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依靠水电的巴西电力改革
2013/6/7 5:19:02    新闻来源:工业电器网
  尽管外界热议巴西世界杯将会出现"大停电",但经历两轮电力改革的巴西当局却很释然。 

  近日来,"巴西遭遇能源危机"的新闻频现,说的是巴西电力紧缺,不仅居民用电可能受限,而且还有可能影响到明年7月的世界杯。在足球王国举办的国际足球盛事因此受到影响,那还得了!巴西官方赶紧出来解释,又是说形势没那么糟,又是说准备了应对方案,忙不迭地送出了一颗颗定心丸。 

  对巴西人来说,不管是公众的担心还是政府的紧张,都不为过,因为这里曾经发生过的电力危机让人记忆犹新。作为有着丰富水资源的南美大国巴西,水电一直是其主要的电能来源。 

  目前,巴西全国发电能力的三分之二来自水电,这虽然在环保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这种多少需要"靠天吃饭"的方式却为其供电安全埋下了一个隐患。据当地媒体报道,由于刚刚过去的雨季(巴西在南半球,季节和北半球相反)降水量偏少,现在巴西各水电站的蓄水量是十年来最低水平。 

  就是这个"最低水平"让人的记忆一下回到了2001年。 

  被迫电改 

  那时,也是天公不作美,旱灾横扫巴西,水库干涸,供电告急,为了避免大区域、长时间地断电,即当时媒体所谓的"大停电",巴西人开始了奖惩分明的"配给式"用电生活。政府也取消了对新增项目、夜间体育比赛等活动的供电,公共照明也减少了35%。 

  这一措施从2001年7月持续到2002年2月,除自给自足的南部地区外,最终巴西全国用电量减少了至少20%。 

  虽然通过"配给","大停电"最终没有发生,但这个词却深深地印到了人们的脑海中,成为了这场危机的代名词。曾有一位部长说过,每个巴西人在"大停电"中平均损失了320雷亚尔;巴西官方在2009年公布的审计结果也表明,这次危机使巴西国库损失了452亿雷亚尔。这场危机,最终由2001年底的大雨化解。 

  就像世界上其他地方发生的很多由天气引发的灾害一样,巴西电力危机中也有不可忽略的人为因素,比如电能来源结构不合理、比如对全国经济和用电量增长估计不足。痛定思痛,事件过去后,巴西开始了第二轮电力改革。 

  有其二必有其一,这里先要说一下巴西的第一次电力改革,其实这场危机就发生在这次改革之中。巴西历史上的第一次电改开始于1995年。当时,从外部看,英国率先开始的电改几乎成为全球诸多国家电力改革的参考案本,巴西也不例外,开始尝试私有化和引入竞争机制;从内部看,当时巴西电力全行业几乎都是国有,国企面临资金困难,本行业亟需私人资本的注入来发展。在内外两个原因的促使下,再加上当时政府的改革者姿态,巴西按照先供电方、再发电方、最后输电方的顺序逐步推进私有化,并建立起了一个可以通过短期合约进行电力批发交易的市场机制(MAE)。 

  改革一开始步伐很快,有学者形容说:"各州的电力公司是如此缺钱,以至于监管体系还未建立就急于和私人资本结合了,很快就产生了十家左右的合营供电企业"。 

  为了解决投资者对制度缺乏信心的问题,1996年,巴西政府成立了监管机构——国家电力局(ANEEL),其主要职责是监管电力行业、制定相关政策、保护消费者利益、确保电力服务质量、确保经销商长期的资金资源、尽可能推动竞争等。 

  除了顺应全球趋势来引进自由上网、独立发电者、自由消费者、价格上限等概念外,1997年,巴西联邦政府又颁布了两项法案,一是允许供电商进口电力后,可以直接和用电方交易;另一个是允许自发电者把自己剩余的电直接卖给消费者。 

