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水电学会七届理事长张基尧在【八大】上作工作报告
2016/12/1 13:28:29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积极发展水电 推动科技创新 促进能源革命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张基尧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系列重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持和增强学会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开创性地做好学会工作,努力为水电科技工作者服务、为水电事业发展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水电企业和会员服务;凝心聚力,努力推进学会改革创新发展,搭建服务平台,建设好水电科技工作者之家。

一、五年来的主要工作

"十二五"期间,我国水电新增投产装机容量10331万千瓦,年均增长9.56%;至2015年底,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达31937万千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1.2%2015年全国水电发电量约1.1万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19.9%,在非化石能源中的比重达73.9%;水电站开工在建规模达到7890万千瓦,水电建设持续发展;建成了锦屏一级、糯扎渡、溪洛渡、向家坝、大岗山等一批超大装机容量的水电站和世界级混凝土高拱坝、高堆石坝、高混凝土重力坝等重大水电工程,促进和引领了世界水电科技新潮流;坚持科学技术创新,坚持重大装备自主化,坚持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智能化信息化,中国水电标准走向国际,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企业在国际水电市场的竞争力;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水电企业乘势加快"走出去"步伐,现今业务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国际水电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已经成为引领和推动世界水电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第三张名片"。水电的快速发展,为实现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目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年来,水电学会围绕"七大"工作目标要求,积极主动履行职责,务实高效开展工作,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科研咨询与政策建言、科技成果评价与奖励、学术交流与科普教育、宣传与舆论导向、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各项工作成绩显著,促进了我国水电事业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一)着力搭建科技平台,推进技术创新和培养科技人才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参与行业科技决策和参政议政能力不断提高。水电学会积极参加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八大"、"九大"等国家和科协有关重大科技活动,激发了水电事业可持续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信心与决心。周大兵、晏志勇同志分别当选了中国科协八届、九届全委会委员,积极参与中国科协组织的清洁能源联合体的筹建及其他参政议政工作,提升了水电学会在中国科协中的影响力。

二是行业重大科研和优秀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聚焦国际国内水电发展的技术和管理高端及关键,依托"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的平台,行业各单位积极投入开展科技研究,五年中评审奖励科技项目245项,涵盖了水电规划、设计、制造、施工、运行、管理和科研教育等方面,颁发奖金总额459万元。其中,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巨型机组水电站建筑结构关键技术、300米级溪洛渡拱坝智能化建设关键技术3个特等奖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三是培养和选拔推荐了一批行业优秀科技人才和团队。五年来,积极参与中国科协组织的各类科技人才评选推荐工作,有1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获"光华工程科技奖"、 6人获"潘家铮奖"、 1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十佳提名奖"、7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陆佑楣院士和锦屏水电工程项目团队分别荣获2015年由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评选的"杰出工程奖"(成就奖)和"杰出工程建设奖",这是中国水电界首次获得相关奖项,表明了国际工程界对中国水电建设成就的认可。由学会代评的"张光斗优秀青年科技奖",有7人获奖。

四是服务行业和企业科研课题及科技合作的能力不断增强。以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为依托,围绕水电开发中的技术难点和突出难题,持续加强与各大电力集团、流域公司、水电企业和科研院校的科研课题和技术咨询服务合作,承担了《特大型梯级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及高效运行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咨询》,金沙江中游、乌江、大渡河、红水河、黄河上游、澜沧江上游等流域有关水电梯级统调、经济性、电量消纳、地质灾害防治、泥沙治理、软件开发、风险评估和管理等20余项研究课题,积极开展高寒地质条件筑坝技术、装备国产化、水电弃水、水风光互补、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研究,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和健康发展服务,为行业和企业排忧解难。

五是建立并不断扩大充实水电专家智库。根据《中国科协关于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的意见》,建立了水电专家智库并广泛征集专家入库,目前智库已汇集院士和专家1800余名,为组织行业重大科技咨询和科研立项、科技攻关和成果评价、科技人才举荐、行业技术创新发展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近年来不断创新办会模式,创新水电专家论坛,促进专家论坛与科技颁奖活动相结合,已成为交流水电发展和管理经验、推动行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思想闪耀、智慧迸发的重要平台。

