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四川水电移民:多方努力共促发展
2013/4/16 10:00:05    新闻来源:中国改革报

写在前面 历史上的蜀川,似乎总是与“移民”一词有缘。从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到上世纪90年代的三峡水电站建设牵动百万大移民,都与巴蜀大地休戚相关。

进入新世纪以来,四川省瀑布沟、向家坝、溪洛渡三大水电站的移民就达18万之多。

然而,旧时移民,乃战乱之祸;今日移民,乃发展之福。

□ 本报记者 孟祥路 张 宇

素有“千河之省”美誉的四川,境内分布着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等多条河流,其水电技术可开发量占到了全国的1/4,达1.2亿千瓦,居全国之首。2001年以来,随着紫坪铺、瀑布沟、溪洛渡、锦屏一级二级、向家坝等一批水电站相继建成投产,四川逐渐形成为了水电为主,火电为辅的能源结构,全省电力装机中水电占据了2/3。

水电兴,则四川兴。四川的发展与水电息息相关,并且随着我国水电开发的推进,川西地区已经成为了未来水电开发的主要区域。

“川西既是四川水电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同时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水电站的建设,不仅可以推动国家清洁能源发展,还能带动地方经济。”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成勘院)副总工郭万侦对记者表示,“更重要的是,水电移民彻底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面貌。四川在水电移民方面,通过不断摸索,已经走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一条道路。”

众人齐心促移民工作

不同于其他省份,四川省的水电移民工作由于涉及人数较多,区域环境相对恶劣。尤其是一些新上大型水电工程又地处甘孜、阿坝、凉山等少数民族地区,涉及民族、宗教、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情况复杂,导致了四川水电移民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瀑布沟水电站移民约为10万人,向家坝水电站四川境内移民约为6万人,溪洛渡水电站四川境内的移民也有2万人。可以说,四川的水电移民任务非常重。”郭万侦介绍说。

由于水电站建设周期较长,包括瀑布沟在内的一批水电站的移民工作处于国家水电移民新旧政策的交叉时期,移民规划原则、管理体制都发生较大变革。

“2006年7月,国务院重新修订颁布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这次政策调整,强调以人为本,安置方案要做到移民满意和地方政府认可,提高了前期补偿补助标准,加大了后期扶持力度,完善了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的程序和方式。”郭万侦说:“这对移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面对新形势,参与水电建设的各方在“政府领导,分级负责,县为基础,项目法人参与”的方针政策下,业主单位,勘测单位以及地方政府等多方通力合作,成功地完成了新时期的水电移民工作。

以瀑布沟水电站为例,工程占地及水库淹没涉及四川省雅安市的汉源、石棉县和凉山州甘洛县一部分,在我国近期水电建设中移民规模仅次于三峡、小浪底。“并且移民主要集中在汉源县一个县内,移民安置任务十分艰巨。”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渡河公司)副总经理王春云对移民工作深有体会。

瀑布沟移民安置工作初期,工作一度严重滞后,到2008年初,汉源新县城迁建场平工程尚未全面启动。因为移民方案调整、工作滞后又遇到物价上涨等原因,导致施工单位不愿承担移民工程施工项目,政府按原概算组织的招投标项目多次流标。

在此情况下,大渡河公司毅然决定承担了援建汉源新县城场平等工程项目。援建工程完成了约20亿元的投资规模,极大地推动了移民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移民安置工作,确保了瀑布沟水电站在2009年年底实现了按计划蓄水发电。

“作为中央企业,我们充分履行了社会责任,援建移民工程突破了移民搬迁‘瓶颈’,保证了工程的建设,为国家能源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王春云表示。

不仅如此,为加快推进瀑布沟移民工作的进度,大渡河公司还成立了移民前线工作组,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开展移民相关工作。

在实践中,四川省政府还建立了移民工作轮值协调机制,由政府、设计、监理单位参加,对瀑布沟移民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定期沟通协调,这种方式在协调各方加快开展移民工作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移民规划的牵头单位,成都勘测院也积极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在移民安置规划中,需要由设计牵头单位统一整合各方的设计方案,避免出现设计方案冲突的情况。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工程进度,减少工程损失。”郭万侦说:“成勘院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移民生活发生根本变化

“在各方的努力下,瀑布沟水电站的移民工作目前基本结束,水电站2009年发电,2010年全部投产,整个库区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王春云说。

以汉源县城为例,旧汉源县之前处在地质灾害的威胁之下,通过搬迁新建,不仅解除了地质灾害的威胁,并且移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

“比如说旧城主街道很窄,错车都很困难。但是现在城市拥有24米宽的道路,交通问题得到了根本改善。”四川雅安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汉源县委副书记余刚平对记者介绍说。

