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月14日报道 美媒称,绿色和平组织东亚分部13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由于产能过剩,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放缓新燃煤电厂的审批,但已经批准的项目加上政策中的漏洞意味着中国在2020年到来前仍在以平均每周增加一个的速度建设新的燃煤电厂。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7月14日报道,绿色和平组织表示,新的建设项目意味着,在不需要更多燃煤电厂的时候,中国仍在增加产能。
报道称,作为其应对气候变化的全面政策的一部分,中国已经承诺争取在2030年将能源组合中的20%变为可再生能源。但考虑到计划中的燃煤发电能力的增长,一些环保人士对这个目标的实现表示怀疑。
报道称,中国的水电、风电等行业的代表已经在抱怨燃煤电厂产能过剩的问题,燃煤电厂的大量增长将让致力于非化石燃料的公司更难盈利,因为燃煤电厂更容易从国有的电网公司获得入网合同。
今年3月,绿色和平组织称去年有210座新建或拟建燃煤电厂获得了许可。绿色和平组织通过在省级政府的网站上查找许可证的审批信息来跟踪中国拟建的煤电能力。
报道称,中国目前已经拥有过多的燃煤电厂。据官方统计,自2013年以来,燃煤电厂平均运行小时数在持续下降。中国2015年的煤炭使用量与2014年相比有所减少,中国各地的煤炭生产企业也在抱怨煤炭行业日益深化的衰退。
绿色和平组织说,北部和西北省份以及那些被指定为新"煤炭基地"的地区正在试图尽快地批准或建设煤电项目。其中包括山西省、陕西省,以及内蒙古的一部分,都是在拥有巨大煤炭储量、经济依赖煤炭的地方。
报道称,工业燃煤是二氧化碳的最大来源,二氧化碳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温室气体,燃煤也是中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华能福州电厂用脱硫设施控制排放污染。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延伸阅读】中国地方政府仍在兴建煤电厂 美媒:电力需求并不迫切
参考消息网6月6日报道 美媒称,在一阵榔头捶打和焊接声中,寿光的建筑工人给一座新建的煤电厂进行收尾工作。它见证了中国公司对煤电厂的建筑热潮——这进一步加深了电力供应的过剩。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5月31日报道,对那些热衷于用新增就业岗位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企业和地方官员来说,能够获得低成本的融资,加上煤炭价格低迷(仅仅是五年前价格水平的一半),使得投资电力项目颇具吸引力。
报道称,在寿光新建的煤电厂,工人们说他们从事这个项目已经有两年半的时间了。一名工人说,这个项目本可以更早完成,但电力需求"并不是很迫切"。
报道称,虽然中国领导人急于为疲软的经济增长充电,但这样的建设和投资速度也开始让他们感到担忧,这些项目不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和清理受污染的天空等主要目标。
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的劳里·米利维尔塔说,这不禁让人质疑国有企业的投资是否"不顾市场需求或者投资回报,被用于拉动短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北京已经承诺减少煤炭板块和其他行业的产能过剩,这些行业吸收的投资本可以更好地用在其他地方。
报道称,中国要想履行到2030年左右——如果不是更早的话——开始减少碳排放的承诺,减少煤炭需求也是必要的一步。中国已经禁止在供应过剩的地区批准新建燃煤发电项目。
据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的一篇分析说,预计在2015年和2017年期间,中国还将增加近200千兆瓦的热电厂产能。这比整个加拿大的发电能力还要大。虽然一些是用天然气来发电,但大多数是煤炭发电。
业内分析人士称,国家主导的投资仍然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更重视短期内的财政状况。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世界资源研究所的中国能源问题专家宋然平表示:"地方政府专注于促进地方就业。毋庸置疑,未来几年内电力产能过剩的问题将会变得更严重。"
公司官员和工人们说,位于寿光的这家神华国华电厂——由香港上市的能源巨头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所控制——已经创造了数以千计的就业岗位。
报道称,煤炭价格暴跌是煤电厂兴建热潮背后的一股力量。考虑到国家设定的电价不像煤炭价格那样出现大幅下调,燃料价格低迷有助于保持项目的盈利。
目前的风险是:中国是否会推进改革计划,包括让工厂之类的用电大户与发电厂进行谈判,达成电力供应协议。竞争加剧可能会促使电价下调,给运营商带来压力。
在这个过程中,热电厂还要和更清洁的能源供应方——中国沿海地区的核电厂、北部平原上的风电场和南方的水力发电厂——展开竞争。
报道称,能源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公司的分析师预计,在未来几年里,煤炭需求每年会减少5000万至1亿吨。这位分析师说:"当核电和水电上线后,你无法阻止它们取代煤炭发电。"(编译/杨雪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