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专题报告)张博庭:我国水电人的机遇与挑战
2012/11/17 13:20:34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本网讯)今天(11月17日),“远程杯”《水电人的梦想》演讲大赛在湖南长沙福润三湘大酒店隆重举行,25位来自水电战线的工作人员和院校学生,怀揣水电梦想,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最终10位演讲选手获奖。下午,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发表专题报告:《我国水电人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

 

我国水电人的机遇与挑战


  张博庭

  2012年11月17日在长沙《水电人的梦想》活动上的演讲

  一、水电事业独有的魅力

  水电是为数不多的,能让我们把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与我们自己的本质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行业。

  1.1水电开发的水资源保障作用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生活用水量的大幅度增加,天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最主要矛盾。过去以洪涝灾害为主要威胁的农耕社会,已经向洪涝与干旱交替出现,近年来由水资源短缺造成的干旱,正在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矛盾。

  从2006年起,联合国每三年发布一次的《世界水资源报告》几乎每次都要强调“世界的水资源本来是够用的,只不过由于设施不足、管理不善”而造成了水资源的危机。也就是说,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已经成为人类水资源问题的最主要矛盾。而目前我们人类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手段,除了建设水库大坝(调蓄水资源)之外,几乎还没有别的办法。

  与水库大坝破坏生态环境的社会舆论完全相反,当前全世界的现实几乎都是,水资源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越发达,生态环境越好。

  上图是联合国有关机构的一个调查结论。人类发展指数为一介于0和1之间的数,数值越接近于1表示人类发展水平越高。根据对全球50余个国家2007年的人类发展与大坝水库发展数据计算结果显示:
  HDI大于0.9的国家,人均库容为3184立方米,HDI介于0.5~0.6的国家,人均库容量仅为125。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国土面积和水资源总量,都与我国相似。目前中国虽然水坝数量名义上比美国还多,但是水库总库容仅为美国的一半﹐如果以人均水库蓄水量来比较﹐中美差距在十倍以上。由于缺乏水库的调蓄能力,我国一方面洪涝灾害频发﹐另一方面又是干旱严重﹐从本质上说﹐这些都是由于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不足造成的。相比之下,美国的绿水青山,自然灾害少,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他们的水库库容大,可以吸纳更多的洪水,抵御更大的干旱。我国生态环境上的巨大差距,恰恰体现在水库的蓄水能力上。

  例如:美国胡佛水坝基本上不泄洪。我国三峡每年都要泄洪多次。泄洪的根本原因就是水库库容不够,不泄的话,洪水很可能会形成灾害。水库库容大了之后,洪水是资源、是财富。但如果水库库容不够,洪水就是危险,是灾害。同时,只有水库的库容大了,抗旱的能力也才会增强。因为没有泄洪的威胁,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可以建29级闸坝;水资源可以得到自如的利用。我国的长江则要在洪水期疲于奔命的把洪水排到海里去,哪里还敢建什么闸坝?旱季里则经常为了保证基本的航运,在明知道水库里水资源已经十分的张的情况下,还是不得不放水。这样势必会更加剧水库水资源的紧张程度。可见,水库的蓄水能力对减灾有事半功倍的放大作用。

  水库大坝与水电开发密不可分。因为大型的水库在泄水的时候,将产生巨大能量。这种能量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消除,将会对水库大坝的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与此同时,迫于现代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人们几乎不可能不去利用水库泄水所产生的这一巨大能量。目前,水电开发往往是一种更科学、更高效的水库大坝建设方式。一国的水电开发的程度往往直接反映其蓄水能力。

  从调控水资源、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矛盾方面来看,利用水库的泄水能量发电,将会使得水库大坝变得更加安全。从利用泄水发电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来看,通过水电开发所建设的水库大坝可以拓宽水库大坝的建设投资渠道,利用市场机制达到服务于社会公益的目的。

  例如,我国的三峡工程就是水电开发与水资源开发相结合的典范。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但是,它的首要任务,却是防洪和供水。

  1.2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可再生能源作用

  能源是文明基础。人类发展进入现代之后,化石能源的使用成为不可或缺的。然而,地球上的化石能源都是几亿年来动植物的躯体积累构成的,它们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太阳能,逐步形成了化石能源。但是,当人们学会使用化石能源之后,这种能源的消耗速度,就远远大于它的积累速度了。煤炭、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可燃冰。所有这些能源都加起来,相对于人类社会未来的需求,绝对是杯水车薪。