位于汉源县前域乡的白鹤集镇,是另外一个集中安置点,有3000多名瀑布沟水电移民。当记者来到这个依河而建的移民新镇时,看到的是一栋栋尖顶、白墙,充满“欧洲风情”的小洋房。整个城镇的街道宽敞干净,路灯矗立道路两旁,街道两边的商店、超市一应俱全。街道上,人流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记者观察到,在整个城镇上,最为漂亮和气派的建筑是白鹤荆州学校。这个能够容纳2000多名学生的学校,拥有标准化的塑胶操场、明亮宽敞的教室,还有一个可以容纳上千人就餐、干净舒适的食堂。当记者到达学校时,一群孩子正在操场上开心地打篮球、跑步,朗朗的读书声不时从教室传来。

据记者了解,由于汉源县也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所以学校是通过整合补偿资金和援建资金,共投资了3000多万元建设而成,基本满足了周围乡镇孩子的上学需求。

“不仅如此,我们在移民点还建设了医院、银行等单位,总体来说,在基础设施方面,移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地提升。”余刚平说道。

发生改变的不仅仅是瀑布沟移民。90%以上的水电移民都尝到了移民政策的“甜头”。

“以四川锦屏水电站为例子,原来200多公里的库区,只有4公里的路,我们去勘察的时候都自己带睡袋,老百姓都是靠天吃饭,基本没有电力。‘交通靠走,通信靠吼,治安靠狗’是对当地的贫穷落后面貌的最好概括。”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征地移民处处长刘焕永回忆说。

据刘焕永介绍,当时锦屏库区共有移民1万多人,涉及周围三个县,这些移民的居住点都远离县城中心,仅靠移民自身能力,很难实现大的改变。通过移民安置,这些居民基本都搬迁到了县域中心区域,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还取得了人均1.5亩左右的耕地,同时医疗、卫生条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并且随着国家补助标准的完善,有了建房补助、能源补助等多种类型,甚至老百姓往返收割粮食,也有交通补助。”刘焕永介绍说:“这是跨越式的发展,所以现在锦屏电站库区的老百姓都是主动搬迁。”

整合资金助力后期扶持

实现移民安置只是第一步,如何推动地区脱贫,进而让移民致富,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四川省在这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探索,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中,整合资金,整村推进是其重要经验。

“嫁女不嫁申沟村”,这是流传在汉源县九襄镇的一句俗语。该村地理位置偏僻,且多为山地,导致了该地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

“在四川省政府的指导下,我们结合水电移民的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了整合资金、整村推进的措施。通过集中使用资金,重点改变一个村,以点带片,以片带面,来推动新农村建设。”余刚平介绍说。

以申沟村为例,通过水电工程的后期扶持政策,再利用中央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资金,然后整合省市县下达的农业、交通、国土等项目资金,共筹集了1300多万元,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整村推进,结合地方特点,积极改建基础设施,推动桃树,梨树种植,形成了观光、采摘一体的农业旅游景点,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这里的果树都按照有机食品的标准管理,大部分水果都出口到了国外。”余刚平对记者说。

而白鹤集镇的建设,更是充分发挥整合资金、整村推进的结果。“我们通过移民后扶资金,整村推进项目资金,再加上当地老百姓的投工投劳,共筹集了1.9个亿元,从基础建设推进,先打造欧洲风情小镇,改善移民的生活条件,后打造观光农业,建立核心农业示范区,来推动移民进一步致富。”余刚平说道。

记者看到,在白鹤集镇旁的260亩的农业观光示范区内,主要种植着高附加值的作物,包括火龙果、番茄、草莓等,种植区应用了大量的现代农业技术,保证了农作物的科学种植。

“我们这里的有机草莓,没有农药化肥,120块钱一斤还供不应求。”余刚平笑道,“绝对让你想起小时候在野山坡上吃的天然草莓的味道。”

记者了解到,该农业观光示范区整体承租给专业公司运作,当地移民可以按照年费收取土地租金,租金每亩2000元/年。并且当地移民可以在农业观光园内务工,每天都有60元~80元的收入。

“由于汉源土地资源比较紧张,这片农业观光园都是我们向河滩要来的。为了保证移民的生产生活用地,我们大概修建了20公里长的护堤。”余刚平对记者说:“这也是后期扶持的一个重要内容。”

同样通过开发河滩地,实现脱贫致富梦想的还有龙头石水电站的移民。在雅安市石棉县安靖村安置点,政府通过集中造地170多亩,保证了当地移民人均0.6亩的基本生产用地。而水电移民则通过种植当地特产“黄果柑”,实现了亩产利润6000元的目标,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示范作用。

“所以,我们这的移民模式和其他地方不同,移民不仅变成居民,而且带动整个村镇发展,改变了原来老旧的生产方式。”石棉县移民局副局长王宏介绍说:“原居住地的村民在移民的带领下,也开始种植黄果柑等经济作物,实现了彻底的融合和跨越发展。”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