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验或助力中国海上风电少走弯路
中国拥有最宏大的海上风电发展目标,预计到2020年,全国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力争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英国是目前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截至去年底,累计装机超过5吉瓦,占比超过全球总装机的1//3。海上风电正成为两国可再生能源合作的重要部分。
3月16日,在密集的商务活动间隙,包括Atkins、James Fisher、CWind等在海上风电咨询、设计、施工等领域广具知名度的英国企业集体亮相在中国媒体面前。来不及回答完所有的媒体提问,这些企业的负责人便要匆匆赶往下一场商务会见。
在英国国际贸易部和驻华大使馆的牵线搭桥下,最近几周,英国海上风电产业链上的诸多知名企业代表组团来到中国,他们希望把英国成熟的海上风电产业经验融入到中国的海上风电开发进程,同时也希望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到英国去拓展海上风电市场。
"英国企业在海上风电项目的设计、安装、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拥有超过十年的运维经验,中国企业在港口建设、风机制造、筒塔建设等方面展现了强劲的实力,两国的海上风电产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可以实现共赢发展。"英国驻华大使馆能源参赞柯林娜说。
中国海上风电的降本潜力
中国目前执行的是0.75元和0.85元的海上风电标杆电价。对于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海上风电来说,进一步降低成本是大势所趋。
除了降成本压力外,中国海上风电也面临一些其他挑战:复杂的海上风资源、项目管理急需改善、技术标准有待提高。
柯林娜告诉记者,英国海上风电的经验可以在开发阶段的咨询工作、风机及基础和电缆安装、离岸资产管理三个方面帮助中国海上风电实现效益提升。
"中国的海岸线长,风资源状况差异大,还有台风、冰雹等灾害天气,在这种条件下,中国的海上风电也必须体现出多样性设计。"与会的一位英方企业家表示,"在考虑风电项目成本时,不能仅仅盯着某一部分,比如有的海上风机基础本身虽然昂贵,但可以长期帮助机组节省运维的费用。因此,必须从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最低来考虑。"
对于投资庞大的海上风电项目而言,设计不好是最大的浪费。据介绍,在开发设计阶段,在风资源评估、风电场环境和地质调查、升压站和基础结构设计、风电场布置等方面若得到专业咨询,都可以进一步挖掘降成本潜力。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虽然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供应链竞争力和改善投融资都可以显著降低中国风电成本,但通过改善投融资可以获得更大的降成本空间。投融资在英国海上风电项目降成本的贡献率仅占14%,在中国海上风电项目降成本方面的贡献率可高达32%。
参与交流的英方企业家也认为,在降低成本方面,中国海上风电财务成本改善将比英国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财务成本改善与技术和供应链的改善密切相关。伴随技术进步和供应链持续改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减少,财务成本才能得以大幅下降。
与会的英方企业代表告诉记者,随着海上风电装机保有量越来越大,对其进行离岸资产管理也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使用系统储存及分析状态监测数据,以处理故障;对风机和辅助设施实施有计划的维护保养与计划外服务;做好离岸后勤保障。
英国电价机制的启示
"在海上风电领域,英国企业交了10-15年的学费,可以说是在不断交学费的过程中积攒了成功经验。"一位与会的英方企业家称,"英国在发展海上风电早期,也曾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低估了开发海上风电的时间和成本;未研发所需特殊设备和技术;在不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下降低供应链风险。"
正是在问题中不断总结、学习,英国在海上风电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据介绍,英国此前成立了海上风能成本缩减工作组,作为政府与行业之间的合作联络点,以实现成本缩减。2012年支持海上风能成本缩减工作组的英国皇家资产局对海上风能成本进行了详细评审。此次评审得出的结论是2020年项目成本可缩减至100英镑/兆瓦时。
不过,受供应链改善、大型风机和更好的离岸安装、运营优化等方面的驱动,英国海上风电成本目前下行趋势强劲,成本下降步伐比预计更快。最近5年,英国海上风电已经减少了至少 25% 的平准化电力成本。
目前,中国仍在摸索更为合理科学的海上风电价格机制。而英国推行的差价合约制度(CFD)在推动产业发展上取得积极作用,或许能使中国从中得到启发。
虽然过去十几年,英国政府都在补贴海上风电,但随着产业的发展,补贴模式也在不断变化。
据英国国际贸易部中国海上风电专家Mike Hay介绍,目前使用的差价合约制度于2015年推出。根据这一制度,在15年的合同期内,发电厂商就所发电力约定履约价格。履约价格可为政府制定的管制价格,或在合同需求高的情况下,可作为竞争性拍卖的清算价格。发电厂商将合同或电力购买协议下生产的电力销售给持有执照的电力供应商或贸易商。CFD对手方(低碳合同公司)付款,补足履约价格和约定的参考价之间的收入短缺。
在与会的英方企业家看来,未来的海上风电将受益于最新采纳的为金融投资者提供稳定框架的机制,为海上风电项目提供指数化受监管的收入,规避批发价格风险。
加强互动 共享经验
近年来,中国能源企业也日益展现出收购英国海上风电项目的浓厚兴趣。去年,国投电力收购WFEUK公司100%股权;中广核收购位于北爱尔兰的Douvan项目。
目前,英国已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海上风电投资地之一。预计到2020年,英国海上风电装机将达到10吉瓦。从2014年-2020年,英国海上风电的投资商机将高达160亿-210亿英镑。与此同时,创新的融资模式层出不穷。
在柯林娜看来,稳定且可预测的政策体制、供应链产能持续增长都是英国海上风电具备吸引力的重要保证。
"虽然全球海上风电兴起是最近20年的事情,但在海洋油气领域我们拥有更悠久的历史和经验,这些经验同样可以借鉴到海上风电领域。"一位与会的英方企业家说,"英方企业和中方企业需要加强互动,分享各自的经验,在我们助力中国海上风电开发的同时,也欢迎更多的中国企业去拓展英国海上风电市场。"
短评
英国海上风电产业起步晚于丹麦、瑞典等国,但近年来发展迅速,一度接近全球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的一半。全球已经建起来的十大海上风电场中,英国占据七座。"英国经验"无疑值得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海上风电学习。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经验可以学习,但模式很难复制。风电是适应性很强的技术。每个国家的环境不一样,资源不一样,适用的技术、所采用的风机机型、所选择的施工方式可能都会有较大差别。因此,学习"英国经验",更要学其精髓,学其思路,吸取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教训,从而避免我们再走弯路。
同时,必须意识到,要把经验真正学到手,并非开几次技术研讨交流会所能解决的,而是要有实实在在的渠道建设。
第一个渠道是"走出去",中国企业到英国去直接投资海上风电场,通过购买或者参股英国的海上风电项目学习经验。亲身参与整个项目建设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尽快捅破那层神秘的窗户纸。
第二个渠道是"请进来",让包括英国在内的海上风电先进国家有经验的企业进入到中国,一起开发中国的海上风电。请这些外国企业和专家根据中国的海上风电状况,设计技术方案,共同开发,从中学习,以此获得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