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那边多撒点!”皮肤黝黑的杨昌奇4年来每天基本上都要做一件事,就是和工人们一起给鱼喂食。在贵州北盘江上的光照水电站旁,二十几个大小不一的水池排列整齐,这里是北盘江鱼类增殖放流站,也是中国最大的鱼类增殖放流站。
北盘江是中国第三大河珠江的上游,其生态保护程度影响着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珠三角和粤港澳区域的生态环境。然而这条流经贵州西部高污染、高耗能工业集聚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河流,开发前受上游企业排水影响,一度被称为“黑江”。通过库区沉淀、库区植被保护等措施,昔日的“黑江”变成了“绿江”。
负责北盘江水电开发的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张志强介绍说:“在北盘江水电开发过程中,一直坚持‘开发清洁能源,建设环保电站’的理念,就是希望我们建设的项目都是‘绿色电站’。”
据了解,在北盘江流域,修建水电站往往会匹配建设一系列生态保护设施。研究鱼类几十年的杨昌奇,现在的工作就是培育江里珍稀鱼类的鱼苗。4年前接到增殖放流站的邀请后,他放弃在贵州遵义的工作,举家从城市搬到了大山里。
杨昌奇介绍说,建设光照大坝淹没了北盘江里部分鱼类的产卵场、食饵场和越冬场,为了保育那些回游性鱼类,在电站建设工程中特别增建了增殖放流站。
“这个放流站投资了150万元,每年分两次向北盘江全流域投放60万尾鱼苗。”杨昌奇说,“除了人工繁殖外,每年还要定期对全流域的鱼类的种群数量进行监测,定期更换保育种类,总体上保持北盘江的鱼种群平衡。”
地处长江、珠江流域的贵州省是“两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但也常常被视作中国的“经济洼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远落后于东部地区。近几年,通过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贵州大力发展水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水能开发中探索出了“绿色水电”开发模式。
在光照电站上游,黔源电力公司与贵州六盘水市合作建设了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光照电站本来可以多升高一米,但那样的话,上游的黑叶猴栖息地就没有了。”冯顺田是光照发电厂的负责人,曾全程参与光照大坝的建设,他对记者说,“现在如果到上游的话,你还可以看到我们建的野生动物搜救站,那是专门为因为围栏蓄水而无家可归的动物专门设立的。”
贵州的另一条大河乌江是长江的上游。在乌江索风营电站,记者看到,大坝横卧在碧水绿树之间,电站厂房被装置在山体内,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电站负责人刘玉刚说:“在库区采取了就地保护、栖息地重建和建设保护站相结合的办法保护猕猴等野生动物。同时,还建成鱼类增殖放流站,每年放流中华倒刺鲃等珍稀鱼种几十万尾。”
进入新世纪,积极开发清洁能源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重点之一,但如何在发展水能资源和环境保护之间保持平衡成为饱受争议的话题。同属中国西南的贵州对“绿色水电”的探索或许可看作是“中国式可持续水电开发”的一次尝试。
据黔源电力公司工程师申剑介绍,“绿色水电”就是把水电开发过程与环境保护过程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