  1998年,巴西还建立了一个全国电力运营体系(ONS),用来协调和控制全国联网的发电和输电设施,优化水电系统的总体发电效率、提高供电安全和减少消费者的用电成本。当时,所有的长期供电和发电合同都被取消了,截止这一年,16家供电企业和4个发电厂被私有化,输电线路也正由ANEEL拍卖。 

  二次电改 

  后来有人评价巴西这次电改时,使用了"经典"一词。因为它打破国有垄断、引进私有资本、建立市场机制、成立监管部门、推进市场竞争的做法,是当时的潮流,也是普遍做法。只不过不久之后,一场旱灾暴露出了巴西过分依赖水电、缺乏长期的电力产业规划等问题,很快地又开启了第二次电改。 

  "大停电"事件中的配给供电改变了消费者的习惯,加快了节电设备的替代,但是对用电量的增长造成"重挫",影响了电力行业的发展。经过了一年多的讨论,第二次电改由当时的新一届政府在2004年推出,以确保供电安全、低电价、和普及用电为出发点,从体制入手,通过法律和法案,确立了一套新的体系。 

  为了实现第一个目标:用电安全。这次改革引入了长期合约机制,规定电力合同必须是长期的,签署合约时需要发电厂提供实物抵押物。巴西政府认为,长期合约对确保电力供应安全非常重要,也便于政府开展长期的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到2017年实现全部电力合同长期化。 

  为了达到第二个目的,即低电费。巴西政府通过开展发电和输电项目的竞标,大力推动市场竞争机制。从2005年到2012年底,全国新发电项目的平均中标价格七年之间从175.16雷亚尔降至91.25雷亚尔每兆瓦时,在输电方面,平均中标价格同期下降了24%。 

  在巴西,发电和输电项目的竞价机制,不仅对控制电费有利,而且还对工程的如期完成至关重要,因为发电厂和供电方手中都有约定好价格的长期合同,确保了双方的收益,减少了企业的风险,也使之更容易获得资金。可以说,是在这一机制施行后,巴西电力版图才迅速扩张。 

  最后是第三个目的,用电的普及。巴西推出了"全民灯光"计划,随着电力版图的扩张和经济的发展,在2013年基本实现了全民通电。在这次改革中,成立了这样几个部门:负责产业规划的研究公司(EPE)、负责监测供电安全的委员会(CMSE)、负责批准"全国互联系统"(包括发电厂和输电企业的一个全国体系,涵盖了巴西96.8%的发电量)内电力交易的机构(CCEE),使全国变成了一个可以互相补给和调度的整体电力市场,而不再是以前的各个区域市场。 

  此外,还由相关各部委联合成立了全国电力政策顾问委员会,负责制定方针,批准巴西矿产和能源部提出的与电力相关的建议。 

  在电的交易方面,第二次电改建立了两个机制:一个是发电厂和供电方参加的常规机制(ACR),还有一个是发电厂、中间商、进出口商和自由消费者都能参与的自由机制(ACL)。其中第一个机制涵盖了巴西"全国互联系统"内的所有供电企业,他们必须通过竞价程序购买电力。而在自由体系中,买卖双方自由签订协议。 

  经过近十年的运转,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巴西国内目前对这套体系的总体评价是积极的。2011年,巴西发电量是全球发电量的37分之一。从1973年到2011年,巴西用电量平均每年增长5.8%,其中居民用电年均增长6.3%,工业用电年均增长4%。与此同时,这个南美大国的GDP年均增速是3.4%。根据EPE的预测,2013年,巴西用电量将增长4.3%,其中商业用电增幅大于家庭用电,而后者又将大于工业用电。 

  电力是经济的血液。虽然有些学者认为,巴西每次电改都是在危机、问题产生后被迫进行。第一次是资金短缺,第二次是旱灾,有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且一改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大改,但第二次电改之后,巴西经济并没有再受到过电力短缺的制约,从这个角度上说,巴西人成功地向大停电说了"不"。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