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炭的开发利用上,主要以大型煤电基地为主。未来重点建设晋北、晋中、晋东、神东、陕北、黄陇、宁东、鲁西、两淮、云贵、冀中、河南、内蒙古东部、新疆等14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采用最先进节能节水环保发电技术,重点建设锡林郭勒、鄂尔多斯、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哈密、准东、宁东等9个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
调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发展清洁低碳能源是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优化能源结构的路径是: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安全发展核电。
行动计划提出,按照输出与就地消纳利用并重、集中式与分布式发展并举的原则,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切实解决弃风、弃水、弃光问题。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
水电被置于"积极开发"的序列。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以西南地区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等河流为重点,有序推进大型水电基地建设。到2020年,力争常规水电装机达到3.5亿千瓦左右。
风电重点规划建设酒泉、内蒙古西部、内蒙古东部、冀北、吉林、黑龙江、山东、哈密、江苏等9个大型现代风电基地以及配套送出工程。以南方和中东部地区为重点,大力发展分散式风电,稳步发展海上风电。到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风电与煤电上网电价相当。
太阳能发电的步伐将加快。行动计划提出,有序推进光伏基地建设,同步做好就地消纳利用和集中送出通道建设。加快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稳步实施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工程。鼓励大型公共建筑及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到2020年,光伏装机达到1亿千瓦左右,光伏发电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
同期,中国将积极发展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制定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开展地热发电和海洋能发电示范工程。到2020年,地热能利用规模达到5000万吨标准煤。
核电在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项目建设,研究论证内陆核电建设。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有望提升。根据规划,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在供应方面,2010年常规天然气产量达1850亿立方米,页岩气产量力争超过300亿立方米,煤层气产量力争达到300亿立方米。
体制改革:电力和油气是重点
根据行动计划,中国将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到2020年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一方面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纳入改革范畴的重点工作是:能源价格改革,电网和油气管网体制改革,能源投资准入改革、电力市场化改革、国有能源企业改革。
具体而言,推进政企分开,分离自然垄断业务和竞争性业务,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推动能源投资主体多元化。
在能源价格改革上,重点推进石油、天然气、电力等领域价格改革,有序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天然气井口价格及销售价格、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由市场形成,输配电价和油气管输价格由政府定价。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大地认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是能源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政府对资源产品价格干预较多,并对低价产品给予补贴,改革的呼声比较高。
除上述改革外,行动计划提出: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重点推进电网、油气管网建设运营体制改革,明确电网和油气管网功能定位,逐步建立公平接入、供需导向、可靠灵活的电力和油气输送网络。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步伐,推动供求双方直接交易,构建竞争性电力交易市场。
纳入行动计划的改革工作还包括,加快推动能源法制定和电力法、煤炭法修订工作。积极推进海洋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核电管理、能源储备等行政法规制定或修订工作。转变政府职能,健全能源监管体系,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提高监管效能,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为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