  过去200 多年间,人类的能源利用经历了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油气时代的演变,在能源利用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能源结极也在不断变化(见图  1800--2000年能源消费的变化 )。

  由于我们人类个体的寿命最多只有百十年,所以,本来我们这一代还可以暂时不考虑那么多的事情,把能源资源枯竭的难题留给我们的后代。但是,最近的科学研究发现,把地球几亿年内积攒出来的化石能源,从地下挖出来、燃烧掉,将造成地球二氧化碳浓度的大幅度升高,从而引起来严重的温室气体效应。最终可能会产生冰山融化、海水上涨、淹没大陆、气候环境变化异常等一系列可怕的后果。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当前人类社会最大的生态难题。现在,气候变化的问题,已经让我们把未来不得不面对的能源枯竭的难题,大大提前了。

  前几年,美国加里佛尼亚大学地质系科研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地球3亿年前曾发生过大规模温室效应”。由于确定3亿年前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非常困难,南极冰川中也没有保存下那时的气泡,研究人员使用了综合计算方法,其中包括估计碳同位素C13在方解石中、约塔矿物和植物化石中的含量;再利用方解石中约塔矿物和古生物化石中碳同位素的数据,建立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土壤、植物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图。研究人员分析了发生在二迭纪初、4000万年时间段内的二氧化碳含量与气候和生物进化的情况。

  通过对该图的分析发现,在古生代晚期时代的千百万年里,就曾发生过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性温室效应,而且这一现象不仅仅在人类出现之前,甚至在哺乳动物之前。研究人员还指出,今天,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360ppm,是近50万年里最高的时期。今后,如果人类将地球上所有的矿物资源耗尽,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恢复到3亿年前古生代晚期时2000ppm的水平。那时的气候,很可能不能适应人甚至哺乳动物的生存。

  所以,我们不要怀疑气候变化是不是阴谋?是阴谋也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有益的。因为,紧跟在在温室气体排放难题后面的是地球的能源枯竭。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矿物能源资源终将都要有一个逐渐枯竭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只有尽可能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才是既能解决温室气体排放,又能解决能源枯竭矛盾的有效措施。人类不应该等到资源枯竭了再采取行动,必须从现在起就减少矿物能源的应用。

  总之,人类可持续发展可以预期的能源提供方式,就是可再生能源。目前比较成规模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有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四种。在众多的可再生能源中,水能不仅是目前唯一具有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而且在改善电网的调节性方面,和经济回报率方面,将会对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应用,起到重要的推进和保障作用。

  以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为例。在日本福岛的核事故之前,水电和核电都很重要,但现在由于核电的发展受阻,不仅水电所承担非化石能源的份额要增加,而且,还必须要大幅度的增加风能、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作用。我国的风电,最近几年早已经是超常规的发展。今年开始由于遭遇到严重的入网困难,发展速度已经受到了制约。最近,由于受到了美国和欧洲的“贸易保护”冲击,我国的光伏产业,已经不得不把重心移向国内。国家也加大了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力度。国家电网也承诺,要保障接受分布式的光伏发电的上网。但在实际上,这只是电网企业的一种决心和态度。不管是风电、太阳能也好,如果没有大量的可调节电源作为后盾,电网的这个承诺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为我国的油、气发电比重非常低,煤电核电由于反应性速度慢,很难作为电网的调解保障电源。

  因此,我国要想实现能源结构的调整,接纳更多的风能和光伏发电,就必须进一步的积极发展水电。目前,我国的水电建设还普遍缺少龙头大水库,常常无法进行有效的调解。而当我国水电开发全部按照规划完成之后,水电在电网中的可调节性能将大幅度的提高。例如,我国雅砻江的规划完成后,将实现枯水期发电量超过汛期的目标。实际上,很多流域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所以,加速水电开发,加快龙头水库的建设,就能大幅度的增加我国电网接纳其它新能源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可以建设大批纯抽水蓄能的电站,直接解决可再生能源入网的难题。

  所以,国际上普遍的公认:水电、风电、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三部曲,缺一不可。水电是发展其它可再生能源的基础和保障。尽管曾有很多环保人士指责、污蔑我国的水电开发过度、大跃进,但是,事实上我国的水电开发程度至今不到30%,要比发达国家平均的70%低很多。由于我国的水电发展滞后,导致我国能源结构中的煤炭比重过高,已经对我国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一种威胁。不过,这对中国的水电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因为,我国水电的发展潜力全球最大。