(二)大力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促进行业发展的决策支撑和智囊作用日益增强

一是围绕行业热点和难点,组织全国水电专家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交流探讨,向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有关部门提交了"关于云南境内新投产水电站电力外送有关问题的报告"、"关于水力发电弃水问题的报告"、"关于澜沧江上游(西藏段)梯级水电开发经济性研究成果的报告"、"大湄公河次区域水电开发政策研究"、"新常态下水电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等一批调查研究报告,积极为水电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发挥各专委会的重要作用,开展了"300m级高面板堆石坝安全性及关键技术研究"、"水电工程移民管理体制机制再研究"、"龙头水库电站征地补偿政策和及利益共享机制研究"、"藏东南水电基地开发战略规划研究"、"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境外影响研究"、"跨界河流水能开发专题研究"、"中亚五国可再生能源规划"等课题,为水电科技发展和国家水电政策调整提供参考。参与了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河流水电规划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长江干流治理开发与保护规划》、《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工作管理办法》,环保部《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全国环境功能区划纲要》等的编制修订工作,参编《全国农村水电"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国水利疏浚行业分析》等报告,充分发挥科技社团作用,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撑,为水利水电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组织编制行业标准规范,促进完善行业管理体系建设。组织行业专家编制了《大中型水电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流域梯级水电站集中控制规程》并已发布施行;《大中型水电站地质灾害预警及应急管理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将于年内完成并上报审批。有关专委会主持或参与修订了《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水电工程投资匡算编制规定》、《水电工程钻探规程》、《水电工程造价指南》、《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项目质量验收与评定标准》、《水电工程水土保持专项投资编制细则》等一批标准规范,为水电工程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三)加强国际、区域间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水电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一是成功举办世界水电大会。经国家批准,在国家能源局和中国科协的支持下,在我国39家企事业单位的鼎力赞助下,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中国大坝协会和中国水科院联合在北京雁栖湖成功举办了"2015世界水电大会"。来自60多个国家政府、金融机构、民间组织、科研院所和水电企业的1000名代表,以"塑造未来,推动水电建设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重点讨论了水电发展趋势、技术热点、融资模式、水与能源、气候变化、社会及环境影响等热点问题,会议取得丰硕成果。大会期间,中国水电的发展成就得到了集中展示,作为世界第一水电大国的实力也得到了与会各国代表的充分认可。会议发表了《北京水电宣言》,提出"20502050GW"的世界水电发展目标,并呼吁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推进水电可持续发展,让水电更好地造福人类。

这是迄今为止由中国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水电盛会,国际水电协会(IHA)给予了"一具实力,二具活力,为历届最成功的国际水电大会"的高度评价。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和扩大了中国水电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而且对于中国水电企业进一步"走出去",推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二是国际间科学技术交流互访和培训不断加强。组织高端代表团赴马来西亚参加2013世界水电大会,学习和分享世界各国的水电发展经验;与中国大坝协会合办"水电2013大会暨第三届堆石坝国际研讨会",取得积极成果;与IHA合办"国际水电融资风险管理暨水电可持续评估规范研讨会",助推中国水电企业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举办2016高坝抗震防灾国际学术研讨会,深入交流探讨高坝抗震防灾关键技术。多次接待IHA(国际水电协会)、WFEO(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TNC(大自然保护协会)等知名国际组织高层代表来访,就共享世界水电信息、为中国培养更多的国际知名工程师、推进全球绿色水电可持续发展等达成共识。与国际水电协会共同在中国举办了两期《水电可持续性评估规范》培训班,培训学员120余人并颁发证书。每年积极申请中国科协有关国际经费资助,支持我国知名水电专家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活动和在国际民间科技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

