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供需平衡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赢得时机
2014/2/25 21:46:25    新闻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月24日召开的2014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会显示,综合考虑2014年经济增长形势、国家大气污染防治与节能减排、化解钢铁等高耗能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以及2013年迎峰度夏期间持续高温天气导致用电基数偏高等因素,预计2014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5.67万亿—5.7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7.5%。中电联表示,展望2014年,我国经济将延续平稳增长态势,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左右,相应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0%左右。

从中电联的预测值可以看出,2014年电力消费增速将比2013年小幅回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初步核算数据,2013年的GDP增速为7.7%,而当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7.5%。其实从2012年以来,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要低于当年经济发展速度。

记者分析认为,其一,有GDP单位能耗持续下降的原因。其二,主要是因为经济结构调整,使得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增速下滑,从而整体拖累了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其三,国务院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2017年大气污染治理目标和具体治理路径。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省区已经或将相继研究制定和公布有关实施细则,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带为重点,各区域内产业结构及布局将加快调整,落后及过剩产能将加快淘汰,产业准入条件将更为严格,这些政策将提高电能使用效率和效益,降低产值电能消费强度。

 

中电联预计2014年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9600万千瓦左右,其中,煤电新增3000万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装机新增6000万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新增装机中,水电1900万千瓦,抽水蓄能120万千瓦,核电6台机组648万千瓦,并网风电1800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1400万千瓦,并网生物质发电150万千瓦左右。预计2014年底全国发电设备容量将达到13.4亿千瓦左右,发电生产能力继续居世界首位,其中煤电8.2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4.5亿千瓦、占比接近34%。

记者根据中电联的预测分析认为,电源投资中的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基本延续2013年的趋势,比重继续增加。尤其是在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国内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光伏产业发展,这一政策利好将持续在2014年发酵。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主要煤炭消费地区需求将受到抑制,预计2014年煤炭消费需求依然维持低速增长;煤炭供应方面,国内煤炭产能继续释放,全年净进口量仍可能达到3亿吨左右,预计2014年电煤供应仍较为宽松,价格总体平稳、可能延续先降后升;个别地区因可能自行实施"煤电互保"政策,可能导致地区内电煤采购成本明显高于市场价格。

2014年天然气消费需求仍将快速增长,供需矛盾可能越来越突出。在迎峰度冬期间,部分地区的燃机发电将受到供气限制,影响到顶峰发电,对电力供需平衡带来影响。此外,由于天然气发电价格机制仍未理顺,部分燃机发电企业持续亏损,也将影响天然气发电积极性。

以上分析相互佐证了"2014年全年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平衡"结论的合理程度,这恰好为进一步实施电力体制改革赢得时机,建议有关部门应适时再次启动停滞的电力体制改革。

记者认为,2014年,电力体制改革深化的领域概述有三:首先认真贯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在电力行业就是要减少政府"有形的手"伸得过长,如放开竞争环节的价格、规范政府定价原则等。其次,在电力行业中,国有资本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尤其是电网企业,真正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等改革实施到位。其三,加强市场监管,国家能源局和电监会2013年合并之后反而强化了政监不分,这与市场监管原则相悖,期望有关部门能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制和做法。

简单归结,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停滞十年之多的电力体制应该也必须深化,而供需形势总体平衡恰好为电改打开时间窗口。

记者认为,东北地区的供电能力宽裕是近年来的老问题,突出地表现在由于电力通道建设滞后,致使东北地区大量弃风,虽然一直在缓解,但仍未从根本上消弭。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