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日坚定重启核电 减排信心仍不足
2015/6/10 10:25:37    新闻来源:人民网

记者 张琪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6月08日   第 07 版)

  安倍政府重启核电大计从未改变,6月1日,日本产经省公布的能源结构草案更证明了这一点:到2030年,核电占比将达20%至22%,相比2013年的1%大幅提高。按理说,重启核电有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但事实上,安倍的算盘并不是这样打的:到2030年,在2003年的基础减排26%,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减排力度逊于欧美

  6月2日,安倍晋三在有关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内阁会议上批准了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3年削减26%的新目标。他表示:"我们公布了一个不逊色于其他国家且雄心勃勃的目标。该目标将伴随具体对策和技术支持。"

  早在4月,日本产经省就向外界透露了26%的减排目标,环境组织批评目标过于保守。有分析称,安倍玩数字游戏,这个减排计划参照的是2013年的碳排放量,如果以《京都议定书》的基准年1990年为标准,那么目标将缩水为17%。

  路透社表示,日本的减排目标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力度较弱,欧盟计划到203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40%;美国的目标则是到2025年,相比2005年减排26%至28%。

  据悉,安倍还于6月7、8日在德国召开的七国峰会上向各国介绍该减排目标。安倍称:"为给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制定出合理而有效的协议框架,我们将发挥主导作用,并在G7会议上进一步解释日本对碳排目标的立场。"

  路透社援引非盈利组织Kiko Network的国际观察员Kimiko Hirata的话称:"行业正呼吁采取有效行动减排,但安倍政府的做法正相反,我能想象,安倍在G7峰会上面临各种压力。"绿色环保组织明确表示,通过依赖核电,而不是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效,来实现减排目标是极其不现实的。

  核电目标难实现

  6月1日,日本产经省在日本综合资源能源调查会的专门委员会上确定了官方能源结构草案:到2030年,核电占比达20%至22%、可再生能源22%至24%、煤炭26%、天然气27%、石油3%。

  安倍对此评论称:"该计划显示了政府尽量减少对核能依赖,同时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

  情况是否像安倍所标榜的那样,这一目标是否可行,下面我们用数字说明。根据草案,截至2030年,核电占比将在20%至22%间,较2013年的1%大幅提高,但与2011年福岛核事故前的28%有明显减少。实际上,如果按照核电站运行时间不超过40年的标准,截至2030年,仍可维持运行的核电站数量在20座左右,据此推算,核电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仅为15%,这远低于20%至22%的目标。

  另有日本媒体指出,将核电比例提升至20%难度较高,九州电力的川内核电站1号机组将延迟至8月中旬重启,从申请审查至今已有2年时间。4月,日本福井地方法院还叫停了重启关西电力位于福井县的高滨核电站3、4号机组。日本各地对重启核电的态度不一。

  路透社分析称,值得注意的是,核电比例回升后,主要遭取代的将是石油。目前,石油占比14.9%、天然气43.2%、煤炭为30%、水电为7.9%、核电1.7%,其余的来自风电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根据2030年的规划,石油发电量将降至3%,天然气占比将下降10几个百分点,煤炭占比将下降4个百分点。日本能否大幅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率值得怀疑。

  根据草案,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将提高到22%至24%,而2013年这一数字为10%左右,增加份额将大部分来自太阳能。为最大限度地扩大太阳能产能,减少国民负担,日本产经省强调,将对固定价格收购制度的具体内容重新讨论,力争实现电力成本总体下调。

  对于可再生能源占比将达22%至24%的计划,也有专家认为,太阳能、风能都将有所增加,最少也应该将目标设定在30%以上。

  另有分析称,鉴于水电增长空间有限,可再生能源要达标,就必须使太阳能和风能在未来15年内增加3倍。这是一个宏大的目标,但并非无法实现,尤其是在太阳能发电成本迅速下降的背景下。

  该计划将对LNG和煤炭生产商带来沉重打击,不过如果到2030年日本核电占比不能回升至20%,那么这一缺口仍将由LNG和煤炭填补,因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增幅很难超越规划水平。

  日本此次通过的能源结构最终方案,今后每3年都将根据核电状况、可再生能源成本变化等因素,作出适当调整。该草案将在征求公众意见后于7月正式确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