三是在坚持和维护九二共识基础上,持续推动海峡两岸间的科技交流和人员互访。本届学会组织了3次高级专家代表团,赴台开展水利水电科学技术访问和交流活动,与台湾同行合作举办抗震防灾、南水北调与水电工程建设工程等专题演讲和学术交流会,受到了台湾水电和工程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赏。接待台湾水利水电界专家学者来访2次。通过加强友好往来,促进了海峡两岸的水电科技交流和人员往来,为今后海峡两岸水电行业开展更多互利合作夯实了基础。通过民间的科技交流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四)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服务水电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一是围绕行业关心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努力做到主题鲜明,启迪创新思维,推动产学研结合。成功举办中国水电工程设计理念创新研讨会、全国大中型水电站风险管理年会暨灾害防治论坛、全国高拱坝及大中型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经验交流会、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和移民管理研讨会、水力发电弃水问题座谈会、澜沧江上游(西藏段)梯级水电开发经济性研究高层论坛、大型抽水蓄能电站静止变频器技术国产化及应用研讨会等一系列重要研讨交流活动,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效果突出。各专业委员会和地方学会积极举办好学术年会和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内容涉及勘测设计、施工建设、设备制造、机电安装、水电站自动化、生产运行、抗震防灾、风险防范、移民环保、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水电领域的各个方面,五年来共举办各种学术交流活动240余场,参加人数23430余人,交流论文9240余篇,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参与学术交流和研讨的热情,进一步提高了行业学术交流和推广实践的积极性,新的学术与科技成果不断涌现。通过搭建不同专业、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学术交流的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学术交流的环境和氛围不断改善。

二是充分发挥各专委会和地方学会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大力开展专业培训工作。举办水电企业安全与应急管理培训研修班,做好《大中型水电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的应用推广;举办《流域梯级水电站集中控制规程》培训班,促进规程在实践中更好地贯彻实施;举办全国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水电厂智能化暨水轮机调速器技术、水电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全国农村水电行业继续教育技术等培训班。五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10余次,参加人员11400多人,为培训人员提供了学习提升的机会,同时搭建了交流沟通的平台,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持续加强科普和舆论宣传,水电的社会认知度和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一是水电科普宣传广泛深入。编制并有序推进实施《中国水电"十二五"宣传纲要》,有重点、分步骤、重时效地开展好宣传工作。根据中国科协要求,组建了以陈祖煜院士为首席专家、由21名资深专家组成的"水利水电科学传播团队",通过组织科普专家开展专题访谈、撰写文章、召开科普论坛等方式,对社会上关于水电的质疑和误解进行解疑释惑。"水博"作为学会知名水电宣传专家,每年撰写大量文章,及时对社会上各种关于水电的偏见及不实言论进行科学有据的回应。每年的全国科普日和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组织举办各类科普论坛,邀请专家回应社会热点、回答公众关切和质疑,大量媒体参与论坛和报道,增强了各界对水利水电行业发展的科学认知。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与湖南水电学会联合在高校举办了《水电人的梦想》演讲大赛,宣传效果良好。

二是加强与各大主流媒体合作和网络宣传,扩大水电宣传影响。充分利用能源网、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平台,扩大水电科普、水电综合效益等正面舆论宣传。与《中国能源报》、《中国改革报》等媒体在资源共享、信息沟通、水电宣传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与《能源》杂志开展"西南水电行"大型考察报道活动,举办"(西南)水电发展论坛",实地深入正面报道。利用学会"中国水电网"平台,直播学会大型活动、撰写评论文章、转载行业要闻,持续加大水电网络宣传力度。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开通微信公众号(CSHE1980),进一步扩大网络宣传渠道。在学会系统组建了信息联系员团队,为各专委会和地方学会统一制作网站模板,推进学会系统网络宣传阵地建设。

三是推进跨界河流水电开发宣传工作。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牵头作用,积极协助有关企业做好跨界河流水电开发的科普宣传和技术服务工作。组织召开"大湄公河次区域水电开发座谈会",研究发展中的问题。编制涉外水电站宣传纲要,经请示国家有关部门及相关企业集团后在国内外进行了宣传。

