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绿色水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3/8/8 11:19:35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7月3日,复奉特高压直流升至满功率640万千瓦,四川水电外送最大电力达到1440万千瓦,再创历史新高,超出去年汛期最大值30%,其中90%以上直送"三华"负荷中心,通过特高压交、直流工程输送近千万千瓦绿色水电,使"远水解了近渴",同时也显示出特高压电网大容量、远距离的输电优势。

  水电是世界上最为成熟、经济、绿色的可再生能源。我国拥有全球近20%尚未开发的水力资源,是世界上剩余水能开发潜力最大的国家。同时,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电力需求总量潜力巨大,优先开发水电是安全经济满足国内能源电力需求的最佳选择。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水电大国和水电强国。装机容量自2004年以来一直稳居世界第一,2012年年底装机达2.49亿千瓦、占全国的21.8%,年发电量8556亿千瓦时、占全国的17.2%,综合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和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压力。而开发水电既不排放有害气体也不排放固体废物,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河流生态、促进节能减排,并且具有防洪、航运、灌溉、供水、养殖、旅游等方面的巨大综合效益。据估算,我国水电经济可开发量基本开发完毕后(即发电装机4.02亿千瓦、年发电量1.75万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9.5亿吨原煤,减排二氧化碳14.4亿吨、二氧化硫891万吨、氮氧化物842万吨、烟尘486万吨,并减少煤炭开采、运输、储存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纵观世界电网发展史,高电压的出现和大电网的形成,大都与大型水电站或大水电基地的建设密切相关。从国外来看,巴西伊泰普水电站的建设,促使出现了±6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及750千伏交流电网。从国内来看,第一条220千伏输电线路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中随丰满水电站修复工程并送电沈阳而建设;第一条330千伏输电线路是在上世纪70年代随着刘家峡水电站建设并输送到关中地区而建设,最终发展成西北地区330千伏电网;第一条±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随着建设葛洲坝(600068,股吧)水电站并输电上海而出现;第一条75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官亭—兰州东)依托公伯峡水电站建设,最终形成了西北五省区750千伏主网架。

  我国西部水能资源占全国比重超过80%,其中三分之二的资源量和大部分未开发量都集中在西南地区,开发西南水电需要在"三华"和南方电网配置消纳,相应需要规划建设一批跨区跨省特高压交直流工程。优先开发绿色水电,实行"西电东送",既可使西部资源(600139,股吧)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够促进特高压电网的形成,实现能源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通过调节性能好的龙头电站和流域梯级联合调度,发挥抽水蓄能电站可调控性强,可调频、调相和调峰等方面的功能,还能够改善系统运行性能,促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和核电发展,从而优化电源结构和能源结构。

  我国水电开发要始终坚持统筹协调、有序开发、生态友好、和谐发展方针。统筹协调就是要统筹水电开发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保护、移民安置、地区发展;统筹协调好规划、项目前期和市场消纳。有序开发就是坚持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优化水电结构和区域布局,优先开发跨境河流水电;建立水电前期基金,推行水电前期工作商品化;实行两部制上网电价和激励税收等政策。生态友好就是在河流水电站全寿命周期内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形成中国特色的水电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坚持生态规划设计、生态文明施工和生态运行调度,建设运营社会生态型水电站。和谐发展就是要创新移民安置管理,探索建立水电移民利益共享机制,真正做到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

  开发利用绿色能源最主要的途径是转化为电力。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清洁水电通过特高压电网跨区输送到各地,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既避免了无谓弃水,又实现了能源资源在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优先开发绿色水电将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我国电力工业安全、经济、绿色、和谐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系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