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对“16118移民长效补偿安置方式”的思考
2013/3/20 8:18:03    新闻来源: 中国能源报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约为1.13亿千瓦,位居我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之首。依据《金沙江中游河段水电规划报告》,金沙江中游河段按照“一库八级”的流域开发方案开发。

  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水电站移民工作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移民安置任务繁重,需要搬迁安置移民约15万人;二是库区所在市(州)耕地资源有限,人地矛盾集中;三是少数民族区域性强,动员外迁安置难度大;四是民族文化较为集中,该地区是纳西族特有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的主要承载地,如果将该区域移民分散安置,将对东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影响。

  若按原有“以土安置”的移民工作方式,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土地资源匮乏,移民安置土地难找;二是难以完全落实移民对实施移民安置规划的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三是移民对搬迁安置地的经济、社会、人文环境以及生存条件难以做到心中有数,搬迁安置难度大;四是难以明晰电站建设对移民、当地居民、当地政府带来的利益,难以取得政府、社会和移民的支持。

  2006年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后,通过大量工作,反复征求各方意见,最终探索出一条符合云南省省情和金沙江中游水电项目库情的移民安置新思路——“16118移民长效补偿安置方式”(简称“16118”)。

  何谓“16118”?

  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创新移民补偿安置方式的主要内容是:“立足一个长效补偿机制、实行六种安置方式并举、建立一项库区发展资金、享受统一后期扶持政策、采取八条移民安置措施”,简称“16118移民长效补偿安置方式”。

  1.立足一个长效补偿机制

  按照“淹多少、补多少”的原则,以被淹法定承包耕地前三年的农作物平均产量为基础,折算为谷物,依据所对应年份省粮食主管部门公布的粮食交易价格确定耕地平均亩产值,以货币形式对移民实行逐年长效补偿,让移民每月领到一份“报酬”。该补偿期限与电站运行期限相同。移民去世后,其农村家庭主要成员可以继续享受。

  2.实行六种安置方式并举

  (1)城市(县城)安置;

  (2)城乡结合安置;

  (3)农业生产安置;

  (4)分散安置;

  (5)货币安置;

  (6)就业安置。

  3.建立一项库区产业发展基金

  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电站发电后,将按国家规定缴纳的库区基金统筹用于库区特色产业发展。

  4.享受统一后期扶持政策

  对采取不同方式安置的移民,将国家规定的移民后期扶持费600元/人年,直接发放到移民户。

  5.采取八条移民安置措施

  (1)认真做好实物指标调查认定工作;

  (2)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安置移民;

  (3)因地制宜,实行开发性移民;

  (4)盘活农村集体财产补偿费;

  (5)加快移民劳动力转移;

  (6)重视移民安置区社会事业发展;

  (7)切实解决贫困户的温饱问题;

  (8)抓好库区生态环境保护。

  6.建立移民公积金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将安置剩余的农村集体财产补偿费分配到移民户,建立“移民公积金”。移民公积金由县移民主管部门实行“专户储存或专户保管”,由其统一为移民户办理银行储蓄卡,享受所产生利息;“移民公积金”是由集体财产组成,一般本金不能使用,但对符合特殊条件的,可以使用移民公积金本金。

  “16118”的实践

  2007年,公司在阿海水电站率先开展了“16118”政策试点工作,并迅速推广到梨园等多个电站。目前云南库区累计搬迁完成8100余人,通过将政策运用于电站移民实践,有效检验了政策的可行性,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如下:

  1.在国家政策范围内移民得到了最大的经济实惠

  一是移民住房条件大为改善;二是移民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三是农村移民享有“移民公积金”;四是移民享有较好的基础设施;五是移民享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

  2.移民的“选择权”得到了更多的体现

  原有的“以土安置”方式,可供选择的移民安置点就非常有限,且方式唯一,导致移民毫无选择,抵触情绪非常大。而“16118”在长效补偿的基础上,为移民提供了6种可供选择的安置方式,移民的选择权得到了更多的体现。

  3.减轻了地方政府移民工作难度

  “16118”牢牢抓住水电工程建设将“资源转化为资本”的历史机遇,不再把配置耕地作为移民安置的必要条件,移民只要有住宅用地就可实施就近安置,搬迁人数大为减少,极大地缓解了为移民配置耕地所带来的一系列工作困扰。      (未完待续)

  (作者为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党组书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