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安:三峡工程综合效益开始全面发挥
2009/9/29 9:01:22 新闻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宜昌9月28日电(记者江时强 吴植)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日前在公司成立16周年庆祝大会上说,三峡工程初步设计任务已如期完成,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开始全面发挥,对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峡工程的兴建,增强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初步形成,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便遇到“千年一遇”的洪水,三峡工程也能配合分蓄洪工程,防止荆江地区发生毁灭性灾害。
今年汛期,三峡大坝遭遇5年来的最大洪水,洪峰流量55000立方米/秒,但大坝削减洪峰流量15000立方米/秒,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
三峡工程的兴建,提高了水电在中国电力供应中的比例。三峡电站自2003年首批机组发电以来,已累计发电3500多亿千瓦时。三峡电站还促进了全国电力联网和西电东送、南北互供输电大格局的形成,提高了电网运行质量,具有跨流域调节、水火电互补调节等效益。
三峡工程大大改善了长江通航条件,降低了航运成本,为沿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三峡船闸运行6年来,累计通过三峡坝区的货运量突破3亿吨,超过三峡蓄水前葛洲坝船闸22年货运量的总和。
三峡工程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和生态补水效益,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与燃煤电厂比,三峡电站每年相当于节约原煤5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0万吨。通过水库调蓄,三峡工程还可增加长江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中下游通航、用水条件。
三峡工程为三峡库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库区产业结构优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发展。1992年以来,库区人均GDP年均增长12.1%,高于同期9.2%的全国平均增长速度。
李永安同时表示,中国三峡总公司通过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已逐步实现战略转型,成长壮大为中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一定地位和作用的清洁能源集团。
随着三峡工程建设进入尾声,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水利投资集团公司的并入,中国三峡总公司的业务领域已从单一的水电开发扩展到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领域,业务遍及全国乃至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的原名与新形势已不完全吻合,因此经国务院同意,于9月27日更名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并将努力成为国际一流的大型清洁能源集团。
据介绍,自2003年三峡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至2008年,中国三峡总公司发电量、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年均增长3至4成,多项重要效益指标在央企中名列前茅。去年底,公司资产总额达2225.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0.1%,投产和在建装机容量约4500万千瓦。
三峡工程的兴建,增强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初步形成,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便遇到“千年一遇”的洪水,三峡工程也能配合分蓄洪工程,防止荆江地区发生毁灭性灾害。
今年汛期,三峡大坝遭遇5年来的最大洪水,洪峰流量55000立方米/秒,但大坝削减洪峰流量15000立方米/秒,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
三峡工程的兴建,提高了水电在中国电力供应中的比例。三峡电站自2003年首批机组发电以来,已累计发电3500多亿千瓦时。三峡电站还促进了全国电力联网和西电东送、南北互供输电大格局的形成,提高了电网运行质量,具有跨流域调节、水火电互补调节等效益。
三峡工程大大改善了长江通航条件,降低了航运成本,为沿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三峡船闸运行6年来,累计通过三峡坝区的货运量突破3亿吨,超过三峡蓄水前葛洲坝船闸22年货运量的总和。
三峡工程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和生态补水效益,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与燃煤电厂比,三峡电站每年相当于节约原煤5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0万吨。通过水库调蓄,三峡工程还可增加长江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中下游通航、用水条件。
三峡工程为三峡库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库区产业结构优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发展。1992年以来,库区人均GDP年均增长12.1%,高于同期9.2%的全国平均增长速度。
李永安同时表示,中国三峡总公司通过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已逐步实现战略转型,成长壮大为中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一定地位和作用的清洁能源集团。
随着三峡工程建设进入尾声,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水利投资集团公司的并入,中国三峡总公司的业务领域已从单一的水电开发扩展到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领域,业务遍及全国乃至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的原名与新形势已不完全吻合,因此经国务院同意,于9月27日更名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并将努力成为国际一流的大型清洁能源集团。
据介绍,自2003年三峡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至2008年,中国三峡总公司发电量、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年均增长3至4成,多项重要效益指标在央企中名列前茅。去年底,公司资产总额达2225.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0.1%,投产和在建装机容量约4500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