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已经成为国家勘察设计大师的王仁坤如此低调,专访他前,记者没有在网站上搜索到任何有关他的新闻内容,哪怕找到只字片语。
成都院新闻中心主任邱云告诉记者,王仁坤为人处事十分低调,从不接受任何采访,只专注于干好自己的事,《中国能源报》是第一家专访到王仁坤的媒体。
采访时,王仁坤第一句话就是"不要大篇幅宣传,简简单单报道。成都院像我这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有十几位"。如果不是专访,记者不会知道,王仁坤是我国著名水电专家、两院院士潘家铮的第10位弟子,更是关门弟子。谈及恩师,王仁坤心怀感激。正因为得到潘家铮手把手的传教和点拨,他的水电生涯有了质的提升。
王仁坤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国内外20多座大中型水电工程的设计,获得过"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首届中国大坝杰出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多项荣誉。
从1991年担任溪洛渡副设总、2001年担任溪洛渡设计总工程师至今,行政职务从设计室主任、副处长、处长、院副总工,到院总工程师, 王仁坤从一名普通工程师,一步步成长为成都院技术最高决策者。在人生中黄金的30余年里,他先后主持并参与了溪洛渡工程坝址选择、预可研、可行性研究、招标设计、技施设计直到工程完建,是成都院担任溪洛渡设总时间最长、工程阶段跨度最大的设总。所以,王仁坤对溪洛渡有着特殊的感情,采访中他喜欢谈溪洛渡。
溪洛渡工程规模大,建筑物多,自开工以来,施工图设计任务重,年施工图提交量数千张,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及设代任务十分繁重。王仁坤坚持深入工地一线,了解工程情况,参加现场设计协调会,认真研究并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如此,他还时常针对现场施工情况,组织人员开展预案设计和动态设计,使溪洛渡工程更完美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王仁坤说,先进技术一定要与重大工程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发展与进步。今后的水电建设,大多在江河上游,高原腹地,异国的未知地区,环境更艰苦,遇到的难题更多,唯有淡泊明志,方能宁静致远。
如今,王仁坤分管着多座高坝工程设计,还兼任孟底沟水电站的设计总工程师,在金沙江、雅砻江等大江大河之畔,时常出现他的身影。相信不久的将来,一颗颗全新的高坝大库"明珠"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王仁坤守望终生热爱的大坝,守望壮阔无比的山川,更守望蓬勃发展的中国水电事业,困难再大,问题再多,他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他的情怀,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