  二、中国的水电开发潜力巨

  外国的水电同行,特别羡慕中国的水电工作者。发达国家的水能资源,大部分已经能够开发殆尽。而中国水电的资源、水平,和发展潜力,都是举世无双的。

  2.1  我国水电资源丰富,成效显著

  根据2003年完成的全国水力资源复查成果,以及2006年雅鲁藏布江下游水力资源考察和研究成果,全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6.94亿千瓦,年发电量6.08万亿千瓦时;技术可开发量5.42亿千瓦,年发电量2.47万亿千瓦时。目前,已修正为:技术可开发量5.72亿千瓦,年发电量2.61万亿千瓦时。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单站在500kW以下的小水电资源。

  截至2011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3亿kW,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21%;年发电量6626亿kWh,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4%。至2011年底,我国在建水电装机容量5500万千瓦,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展前期工作的水电装机容量9000多万千瓦。至2011年底,我国已建成抽水蓄能电站24座,总装机容量1869.5万千瓦;在建10座,装机容量1089万千瓦。

  至2011年底共有小水电站45150余座,总装机容量达6212万千瓦,占全国水电装机容量的26.9%;年发电量1757亿千瓦时,占全国水电发电量的26.5%。

  至2011年底,我国已建、在建30米以上的大坝5564座(同期国际上12629座,我国占40%),其中300米以上大坝1座,200~300米的大坝13座,150~200米的大坝30座,100~150米的大坝170座,60~100米的大坝548座,30~60米的大坝4802座。

  我国水电建设的综合效益也十分巨大。水电开发在水资源综合利用,推进节能减排、改善大气环境,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发展区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西电东送”、改善电源结构、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减少河道泥沙淤积、改善水质,保护河流生态、再造秀美山川,以及在防洪、航运、灌溉、供水、养殖、旅游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2011年我国水电年发电量6626亿千瓦时,可以替代原煤约3.3亿吨,相当于减少CO2排放约6亿吨,节能降耗和生态环保效益十分显著。

  2.2  我国水电技术引领世界

  例如:高坝工程技术(复杂地基条件、高土石坝、高混凝土坝技术)最高的拱坝、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坝、最高的面板土石坝,等各种世界之最,都在我国。

  泄洪消能技术(窄河谷、高水头、大单宽流量的泄洪消能技术)泄洪流量:从数千至数万;单宽流量:从100m3/s,到300m3/s…。高速水流:从20m/s、30m/s, 到40m/s、 45m/s、 50m/s…。泄洪组合:坝身孔口泄洪、多层孔口泄洪、岸边泄洪洞、非常溢洪道…。消能工体型:窄缝式消能工、宽尾墩消能工、宽尾墩+挑流/底流/戽流溢流面台阶消能工、高低坎碰撞消能、洞内消能工、水平旋流消能、竖井旋流消能…。以及 掺气减蚀和抗从耐磨材料研究及其应用等。

  地下工程技术(复杂地质环境的高边墙、大跨度地下工程技术)包括:复杂地质环境的地下工程技术领先;高边墙大跨度地下洞室技术;深埋大断面长隧洞工程技术;高压钢筋混凝土岔管技术;高水头气垫式调压井技术;地下工程混凝土技术等。

  高边坡工程技术(复杂地质条件的边坡稳定锚固技术)。例如,龙滩水电站左岸进水口高边坡,高度435m。小湾水电站左岸坝前堆积体高边坡,高度700m。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坝肩边坡,高度530m,等等。

  大机组制造技术:从乌江渡的285MW,龙羊峡320MW,李家峡400MW 二滩550MW,小湾、拉西瓦600MW,龙滩、三峡的700MW,溪洛渡750MW。我国的水电机组制造,通过用市场换技术,制造水平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相家坝水电站80万机组已经投产发电,我国白鹤滩水电站100万机组,正在制造之中。

  超高压、大容量、远距离水电技术,保证了我国西部的水电送往东部,今年7月28日,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破土。这是继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特高压直流工程之后,国内第三条连接西南水电基地和东部负荷中心的能源大通道。

  中国水电走遍世界,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承包商。例如,已建成的泰克泽水电项目,是埃塞俄比亚最大的水电工程,188米高,4X7.5万装机。麦洛维水电项目:位于苏丹尼罗河干流,125万装机,是苏丹现有装机的2倍。目前,我国在世界各地承建的水电工程数以百计。中国水电建设的技术和水平,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的承认。 

