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中国既是洪旱极为严重的国家,又是地质灾害常发、多发的国家,水电开发与地质灾害之间究竟是什么的关系?讨论产生概念,争论产生思想!为了向社会各界介绍水力发电、水库大坝和地质灾害的科学关系,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大坝工程学会于2017 年5 月12 日(全国减灾日)上午9:00~12:00 在华北电力大学主楼D区216会议室召开"水力发电与地质减灾"科普论坛。论坛特邀四位专家,结合美国奥罗维尔大坝事故等热点问题,围绕水库大坝在地质减灾方面的重要作用,做专题讲座,并同与会代表进行现场交流。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主任王伟致欢迎辞。
王伟:
尊敬的陈院士、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在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水力发电与地质灾害"科普论坛。首先我代表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和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欢迎大家的到来,感谢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给我们承办这次会议的机会。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近年来,在全国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自然灾害损失的20%,直接影响人民生活,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防止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地质灾害的科普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
水力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位落差,配合水轮发电机产生电力。水电的优点是水力资源可以再生,生产成本低,只有火电的1/5或者1/3,没有污染,机组启动快,因此得到了优先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3221万千瓦,同比增长5.12%;2016年全国水力发电量为2007年的2.43倍,发展成绩令人瞩目。但是在水电发展过程中,质疑声也长期存在,比如有学者认为,水库建造的过程与建成之后,巨大的水库可能引发地表的活动,甚至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还会引起流域水位的改变,比如下游的水位降低或者来自下游的泥沙减少等。水库建成后,由于蒸发量大、气候凉爽且较稳定,容易造成降雨量减少等等。究竟这些论断是否科学,我们今天就来聆听一下专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今天做主题报告的专家都是该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我们尊敬的陈祖煜院士,发展完善了边坡稳定分析理论,解决中国小湾、天生桥等多个大型工程滑坡险情的工程措施难题,曾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大奖。我们王兆印,是中国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顾问委员会主席,曾获得爱因斯坦奖。徐泽平先生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土石坝工程的科研及设计与施工咨询等方面研究工作,曾获中国电力科技奖二等奖等多项奖项。我们王亦楠女士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自2003年开始,作为执笔人,就我国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多次给中央领导呈送政策建议,并得到高度重视和批示,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在国内引起积极反响。还有我们的主持人张博庭先生,是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他在2010年6月26日,在中国大坝协会主办的"水库大坝和环境发展论坛"上就曾经指出,水库的重大作用是调节水资源,可以有效的防止洪涝和各种地质灾害。他反对极端环保人士把水坝建设"一棍子打死"的说法。
相信今天我们通过聆听这些专家的报告,一定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认识水力发电和地质减灾的全新角度和防灾减灾的科学方法。
最后,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