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22日,"2015世界水电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世界水电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在开幕式上表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水电装机容量突破3亿千瓦,居世界第一,占全球27%。全球装机容量前10名的水电站中,中国占5座。中国还拥有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输变电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先后与80多个国家建立了水电规划、建设和投资的长期合作关系,成为推动世界水电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当之无愧的世界超级水电大国,中国水电的发展历史和未来方向,牵动着全球水电乃至能源界的目光。
已处发展新阶段
会上,来自60多个国家的政府人士、相关机构、水电企业代表针对政府在未来水电开发中扮演的角色、水电发展与环保移民等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中国水电规模化扩张阶段已基本结束,目前确实面临弃水等现实难题。但他仍乐观地认为:"水电投产的节奏和市场消纳很难完全匹配,因此短期内因供需不平衡出现弃水是客观现象。当年二滩水电站也出现过严重的弃水问题。这都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会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地区利益的平衡最终得到解决。"
在史立山看来,当前中国水电发展需更多考虑水电之外的问题。"我国水电发展到当前阶段,需要进一步关注水电建设过程中的防洪、灌溉、航运、生态补偿、流域管理等社会性功能,需要更加重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以考虑建立统一的流域管理委员会,更好地平衡流域的经济、社会、环境利益。"他说,从水电建设角度看,也应从过去仅关注大坝的安全、水电站的经济效益,逐步转向通过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建立数据量化指标精细化管理,为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对此,华电集团副总经理邓建玲举出了这样一个实例。据他介绍,华电在乌江流域通过流域滚动开发和梯级优化运行,实现了在发挥水电发电效益的同时满足了防洪和航运需求。
针对备受关注的移民安置问题,中国电建集团董事长晏志勇表示,中国政府和水电企业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安置移民工作,三十年来移民投入和创新不断增加。目前的困惑是,在淹没城镇和基础设施的复建方面,开发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并不明确。"我认为,复建要兼顾当地的实物恢复和长远发展,这需要政府主导,明确责任,否则还会遇到像西南一些水电站出现的问题:移民征地的投资远远超过工程建设,最终导致水电变得'不经济',影响了水电的发展。"
出海企业应转型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以长江三峡为标志的中国水电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制造安装、运行管理等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水电的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优势加快了中国水电'走出去'的步伐,其项目遍及世界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为推动世界水电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基尧在会上指出。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中国水电企业凭借国内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和规模优势,借"一带一路"的东风加快"走出去",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名片"和引领推动世界水电发展的巨大力量。2015年几内亚央行发行的新版两万几内亚法郎货币上,便印上了由中国三峡集团所属中水电公司总承包建设的凯乐塔水利枢纽工程效果图。
但部分国内水电企业高层人士认为,依靠传统的国际公开竞标、中国资金促进EPC承包等模式已难以支撑中国企业的扩张步伐。
史立山也表示:"中国水电企业'走出去'的新形势,要求企业由工程承包商向项目开发运营商转变。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水电企业大多对角色进行了分工,开发商、承包商、运营商等在各自领域积累了宝贵经验。但'走出去'要适应PPP模式,要掌控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职能,特别是牵头企业应具备承包、投资、服务、运营一体化的组织管理能力。"
水电仍是最富潜力可再生能源
刘琦表示,水电作为当前技术最成熟、开发最经济、调度最灵活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各国能源发展的优先选择。未来全球的水电建设将展开一轮新的高潮。记者了解到,参会代表在讨论中充分认可这一观点,预计至2050年全球水电装机将由目前的10亿千瓦翻一番,即实现2050年2050GW的目标。
尽管当前全球水电发展都遇到了可持续发展难题,但各国专家通过会议仍然得出了这样的共识,即水电仍是未来全球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在闭幕式上发表的《IHA北京水电宣言》指出,水力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能够更好地完善我们的能源结构,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可持续发展的水电对环境、社会和经济将做出巨大的贡献。
"过去水电的开发目标只是单纯地突出发电功能。但在当前中国风电装机已经超过1亿千瓦、光伏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的背景下,对水电开发则提出了更高要求。"史立山说,"水电开发到了一个角色变化的重要时期。通过水电的灵活调度,对风能、太阳能发电进行调节补偿,将对于可再生能源协调发展和优化能源结构发挥更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