  中国水电的发展,近十年来完成了从追赶世界,到领跑全球的转变。十年前,我陪同国际会议的代表,参观水科院时,听到年轻科技人员用英语的介绍,和先进技术、设备,一位来自台湾的老水利工作者,激动得流下了热泪。他高兴地说“中华民族多少年来总是跟在洋人的后面,但是,今天在大陆他看到了中国将领跑世界的希望”。现在,据悉这位台湾的老水利工作者已经离世,但是,他当年所预言中国的,已经完全变成了现实。

  三、合格的水电人需要具备的素质

  科技工作者健全的人格包括:高尚的道德情操(讲道德、有理想、肯奉献;)渊博的科学知识:(努力学习,大胆实践,不断地充实知识、提高能力是我们让梦想得以实现的桥梁)和辩证的思维能力(创新型思维,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 不计个人名利,渊博的知识,实事求是的精神)。
不迷信权威,也要包括各种各种传说、社会舆论。例如:

  3.1、都江堰的传说

  公元前3世纪中叶蜀郡太守李冰负责承建都江堰:“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安全运行2千多年经久不衰。《史记》记载的“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些话几乎是我们大家都已经十分熟悉的。我们不能否认古代的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工程的时候,确实有很多可圈可点的智慧的亮点,非常值得世人称颂。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现在的都江堰早已经不是二千多年以前建造的那个都江堰了。

  当年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虽然在当代是非常了不起的工程,但是,如果拿今天的观点看,那只不过是用石头和竹筐组合起来的分水闸和引水渠道。由于建筑材料落后,都江堰维护就显得十分重要,必须每年进行“岁守”,而且每隔几年就进行一次大修。飞沙堰的飞沙,其实并不能自动地解决泥沙的问题,必须每年组织人清理,一年不清理,下一年就不能用。

  关于维护都江堰的重要性,互动百科记录的都江堰的大事记中,就有:解放军抢修都江堰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四川,入川后贺龙司令员指出,要先抢修都江堰,把已延误的岁修时间抢回来。并决定从军费中拨出专款,确定由王希甫负责,由驻灌县解放军协助抢修。12月29日,成立都江堰岁修工程临时督修处。成都军事管制委员会拨款3万银元作抢修经费。驻灌县解放军184师1500余人在师长林彬、政委梁文英指挥下参加抢修工程。整个岁修工程于1950年3月底全部完工。4月2日按照都江堰传统习惯举行了开水典礼。

  这说明现代化改造之前的都江堰,维修的工作量非常大。  

  即便维修频繁,都江堰也没有能逃脱多次被洪水冲垮、溃决的命运。只不过由于都江堰工程的本质不过是一个引水用的渠道,结构简单,水毁之后很容易被修复,所以,溃决之后,影响不大,而且很快就能被修复。

  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我们使用现代的混凝土材料对都江堰进行了彻底的修复改造之后,都江堰才彻底摆脱年年损坏、年年维修的命运,真正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水利工程。此外,都江堰毕竟只是一个引水工程,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人们对水资源时空分布矛盾的解决无能为力。也许正是因为此,人们在建造都江堰之后还建造了祈求神灵保佑的二王庙。寄希望用迷信的的办法解决洪水和旱灾的根本问题。

  世界上从来也没有一个工程就能完全、彻底的解决所有洪涝灾害问题的好事。更何况都江堰工程本质上只是一个分水、引水的设施,在水量不大的情况下,通过四、六分水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水量,但是,对于较大的洪水和干旱,都江堰的分水装置和引水渠道,不具备任何调节能力。 

  因此,所谓都江堰:“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的传说,根本就不符合事实。从成都地方志中查阅都江堰渠首的灌县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都江堰建成之后,灌县并没有像传说中的那样,彻底的摆脱了洪涝灾害。而只不过是相对原来的每年都遭灾的情况有所好转。灌县志中有明确资料记载的洪涝灾害,仍然非常频繁。仅仅自1881年至1986年的105年当中,发生洪涝灾害的就有43次。并且多次发生都江堰溃决和水淹成都的惨剧。对于缺水干旱,分水、引水工程的作用更是无米之炊。据灌县志记载平均每十年都江堰就要遭遇一次干旱。有文字记载的严重干旱分别发生在:1095、1136、1173、1201、1488、1495、1806、1929等年份。近代的1940、1949、1963、1972、1978、1980年也都发生了较严重的干旱。