(六)管理运作好潘家铮水电科技基金,行业科技公益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

一是基金规模进一步壮大,管理和运作良好。基金弘扬著名水利水电专家潘家铮院士"忠诚敬业、求实创新"的精神和对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重要贡献,目前本金规模已达4644万元。五年来,基金理财收益共计1117万元,年均理财收益200多万元,支撑了当前多项水电科技公益事业的有序开展。基金第三届理事会已顺利换届。

二是依托基金,开展了多项水电科技公益事业,影响广泛。开展每年一次"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及两年一次"潘家铮奖"(个人奖)的评选活动;颁发一年一次的"潘家铮水电奖学金",激励水电学子学习潘家铮院士的求实精神、报国情怀,积极投身我国水电事业。每年开展水利水电专业在校优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激发了他们爱事业、爱社会的热情。支持《水力发电学报》提升能力建设、奖励学报优秀论文,使其努力成为国际一流精品期刊。

三是为大力弘扬潘家铮精神承担了由国务院批复、中国科协牵头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任务。在有关单位共同努力下,编撰资料长编10余万字、整理录音文字40多万字,采集了潘家铮先生生前留下的一批珍贵论文专著、手稿信件、图纸影像、个人实物等资料。全部采集资料无偿移交老科学家馆藏基地、成为国家永久档案,得到了中国科协的认可并将潘家铮院士资料设为特藏,所采集资料被评价为优秀。配合中国工程院、国家电网组织召开"学习和弘扬潘家铮院士科技创新精神座谈会";与水利水电出版社共同主编《永远的潘家铮》纪念文集;全力配合电力出版社编撰发行了《潘家铮全集》和《潘家铮传》。

(七)加强学术期刊管理和书籍出版工作,行业技术和管理资源不断充实丰富

一是推进会刊《水力发电学报》改革创新和管理。完成了学报编委会换届,按照建设国际一流精品期刊的目标要求充实了编委会中外委员。进一步加强管理,支持开展能力提升建设,将双月刊改为单月刊,赠送学会会员单位。评选年度优秀论文,提高投稿率和稿件水平。综合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逐年提升,目前在21种水利工程类刊物中排名前三。

二是积极开展技术专著编撰出版工作。组织行业单位和专家,编撰100余万字的《中国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12)》,提出了未来我国水电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研究方向;编写《水力发电实用手册》,统计数据详实的工具书,受到水电工作者广泛欢迎;参加有关单位牵头的《中国水电关键技术丛书》《中国水电管理创新丛书》的编写工作,全面总结我国水电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财富,计划2018年完成。每年编辑《中国水力发电信息年报》,赠送会员和有关单位。

三是坚持每年编纂出版好《中国水力发电年鉴》,这是我国水力发电行业的年志,内容质量不断提高。

四是各专业委员会和地方学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区域特点,编辑出版了《水电与新能源》、《大坝与安全》、《水电站机电技术》、《水电厂自动化》、《小水电》、《四川水力发电》、《云南水力发电》等专业刊物近20种。支持各专业委员会和地方学会编撰出版学术会议论文集和专业技术书籍,为我国水电行业各专业科技人员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技术和管理资源,有力促进了水电学科建设和行业技术发展及管理水平的提高。

(八)加强能力建设,学会整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制定和实施学会"能力提升实施计划"。从提升服务创新能力、服务社会和政府的能力、服务水电科技工作者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四个方面,不断总结和改善各项工作,积极申报参加"社会信誉好、发展能力强、学术水平高、服务成效显著、内部管理规范"的示范性全国学会评选,为提升学会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经中国科协倡议、与其他8家全国学会发起组建"中国科协清洁能源学会联合体"。邀请有关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加入联合体,以实现较大范围的信息共享资源调配和政策研究,引导和促进清洁能源领域产学研的创新协同发展。目前联合体已组织开展了全国杰出科技人才推荐、中国科技期刊能源学科集群优秀论文遴选推介、制定国家引才目录(新型能源技术组)等重要活动。

