震并不是偶然,所有的处在"512"强烈地震区域内的水坝、水电站,都不负众望地经受住了特大地震的严峻考验。特别是三峡大坝,有很多谣言或者妖魔化的舆论,三峡大坝我写了篇文章,也引用了世界地质构造学权威、奥地利专家谬勒指出的"上帝给了中国人一个极好坝址"。
水库诱发地震的本质,水库地震张秘书长在各种场合一直在谈这个问题。水库本身并不是造成地震,很多人说那么大的水库,那么大的库容量,水都已经引起了地壳变化所以导致了汶川地震、鲁甸地震等等,张秘书长曾经算过,三峡水库一共392亿立方米库容,分布在10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上,平均每平方米承受的重量只有30多吨,每平方厘米的承压强只有3公斤多,还不如一个载重汽车的轮胎对地壳压力大,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载重汽车在我们城市行驶,都没有看到哪辆汽车压地震了,三峡竟然背负了这个。汽车行驶不会压出地震来,水库蓄水怎么压出地震呢,同理也是,包括高楼大厦包括上百层的都没有,怎么水库就压出地震来了。水库诱发地震不属于人工地震,国家地震局的分类不多说了,时间关系。
水库为什么诱发地震呢,原因是渗流作用。水库蓄水后,通过基岩中的裂缝,产生了向地下断层高压注水的效果,从而改变了地壳基岩局部的应变极限,或者说改变了原来板块之间的摩擦力。国家地震局把水库蓄水和油田注水引发的地震统称为诱发地震,包括页岩气开采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诱发地震的机理是渗流而不是蓄水压力。
张秘书长也在各种场合不断强调,说需要我们科学辩证认识水库诱发地震的利弊,是诱发了,但是还有更好的、更有利的一面,就是说提前释放了地震的能量,这是有利的一面,就是说把大的地震可能通过小震来提前释放了,减小了地震的震级。实践也证明,水库诱发的震级一般不会大,刚刚前面说了很多机理的分析,实践证明,全世界几十万座水库只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4次,5级以上的也只有10余次,4级以上的也不算多,绝大多数的水库地震都是3级以下的无感地震。
刚才讲到的是减少大地震提前释放能量并且减少震级的积极作用,同时还有滑坡、泥石流的地质减灾作用。因为之前王兆印专家已经讲了很多,清华水利系专门做过调研,之前张秘书长也谈,我说清华大学的研究成果需要尽早让社会公众知道。经过多年调研发现,河流沿岸的地质灾害,不管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减灾的核心就是消能,越是水能丰富且没有得到开发的地区,地质灾害越来越严重。
说到消能重要性,顺便说一下1975年8月板桥水库垮坝事故。这个就是消能做的不够,如果建有水电站,板桥水库大坝可能就不会垮塌那么严重,就是因为消能做的不够,水电站为消能起到很大作用。
根治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关键就是消能。包括舟曲2010年发生的特大泥石流灾害,就是因为当时为治理泥石流的拦挡坝只能拦挡泥石流而未消能,而当时在离舟曲特大泥石流地点不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完全相同的气象条件下,拦山沟的泥石流则被消能的措施完全控制住了,这也是一个有利的事实对比,所以只要注意消能,防止沟谷下陷就不会产生滑坡,就不会产生泥石流。
水电妖魔化舆论还有另外一种舆论,建成以后会加重滑坡、崩塌、泥石流的灾害,512汶川大地震用事实证明了,科学合理的水坝、水库、水电站建设,不仅不会增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而且是对边坡的有力保护,因为修建过程中要对主要的滑坡点进行排除和处理,所以汶川大地震特大灾害实践,恰恰充分证明了所有经过处理的边坡没有一处发生过滑坡等自然灾害,是工程减灾的有效措施,而原来认为比较稳定的没有处理的边坡的滑落反倒造成巨大伤亡,可见边坡的人工处理,其安全保障作用多大。所以水电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边坡护理。
(图)这个是512大地震后的沙牌水电站上下游对比。在同一个地点地震后,上游水库内的边坡是这样的情况,下游的边坡是这样的惨状。核心思想就是水库蓄水期集中释放了潜在的滑坡体,并不是说制造了滑坡,而是提前释放了,而且相当于说提前引发出来的免疫过程,把未来若干年的要形成大滑坡的进行免疫。所以水电工程建设具有地质减灾的作用,我希望通过我们的研讨还有媒体的朋友,能鲜明的把这个情况向社会公众传达,水电工程建设不仅不是地质灾害的原因,反而具有地质减灾作用,包括比如说三峡,三峡滑坡的问题,三峡1985年曾经发生过一个大滑坡,但是三峡蓄水以后对地质灾害也进行长期观测,都是蓄水池蓄水初期导致的问题,只是将潜在滑坡提前释放出来,不会再出现1985年那样的大滑坡了。而且另外一个效应就是,三峡水坝提高100多米,即使出现原来无法承受的滑坡,也不会影响大坝安全。
所以早期开发的丰满、新安江水电站,刚刚说水库蓄水初期会起到能量提前释放的作用,当成熟稳定之后就是真正发挥地质减灾的作用,所以早期开发的丰满、新安江,大家很少听说那里发生地质灾害,包括欧洲国家这些充分开发水能资源的国家,也很少听说有发生地质灾害。所以,这个时候可以对比一下我国的西南地区,之所以地质灾害高发,根本原因就是能量巨大的河水不断切割河谷而制造的各种灾害。
今天因为也谈到怒江的问题,怒江水电开发已经被搁置十几年,当时说是给子孙留一条生态江,保护地质公园、国家公园等等。把怒江开发搁置了十几年,十几年之后的现在我们再看怒江生态环境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地质灾害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这是一个强有力的对比(图),有些方面我觉得十多年前蒙蔽社会的、蒙蔽上面的一些谎言应该来揭穿了,这是目前的怒江,文章里面包括给上面建议也是,我说零排放的怒江现在结果却是贫穷落后+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这就是贫穷,特别是能源贫困导致了植被破坏,泥石流、山洪等灾害越来越频繁发生。
诸多水电开发实践证明,以水电为龙头,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是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兼得的重要手段,两个鲜明代表性例子我们应该值得好好研究一下。美国30年代田纳西流域的水电大开发,田纳西流域贫穷也是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地区,但是今天的田纳西是一个非常适于人居、非常祥和、繁荣富足的地区,得益于最重要的功劳——水电的大开发起到了综合带动作用,包括治理生态地质灾害,而和田纳西对比的就是我国的怒江地区。所以怒江何去何从,我觉得需要我们重新审视、重新来做决策了。
最后就水电妖魔化舆论,强调一下,我们违背了以人民为中心,我们的领导人、我们各种治国的措施,一再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所以水电妖魔化舆论,种种不负责任的违背事实、违背史实的舆论在社会上大行其道,我们有责任终结这些错误的舆论继续扩散而再影响我们国家的重大决策,所以我说要以人民为中心。
谢谢大家。
(录音资料,未经本人审阅。如正式引用,务必请与作者本人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