  也许是因为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有利于开展旅游的需要压倒了一切。所以,某些宣传不免会言过其实。不过,面对四川成都地区如此严重的水资源问题,我们如此大力宣传的都江堰神话,一些公众很难理解为什么一定还要在岷江上修建紫萍铺等一系列水库。在都江堰神话的掩盖下,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如果没有紫萍铺等现代水库的调节,成都平原几年一淹的命运不可能避免,像2006年的川渝大旱可能又是一场横尸遍野、赤地千里的严重灾难。因为,在大旱之年只有二王庙没有水库水源的都江堰,引水作用等于零。真正能够代替都江堰二王庙里的神灵的,是用科学方法调节水资源的紫坪铺等水库。然而,它却身背骂名。就连我们的某些环保官员,也因为不了解情况,公开批评紫坪铺水库的修建“让世界文化遗产死掉了”。

  相对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古代的都江堰工程确实非常伟大,也是我们国家古代文明和水利工程史的骄傲。但是,我们不能把一个传说过于神化,更不能把一些虚构的事实,作为一个反对现代文明的“典范”。

  都江堰灌渠由初创时的七十万亩、明清时的300万亩,建国初期的282万亩,至今天已经增加到1000万亩以上。成为中国第一个实灌面积突破千万亩的特大型灌区。其工程体系包括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型水库。现有干渠55条2437km,水闸998座,隧洞334座,大、中、小水库337座,总蓄水能力已达15亿m3。可见古代文明的延续,正是由于一系列现代工程的保障。单独的都江堰一个灌渠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需要有大量的其它工程(特别是储水工程等)的配合,才能发挥出作用。例如,紫坪铺水库建成之前,成都市的府南河臭气熏天,现在经过改造,再加上有了水库的供水保障,情况已经大不一样了。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并不是想要否定古代文明的伟大成果,而是要求我们自己能保持清醒的科学头脑,秉承实事求是精神,不惟上,不唯书。只惟实。否则的话,你很可能会得到今不如昔,甚至要反对现代文明的错误结论。

  3.2、如何认识人定胜天与敬畏自然

  现在,社会上“敬畏自然”的说法很时髦。已经出版了不少这方面的专著书,基本上都是在批判过去的“人定胜天”之后,对敬畏自然大加赞颂。

  这两个口号,如果能正确的理解,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如果盲目的宣扬,又都有可能给科学素养不高的人造成严重误解,做出不利于社会发展的蠢事来。

  人定胜天、敬畏自然,接受与否要注重看内涵

  世界的万物都是在与自然界其他生物的竞争中生存、发展的。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使得任何物种如果没有战胜竞争对手的勇气和力量,它就无疑的要被自然界淘汰。作为生物之一的人类本身,表达某种战胜一切竞争对手和改造自然的信心和意念,实际上也就是一种“人定胜天”的愿望。人们有这种愿望错了吗?当然没有错,相反,正因为有了这种愿望,才使我们与其它动物有所区别,也才有了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当然,如果我们片面的认为,人类最终能够“胜天(战胜自然)”那就错了,就会犯错误,就要失败。

  曾几何时“人定胜天”的口号也和今天的“敬畏自然”一样时髦。大跃进年代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正确性。直到今天我们遭受多次挫折之后,我们才认识到“人定胜天”思想的片面性。改革开放之前,为什么我国没有一个清醒的知识分子站出来反对“人定胜天”呢?(包括有着科学的良心之称的黄万里这样的专家)我觉得不是因为我国的知识分子都相信人定能胜天,而是觉得这个口号,作为一种改造自然世界的决心和意志的表达,不仅没有什么坏处,甚至都不能说是错的。

  况且,人定胜天的情怀,也屡屡得到了证实。倡导人定胜天的毛泽东,赋诗说过“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憧憬说过“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也曾大胆放言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不能否认,在他去世后多年的今天,他当年这些表达了“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都一一实现了。当然,这并不代表毛泽东就相信一定能胜天。例如,三门峡工程失败之后,毛泽东也曾说过“不行,就炸掉三门峡”。这足以说明,毛泽东自己也知道,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的话,人是不可能胜天的。

