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汉能集团及其掌门人李河君在2015年可谓是历经风波,所谓高处不胜寒,这个传言有国家发展银行撑腰的电力巨头为何对港股暴跌如此敏感,李河君的实业强国之梦又是被什么耽搁了呢?"内外交困"的局面也不是一天能建成的。
2015年可谓是汉能集团及其掌门人李河君跌宕起伏的一年,从超越马云成为大陆新首富,到被葛剑雄炮轰两会发言纯属做广告,再到5月汉能股价暴跌47%停牌至今,这轮由盛转颓运势似乎还没有结束。3日,曾经代理汉能太阳能电池板在欧销售的宜家宣布中止与前者的合作,中国新能源第一民企遭遇雪上加霜的冲击。
所谓高处不胜寒,这个传言有国家发展银行撑腰的电力巨头为何对港股暴跌如此敏感,李河君的实业强国之梦又是被什么耽搁了呢?"内外交困"的局面也不是一天能建成的。
今年2月,首次成为大陆首富的李河君说"没读懂汉能的人,都赔得很惨"。
被放大的能源结构调整
自能源危机和气候保护成为全球共识以来,中国能源结构调整不断提速。具体到电力层面,水力、太阳能、核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占发电总量的比率持续提升,截至2014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占全部电力装机容量比例超30%,水电及风电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同时,从2012年底至2014年年底,国内太阳能发电装机量更是由700万激增至3000万,增幅达328.6%。

2014年各种新能源发电的全球比重国家排名,中国光伏发电容量仅次德国,但人均光伏发电容量却跌出前五。
应该说由政府牵头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带来了新能源企业的春天,而靠太阳能发电技术享誉市场的汉能,所获得的更是"技术+政策"的双重杠杆效应。但这种由上至下,由政府到企业的产能意识传导在操作层面却无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央统筹,地方管理的太阳能发电市场,其需求被过度放大了。

2015年第三季度GDP显示,9月份发电量同比减少3.1%,前三季度发电量同比仅增0.1%,用电需求萎缩引发的发电量减少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