三是加强秘书处基础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每年筹备召开好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议。强化内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做好会员单位管理,畅通联络渠道。举办个人会员管理系统培训班,督促和指导地方学会加强个人会员的管理。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费管理,做好服务创收,保障学会活动和秘书处正常运转。深入开展"党建强会"活动,安排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带动群众爱岗敬业,为学会发展和水电事业多做贡献。

四是进一步加强对专委会的领导和管理,充分发挥专委会的专业学科带头作用,促进学术活动高水平、经常化。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学会的联系和指导,密切工作关系。每年初组织召开好"专业委员会和地方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贯彻中央和科协的指示和要求,总结交流经验,部署年度重点工作,谋划创新发展。督促各专委会和地方学会加强组织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根据届次年限按期换届,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水电科技进步和行业健康发展。 

过去的五年,是水电学会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实干中提升、在开拓中创新的五年,学会在前进的道路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各项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为我国水电科技进步和水电事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社团组织管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指示精神的结果,是中国科协正确领导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怀指导的结果,是七届理事会全体理事、会员单位共同努力和挂靠单位长期关心、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七届理事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工作、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根据《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学会改革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二是对水电发展政策性研究力度和深度不够,协调性不足,效果不十分明显;三是水电科普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有待推向更广泛更深入;四是水电开发和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电市场与水电可持续发展问题有待结合国家战略、市场情势、环境条件进一步研究;五是对国际水电市场和水电企业走向国际的研究力度还不够大。我们深切感到水电学会应以强大的事业担当责任感,努力组织和团结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坚定信心,不断创新,进一步提高学会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提升学会的行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把学会建成充满生机和活力、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现代科技社团,使其真正成为水电科技工作者之家。

二、水电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大力调整能源结构,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大力促进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开发,成为世界各国寻求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选择。2016年,我国政府已签署批准《巴黎协定》,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到 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因此,准确把握水电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于科学谋划和积极推进水电发展意义重大。

一是水电是促进能源革命的主力军,肩负着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安全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水电是资源秉赋优越、技术成熟,且是当前无可替代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水电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稳定、经济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西部大开发和扶贫攻坚战略,推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承诺,落实中央提出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应当充满信心。

二是加快流域龙头水电站建设具有长远战略意义。水安全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加快水电开发特别是大力建设具有足够调蓄能力的大型水库,不仅是国家调整电力结构、发展清洁能源的需要,更是维护水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应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打破行业划分的局限性,强调政府主导的作用,把龙头水库及重要防洪水库建设上升到国家水安全的高度,通过政府和市场合力,加快推进龙头水电站开发建设,以维护国家水安全,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三是实施流域梯级联合优化调度是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各大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的持续推进,一批大型、巨型水电工程相继建成,流域梯级水电站群已形成。水电站运行调度从单个电站发展到流域梯级联合优化调度,适时调度可以有效缓解丰枯期电力供需矛盾,提高梯级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电网安全;可以更加充分发挥龙头和大型水库的调节作用,实现安全防洪度汛和为枯期储蓄水资源,提高梯级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减少弃水多发电,进而促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通过统筹协调和资产重组组织提高流域梯级电站的生产和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四是新投产水电站的发电效益需进一步发挥,多能互补潜力巨大,海洋能发展前景广阔。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电力市场需求下降,用电增速减缓,地方火电核准加速;大型水电工程集中投产,输电线路的核准和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电量竞价上网激烈,水电建设成本攀升,部分水电上网电价过低、电价补贴不均等等,导致了近三年来滇、川等西南省区水电大量弃水,新投产水电站上网送出困难,水资源的浪费和电量及经济效益的损失巨大。与此同时,弃风、弃光问题也十分突出,要突出水电调峰保全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水风光互补"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水电的调节性能,平抑风电、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实现三种清洁能源的优化利用、就地消纳和打捆外送的措施,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发展。此外,多种形式的海洋能利用潜力巨大,水电企业要积极探索、认真研究和规划,努力开拓水能发电新领域。

