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 中广核投资的浙江龙腾发展科技有限公司9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在运行中。
中图 运行中的龙源电力新疆达坂城风电场。经济日报记者 王轶辰摄
下图 总装机容量640万千瓦的向家坝水电站2014年7月11日全面投产发电。高 峰摄
"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消费得到控制,清洁能源快速发展,节能环保成效明显。如今,冒黑烟的大烟囱少了,路上跑的电动汽车多了,屋顶上常见熠熠生辉的光伏板,公路旁偶现随风转动的白色风机。能源虽然是个大话题,但普通人只要稍微用心观察,便能察觉到近年来我国能源结构发生的积极变化——
如果用8盏灯来代表全中国的能源消费,那么,现在其中有1盏灯是由清洁的非化石能源点亮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持续上升,达到12%,较上年再度提高0.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1.4%的目标已经超额完成。
"十二五"能源工作的成绩单亮点频现,正如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所指出,我国能源结构已经进入战略性调整期,正在由主要依靠化石能源满足供应转向由非化石能源满足需求增量,油气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双重更替正在加快。
成绩单亮点频现
2015年11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庄严宣告,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24%,新增装机占全球增量的42%,中国是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
的确,光伏、风电、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跨越式的发展,已经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领域最闪亮的点。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分别增长2.6倍、1.4倍、4倍和168倍,带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了2.6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光伏发电无疑是非化石能源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4318万千瓦,成功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其中,光伏电站3712万千瓦,分布式606万千瓦,年发电量392亿千瓦时。
其中,分布式光伏比例迅速提高。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15年全国累计光伏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的省区达11个,西部地区主要建设集中式地面电站,中东部地区主要建设分布式电站,江苏、浙江、山东、安徽分布式电站规模已超过100万千瓦。
"光伏从2004年全球1吉瓦的需求,到2015年预计57吉瓦的规模,每年超过20%的增长速度,打破任何一个行业发展的惯例,甚至超过任何一种新能源的发展。"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感叹道。
风电方面,2015年,全国风电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3297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再创历史新高,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29亿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8.6%。这一数值也占到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四分之一。
与此同时,水电产业也获得重大突破。早在2014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便历史性突破3亿千瓦,水电发电量更是历史性地突破1万亿千瓦时,稳居世界第一。
核电也取得了安全高效发展。努尔˙白克力透露,2015年新投产核电机组820万千瓦,核准开工核电机组880万千瓦。全国在运核电机组达到2550万千瓦;在建及已核准机组3203万千瓦,在建规模居世界第一。
生物质能利用方面,我国研究制定了生物天然气产业标准和环保标准,推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开展示范区和示范县建设,新增生物天然气利用量5亿立方米。启动实施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示范项目建设,新增利用量100万吨。
装机规模大幅提升的同时,清洁能源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CAP1400三代核电技术和具有四代安全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研发成功,大型水电筑坝和80万千瓦水轮机组设计制造世界领先,3兆瓦风电机组等装备也得到广泛应用。
传统能源清洁利用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煤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虽然清洁能源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改变,高效清洁利用煤炭等化石能源至关重要。
"十二五"期间,在促进新能源发展的同时,我国一直在推动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和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2015年,我国全年能源供应总体平稳,能源供需较为宽松。预计全年能源生产总量35.8亿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5%。能源消费总量4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0.9%。其中,2015年煤炭消费比重达64.4%,下降1.7个百分点。此前,我国煤炭消费比重已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为68.8%,2012年为66.6%,2013年为65.7%。
煤炭消费量减少的背后是生产量和进口量的双降。2014年,煤炭生产量为25亿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5%。进口量约为2亿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1.3%。
与此同时,"十二五"末,我国火电占总装机已降至67%以下,比2013年的69%微降2个百分点以上。从电力消费来看,2014年我国电力消费量达56495.8亿千瓦时,相当于6.94亿吨标准煤。在能源结构中,电力占比已达16.3%,比2011年增加了1.4个百分点。其中火力发电量自2013年以来呈逐年递减态势,火电占发电量比重也有大幅度下降。
为应对大气污染,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同样取得显著成效。推进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方面,仅2015年共安排节能改造容量1.8亿千瓦、超低排放改造容量7847万千瓦;同时,淘汰落后火电机组423万千瓦,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占38%;淘汰落后煤矿超过1000处、产能超过7000万吨。截至目前,全国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煤电机组近1亿千瓦,占煤电装机十分之一,正在进行改造的超过8000万千瓦。
"煤炭消费量萎缩成为化石能源占比下降的一大因素。"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分析认为。
缩减煤炭消费量的同时,我国也在鼓励相对清洁的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开发使用。与煤炭消费量总体下降相比,"十二五"期间,石油和天然气获得较为稳健的增长。2011年,煤炭占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为74.4%,石油占20.2%,天然气占5.4%。而到2014年,这一比例调整为煤炭占71%,石油占21.6%,天然气占7.4%。
消费方面,2014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达2.37亿吨标准煤,约合1950亿立方米,较2011年累计增长了54%。在化石能源中,天然气的增长最为迅猛,这符合国家鼓励发展清洁能源的大方向。
此外,在成品油质量升级方面,研究制定了《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工作方案》,推进国VI汽柴油和船用燃料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研究财政贴息实施办法。目前,北京、天津已全面供应国V标准汽柴油,自2016年1月1日起包括河北、山东在内的所有东部11省市将提前全面供应国V车用汽柴油。
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同时环境也随之持续恶化,大气污染防治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民生问题。大气污染的根源在于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因此解决大气环境问题,能源行业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改变能源结构,当务之急是减少燃煤发电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推动新能源发展。
经过"十二五"的不懈努力,能源结构调整带来的节能减排效益已初步显现。据环保部部长陈吉宁透露,2015年全国空气质量总体趋好,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1%。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同比分别下降3.1%、3.6%、5.8%、10.9%,"十二五"减排目标超额完成。
减排目标完成的背后是能耗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数据显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在2012年达到40.2亿吨标准煤,突破40亿吨标准煤的控制线,其后仍在逐年小幅递增,2015年达到43亿吨标准煤的历史高点,同比小幅增长了0.9%,在经济增速放缓、能源需求减少的情况下,虽然总量控制目标未能实现,但能耗增幅总体微弱。
与此同时,"十二五"期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每千瓦时供电标准煤耗累计下降17克,火电机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33%、35%和39%以上。
大气污染状况的明显改善,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积极变化密切相关,数据的背后,是我国向能源清洁化转型的不懈努力。除了传统能源作出突出贡献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14年我国光伏年发电量约2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过200%。根据专家统计,使用化石能源每发1千瓦时电要耗费约0.4千克标准煤,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250亿千瓦时光伏年发电量可节约100亿千克标准煤,减少各类污染物排放328.5亿千克,为节能减排作出巨大贡献。
作为中国水电的标志性工程,三峡水电站2014年全年发电量达到了988亿千瓦时,创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的世界最高纪录,累计发电量突破8000亿千瓦时,相当于累计为社会节约原煤消耗4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00多万吨。
随着中国在清洁能源投资方面的突飞猛进,水电、太阳能、风电等清洁能源的集体发力,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快速提升,未来将带来的节能减排效果不可估量。(经济日报记者 王轶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