  由于对人定胜天的矫枉过正的批评,我们今天对于敬畏自然口号的追捧,会不会正在重复着当年迷信“人定胜天”的历史呢?我们很多数人可能认为“敬畏自然”只是要强调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尽量要做到可持续。但是,我们也确实不能否认还有不少人认为“敬畏自然”就应该,停止人类主动改造自然的“霸道”行为,甚至就应该清算“科学”和人类文明所造成的一切“罪恶”。辩证的看,保持适度的敬畏,并不等于一定要敬畏自然;就象具有战胜竞争对手和改造自然的决心和愿望,并不能够代表相信“人定胜天”一样。应该说,有必胜的决心和愿望和对自然保持适度的敬畏都是正确的。然而,绝对的“敬畏自然”和“人定胜天”一样,都是一种极端的态度,也是一种不科学的口号。

  “敬畏自然”还是要“改造自然”?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核心问题。随着社会现代化副作用的逐渐显现,人类的环境意识不断地增强。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得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我国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们对过去种种失误的反思,在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社会的潮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提倡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当前社会的一种主流意识,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由于我国社会的的整体科学素养不高,同时也出现了一种否定人类文明的极端思潮。

  现在社会上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以敢于对“科学”和“改造自然”持一种否定和批评的态度为时髦。他们认为“科学”是破坏自然的恶魔;人类与自然要想和谐,就不能对自然界有任何的“不敬”的改造行为。由于他们的这种说法,经常会拿出一些社会现代化中出现的不良副作用作为论据,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非常有诱惑力。以至于当我们的反思“人定胜天” 的口号的时候,很多人又在走向人与自然关系的另一个相反的极端-----“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常被解释为反对盲目地改造自然、控制自然。但是,到底反对的是什么,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理解。如果你反对的仅仅是改造自然活动中的盲目性,那么毫无问题。因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是一切生物的生存本能,人作为一种自然界的动物,当然也不会例外。

  但如果你仅仅做到这一点,而不能甚至不敢去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话,那你还不能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我们的祖先,就是因为敢于作出各种改造自然的尝试,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人类文明。
如果你的敬畏,反对的就是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那么你的这种敬畏,就必定导致反科学和反人类文明的倒退。

  人与自然的和谐就需要敬畏自然吗?

  也有人强调“敬畏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拯救地球。然而,我认为能和谐与否,并不取决于你自己的意愿、态度。

  例如,印度洋发生的大海啸夺走了20多万人的生命,让数以亿计的生灵涂炭。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这个无情的杀手,并不会因为我们是否敬畏它,而产生一丝一毫的怜悯。

  在我国历史上,为了让黄河不泛滥,盖庙求神,烧香磕头,甚至给河婆娶妻的敬畏活动,从来也没有断过,但是,结果怎么样呢?几千年来黄河一天也没有怜悯过敬畏它的人们。三年两决口,十年一泛滥,百年一改道,数以万计的敬畏者成为白骨。然而,到了解放以后,我们不再敬畏,而是通过工程措施大胆的改造黄河、控制黄河,使它彻底的结束了任意肆虐的历史。这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主观愿望不能代替客观现实。和谐只能是我们的目的,而绝不能把它当成一种手段。如果你一相情缘的把和谐当成手段,那大自然决不会因为你的态度,就对你网开一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是一样。光使用和谐的手段,决不可能达到和谐的目的。在国际上,是不是我们国家自己不要军队了,国际上就能和平了呢?在国内,是不是我们取消了监狱、警察,社会就和谐平安了呢?不可能吧?

  所以,和谐只能是目的,不能作为手段。同理,仅仅依靠敬畏自然的态度,既不可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也不可能拯救地球。

  反之,相信用科学的态度来“改造自然”并在某种程度上积极的“驾驭自然”之后所创造出人类文明,却能让人类走向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明天。例如,今天的黄河不再泛滥。就是我们不再敬畏,而是积极的改造自然、控制自然的努力结果。

  拯救地球需要靠科学发展还是敬畏自然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里面我们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包含“努力控制自身行为,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不必要的消耗”。相比之下,提倡科学发展观与“敬畏自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控制自身行为,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不必要的消耗”的目的和动机是“以人为本”。而敬畏自然的人“努力控制自身行为,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不必要的消耗”的目的和动力,则是为了要实现他自己“敬畏自然”的心愿。

  我们并不能完全否认,敬畏自然的理念也可能会促使某些“道德特别高尚”的人会自觉地“努力控制自身行为,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不必要的消耗”,但是,我们不免也要怀疑,在物竞天择的进化规律面前,在当前生存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有多少人声称“敬畏自然”的人,不是口是心非,或者是对人不对己的欺骗。