五是复杂环境条件下水电开发制约因素增加,水电安全和风险管理不容忽视。高海拔、高寒地区筑坝需要攻克大量技术难关,各种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对大坝安全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西南地区地震烈度高且地震频繁,必须高度重视工程安全和防震减灾问题。西南地区的技术条件和环境因素、社会因素、政府和民众因素、市场因素等,都给水电开发和电能输送提出了新挑战。由此带来的综合开发成本大幅增加,水电开发经济性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开发水电的积极性,需结合电力市场的变化、西电东送的战略布局、国家能源政策和结构的调整及水电科技创新着力研究解决。

六是水电开发要积极做好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工作,为青山秀水添色,推进精准扶贫。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既关乎国家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发展理念的实施,又是水电建设的必然需求。要协调处理好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和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不断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定量标准,研究对珍稀鱼类的保护技术、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以及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等,努力打造"绿色水电"。西南水电资源丰富地区多是少数民族居住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生产力水平不高、土地资源缺乏、宗教信仰各异,工作难度越来越大,需要充分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和精准扶贫战略,积极实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努力探索移民安置新方式新途径,使移民群众在水电开发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打造"民生水电"。

七是发展抽水蓄能需要创新体制机制,顺势而为、加快发展。随着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要求不断提高和新能源在电力市场的份额快速上升,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根据最新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抽水蓄能电站新开工规模达6000万千瓦,到2025年总量将达9000万千瓦,发展空间很大。因此,要进一步理清抽水蓄能电站发展思路,加强抽水蓄能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研究,促进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抽水蓄能规划设计建设速度和提高利用效率,以满足新能源大规模开发、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需要。

八是促进跨界河流开发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流域周边国家的合作。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中国水电"走出去"步伐加快、成果丰硕,有力促进了双边和多边经济社会发展。跨界河流和国际水电开发面临着各种难题和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舆论引导,争取当地政府和民众的理解与支持;进一步加强与流域周边国家及水电开发国家的多方位合作,做到互惠互利。同时也要加强国际项目和队伍的管理,维护和提高中国水电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我国水电发展机遇与挑战同在,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攻坚克难,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以改革的思路、以宏观战略和行业发展的视野研究市场变化条件下水电发展中的问题,更加重视水电建设和运行的安全问题,切实做好水电开发的生态环保和民生建设工作。学会要找准定位,明确目标,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行业引领和建言献策作用,努力承接有关政府转移职能,为推进"十三五"能源可持续发展积极作为,团结广大水电工作者,共同打造"民生水电、平安水电、绿色水电、和谐水电、可持续发展水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清洁能源保障。

三、未来工作的建议

水电学会是党和政府联系水电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国家推动水电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站在改革创新发展的新起点,我们希望下一届学会理事会以更大的作为广泛团结广大水电工作者,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适应经济新常态,转观念、促创新,抓管理、强素质,增效率、谋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水电科学技术进步和水电可持续发展,为加快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立新功。

(一)提高全局意识,增强发展信心

《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到2025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4.7亿千瓦的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轻松。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电力结构调整关系复杂、水电深入西进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的形势下,尽管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水电作为我国清洁能源的绝对地位不会改变,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的承诺不会改变,2050年国家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目标不会改变。因此,我希望水电同行们应当坚定积极发展水电的信心,自觉把调整能源结构的责任担在肩上,正视发展中的困难,积极面对挑战,共同努力为大力发展和利用清洁能源、推进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二)进一步搭建好服务平台,促进水电科技进步

一是继续搭建好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学会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以及专业科技人才荟萃的独特优势,组织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的科技研讨交流活动,活跃学术思想,促进专业学科相互渗透,扩大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大力推动原发性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和潘家铮奖为平台,发挥学会在行业学术和技术上的权威性、客观公正性,鼓励科技创新,推荐水电优秀人才,奖励和推荐重大科技成果;不断充实水力发电科技专家库,积极开展科技成果鉴定、科技评估,承担技术标准制定、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和认证等政府职能转移工作,服务行业和企业创新发展;大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积极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继续搭建好国际和地区间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进一步加强与IHAWEFOTNC等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推进多方技术资源共享,不断提高中国水电的国际影响力。加强海峡两岸间水电科技交流工作,共同促进两岸水电科学技术发展。

