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发展非化石能源为主要内容的能源转型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对中国而言,推动能源转型发展,既是顺应世界潮流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自身发展转型、实现可持续和绿色低碳的内在要求。
"十二五"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非化石能源,特别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截至2015年底,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装备制造技术和能力也达到了较高水平;风电整机制造业的领军企业已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光伏电池的制造技术和转换效率也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风电和光伏发电装备均已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完整的产业链……
在探讨这些举世瞩目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直面新能源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弃风弃光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财政补贴资金缺口较大。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累计达到550亿元,原有的补贴模式难以为继。对此,各个方面反应强烈,坦诚地讲,决策部门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关于产业发展未来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遇到了现实的挑战。
我们高度重视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健全制度保障和完善政策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从今年春节前到7月份,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连续出台了十多个文件,当然这些文件的落实和见效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弃风弃光问题目前仍有加大趋势,补贴资金的缺口仍在扩大。除了在制度政策方面的努力,我们在技术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和探索,包括多能互补、光伏供热、风电制热、风电制氢、微电网的建设等,但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缓解。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政府决策的管理部门、企业家、科技工作者都必须携手应对这些发展中的难题和成长中的烦恼,下一步我们应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革命"和"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战略思想,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在强化制度约束、继续完善政策措施、实施投资预警等措施的同时,做出一些调整。
首先要创新机制,更多地利用和发挥市场的作用。在资源配置上,要严格通过市场与竞争机制来优化资源配置。前不久我们启动了通过市场进行竞争性配置光伏资源开发,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下一步还将继续完善相关政策,并拓宽应用领域,在保障已建项目最低发电小时数的前提下,推动其它电量通过市场竞价来实现全额消纳。我们也在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证书交易制度,并逐步调整现有的补贴模式,即要把目前的固定电价逐步转变为定额补贴。
其次,要加快技术进步,不断提升新能源的经济性和竞争力。
能源不仅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基础,其本身也是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要讲投入,讲产出,讲成本,也要讲效益。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最终是要靠经济性和竞争力,而不能成为温室的花朵,始终需要靠政策的支持,这很难持续。事实上,现在新能源发电成本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6月15日发布的报告预测,由于经济规模的扩大、产业链上的竞争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光伏、光热、陆上和海上风电的成本将大幅下降,太阳能光伏的全球平均度电成本2025年将比2015年下降接近60%,从13美分/千瓦时降到5.5美分/千瓦时;槽式聚光光热发电的成本将下降37%,从17美分/千瓦时降至11美分/千瓦时;塔式光热发电成本将下降44%,从17美分/千瓦时降至9美分/千瓦时;陆上风电供电成本将下降26%,从7美分/千瓦时降到5美分/千瓦时;海上风电供电成本将下降35%,从18美分/千瓦时降到12美分/千瓦时。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已经为降低全球新能源开发利用成本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各位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发电成本降低,以及实现平价上网的速度和进程,肯定会大大地加快和缩短。
同时,继续积极开展各种示范与探索。甘肃省提出要创建新能源利用示范区,这对推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革命是一个重要探索,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将为实现高比例和高效益的新能源消纳积累经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虽然甘肃省所提出的方案还需要在经过一些必要的程序后才能最终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将积极支持甘肃建设新能源利用示范区。我们也将继续开展其他地区各种类型的示范。
此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要面向世界,要向各国学习和借鉴。比如,德国可再生能源法案的改革,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启示,我们将认真地研究和借鉴,以破除现在遇到的困难。中国将继续加强与重要国际组织以及国家间的政策对话和技术合作,共享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应用领域的政策规划和技术开发经验,加强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融合,为世界各国发展新能源提供能力建设、政策规划和技术支持。同时,也欢迎世界各国企业参与中国的新能源开发建设,共同推动新能源成本的快速下降以及能源变革和转型发展。
(作者系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本文根据其在第七届中国(甘肃)国际新能源博览会上的讲话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