  我也不相信,有多少人能为了某种敬畏自然的情怀,而肯放弃现代化的文明的享受。现实当中很多宣扬敬畏自然的人,往往不是为了约束自己,是为了理直气壮的阻止别人享受现代文明的权利,以便让自己更长久的享受奢侈的生活方式。例如,世界上叫喊“敬畏自然”调门最高的环保精英,美国的前副总统戈尔,自己一年却要消耗20多万美元的电力,这恐怕就是对敬畏者最好的诠释。

  环保可以是要求别人约束消费的政治口号。很多发达国家的极端环保组织,其实,也就是这种目的。因为,他们很清楚地知道,这个地球的资源,决不可能让全世界所有的人都享受和他们一样奢侈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因此,只有让世界保持不平等,让一部分人永远处在贫困中,他们才能更长久的享受下去。不信大家可以去观察一下,所有虚伪的极端环保人士,有没有一个是来自贫困地区的贫困者?
所以,诚实的人,不是极端自私的人都应该赞同用科学发展的方式,“以人为本”的解决人类发展与地球资源的矛盾。而不是用“以自然文本”的借口约束一部贫困人口的合理需求,寄希望于人类文明的停滞和倒退。

  发展道路取决于主观意愿还是客观现实?

  当前由于世界人口的爆炸,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我们都知道,乡间别墅肯定比单元公寓更符合原生态,更有情调。我们也知道有机食品比化肥农药更有利于健康。但是,世界当前的现实,毕竟已经不容许我们都去住别墅,都吃有机食品。某些极端环保人士,喜欢大义凛然的批评现代农业过多的使用了农药和化肥。他们甚至可以在某一处偏僻的农村,搞出一个生态示范村,来证明他们的环保理念有多么的高尚、可行。但是,实际上很多地方的农民使用农药化肥,不是因为他们愿意多花钱、愿意被污染,而是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迫使他们不得不这样做。

  据我所知目前世界上至少还有两个地方基本上不怎么使用农药化肥。一个是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一个是没钱买化肥农药的朝鲜。这两个地方目前的生态环境都还不错。但是,在澳大利亚,由于人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并不很尖锐,人们能在享受着自然的同时,也享受着现代文明。而在朝鲜很多人则不得不依靠国际粮食援助才能维持生存。 

  很多到朝鲜去旅游的中国人,都会在羡慕朝鲜的绿水青山的同时,看到田间有很多可以住人的简易窝棚。没有在农村挨过饿的人,恐怕不会知道那是干什么用的。但我知道那是看护农作物的,因为人一旦饿到了一定程度,很可能会偷地里的农作物充饥。

  至今,还有人埋怨我国的改革开放错了,抱怨我国的绿水青山少了,环境污染多了。埋怨我们没有能摆脱国外先发展后治理的路。我倒是觉得,在发展问题上,我们也不能搞唯心主义。今天的朝鲜和澳大利亚,也许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世界上没人愿意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但是,这也许不能以我们自己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如果,你们那里的自然条件非常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没有那么尖锐,你确实是有可能走出一条既不用污染,也能发展起来的道路。但是,如果你的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那么,先污染后治理的路,也许就是不可避免的,除非你像朝鲜和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之前一样,让人民始终处在饥寒交迫中。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是由先污染后治理,发展起来的,伦敦曾经是著名的雾都。日本爆发过严重的佝偻病。德国的莱茵河,到本世纪初时还不能下河游泳。而现在,不仅那里的自然生态恢复良好,而且据说螃蟹都已经多得成灾了。目前我们国家的很多地区,也正在经历着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过程。尽管此前我们每天都在高喊,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是,我们仍没有逃脱这一命运。

  我们不禁要问,经济发展之路,到底是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意愿,还是取决于人口与自然资源的现实呢?承认这一客观现实,不是别的目的,而是针对我们已经发生了的严重的污染,当务之急是要用加速发展来治理。

  最近,党的十八大报告已经明确了环保的重要。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已经针对当前的现实,提出了“保护优先”。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我们历来都是提倡“开发与保护并重”吗?怎么现在变了?没变。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工作重心。过去,为了脱贫和解决温饱的问题,我们不是曾明确的提过“发展是第一要务”。今天当我们的经济已经接近了“小康”,发展也已经造成了严重污染的时候,我们确实到了应该把治理污染放在重要的位置的时候了。这就是“先污染,后治理”。如果现在还不这样提,那就是“先污染,不治理”了。