三是继续发挥好潘家铮水电科技基金的作用。学会秘书处要科学运作、严格管理、防范风险,确保基金安全,争取良好的理财收益,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水电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事业。

四是认真做好科技管理和技术积累。加大对会刊《水力发电学报》的管理力度,持续做好《水力发电年鉴》编纂工作。与有关单位合作,共同推进《中国水电关键技术丛书》《中国水电管理创新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高质量完成水电学会所负责的综合卷编撰任务。

(三)加强咨询课题和政策研究,促进水电可持续发展

一是继续搭建好行业研究和建言献策平台。充分发挥好学会行业引领和组织协调作用,利用行业专家技术群体优势,进一步开展与政府决策、行业发展、水电科技进步有关的重大难点课题研究和咨询服务。随着水电开发逐步向西南地区深度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对西南地区水电工程的复杂地质条件、高寒地区施工技术、龙头水库建设、移民安置和环境保护、经济性、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研究;针对水电开发和管理中遇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加强对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电建设与西电东送、上网电价和保水增效、抽水蓄能发展体制机制等行业重大问题的研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关水电的重大问题开展调研论证,及时提出促进水电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契机,加强对国际水电市场的相关发展环境研究,加快中国水电标准国际化步伐,助力中国水电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二是进一步加强与企业间的科技合作服务。充分依托各大流域公司和有关水电企业,实现学会专家技术资源和企业水电资源的融合,通过多渠道开展科研技术合作和咨询服务,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学术团体与企业紧密联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应用体系,促进学会专家技术资源转化为企业生产力。积极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四)继续加大水电宣传力度,努力为水电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重点加大对党和国家有关水电政策、水电综合社会效益的宣传报道,澄清各种水电发展的疑虑和偏见,总结和宣传水电在改善能源结构和促进新能源革命中的作用等,努力为水电发展营造积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是树立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科学宣传理念,加强水电科普传播专家团队建设,与各大主流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团结一心,形成合力,不断扩大水电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推进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协调发展。

三是加大推进水电科普宣传教育。建设并开展好有关科普论坛。利用编制科普宣传手册、科普进校园、科普知识竞赛、科普展览等形式,不断提高民众的水电科学常识。

四是进一步维护好"中国水电网",打造中国水电行业的门户网站和权威网站,管理好微信公众号。各专委会和地方学会要加大自身网站维护管理,实现网络宣传系统全覆盖。在加强企业宣传的同时,积极跟踪宣传行业发展动态,不断扩大和巩固网络这一重要宣传阵地。

(五)抓好学会能力建设,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学会逐渐成为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社会力量。要认真做好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不断转变思维方式,积极拓宽学会工作领域,提高学会工作水平,促进学会发展。

以积极争取和努力做好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为主线,紧紧抓住能力建设这个关键,大力推进实施学会能力提升计划,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组织开展好业务活动,全面推动学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

(六)继续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根据中央《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和《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新一届学会将大力改革创新学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自身建设,打造高效精干的工作团队,全面提高为政府、行业、企业和广大会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各理事和会员单位要继续支持新一届学会的工作,学会秘书处要切实做好服务工作,收缴和管理好会费,努力开展课题研究、技术咨询和科技评审,组织开好技术研讨和论坛会,增加自身经济实力,使水电学会更好地运行,提高社会影响力。

进一步加强专业委员会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专委会专业优势,不断促进水电科学技术进步。

加强对地方学会的指导和服务,为地方学会的发展搭建好平台。推进完善地方学会与各自会员之间的联络机制,不断增强学会系统的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把学会建设成为和谐的"水电科技工作者之家"。

学会的改革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们要积极进取、持续努力,为把学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科技社团而不懈努力。

我国水电事业发展挑战众多、责任重大、前景光明,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承和发扬学会工作的优良传统,团结凝聚起广大水电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拼搏进取,矢志创新,大力发展和创新水电科学技术,着力研究和突破制约水电发展的困难和障碍,为推动我国水力发电事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