  四、水电发展呼唤高素质的水电人

  鉴于水电开发对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发达国家水电开发已经基本开发完结的现实。所以,上个世纪末的一段时间国际上对于水电开发的争议也特别大。一些发达国家的极端环保组织,为了抑制欠发达国家的发展,不仅散布过大量的水电破坏生态的错误信息,而且还特别喜欢培育和资助一些反对水电开发的环保组织。所以,在欠发达国家中的反水坝、反水电环保组织,特别活跃。有关水电开发的误导宣传也特别多。我们前面提到的都江堰传说,和对敬畏自然极端膜拜,都与反水坝、反水电极端环保组织在我国的积极活动有关。

  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我们的环保目的是科学发展的以人为本,而不是要制约落后地区的发展,保持社会不平等的一种借口。

  当前,社会上那种把环保当成哗众取宠的手段,和把环保宣传当成阻碍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的借口的极端环保和伪环保,即是我国科学发展的绊脚石,也是阻碍我国水电发展的巨大障碍。

  例如,如果怒江那里没有人几十万人生存,我们也赞同不急于开发怒江。但是,如果我们眼看着那里的百姓,正在贫困中挣扎,而在他们脚下奔腾让他们与世隔绝的怒江水,能让他们每个人坐在家里每年就相当于生产出100吨煤炭。然而,我们的一些人为了让自己敬畏自然的意愿得以实现,宁愿让几十万人在贫困中挣扎,这是我们难以接受的。

  更何况怒江水电开发之后,不仅每年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一亿吨,而且,还相当于把5000万吨的煤炭资源留给了我们的后代。由此可见,无论从当前的代内公平,还是今后的代际公平来看,尽快开发怒江水电都是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精神的。

  这仅仅是一条怒江的情况。我国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大约相当于每年13亿吨煤炭,截止到去年年底,我们仅开发利用了3亿多吨,目前我国每天流失掉的是本可以留给子孙后代大约相当于4万多节火车皮的煤炭。如何让这些宝贵的资源不再流逝,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我们这一代水电人的责任、机遇和使命。 

  应该认识到:我们水库大坝、水电站的建设也要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目标。在一些人因稀少的地区,即使发生了洪涝灾害,可能还是滋润土地的好机会,所以,不建水坝也可能是对的。但是,对于人口稠密的地区,洪涝就是一场大灾难。

  所以,我们科学规划的水电开发不仅不是破坏生态环境,而且还是“以人为本”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最有效措施。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严重的水资源和能源问题,都需要我们水电人坚持“积极发展水电”的国策,担负起我们的历史使命。迎接好中国水电的机遇与挑战。

  结束语

  为了配合我们搞得好这次活动,我一方面给同学们介绍了,水电的可持续发展作用,以及中国水电的资源、水平和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又花了很大的篇幅,介绍了辩证的思维能对于一个合格的水电工作者的重要性。

  同学们,在大学里,几年的学习主要就是学习专业知识。这次搞的“水电人的梦想”的活动主要就是从理想、道德的高度,提高大家对水电的认识。然而,光有了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还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科技工作者。我们都知道,成功科学家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不迷信权威。

  而要真正做到“不迷信权威”,就必须要具备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和辩证的思维能力。
知识贫乏,又喜欢追求个人名利的人,一般都是赶潮流和哗众取宠高手。能够坚持真理、挑战权威的人,不仅要有为真理而献身的准备,也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作后盾,同时还要有极强的辩证思维能力,能够把问题看得透,说得清。

  我国的水电大家潘家铮院士就是这样的典范。他渊博的科学知识和献身水电的高尚情操,我们自不必说。因而他不仅在技术领域不迷信权威大胆创新,作出很多突破前人的重大贡献,而且还是我们水电人中反击伪科学、伪环保的一面旗帜。

  这是因为,我们水电事业有着一种其它行业少有的特殊性。它的社会进步作用极大,同时被极端环保势力妖魔化的程度也非常深。

  所以,对于我们水电工作者来说,光有高尚的情操和渊博的知识还是不够的。如果没有辩证的思维能力和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素养,坚持水电科普就不能让社会理解支持我们,也不利于坚定自己的信念,也就很难在工作中曾作出突出的成绩。

  所以,我特地在今天的演讲中例举了两个我认为值得探讨的话题。也可以说是挑战了社会上时髦的“观念”。是否有道理,同学们可以自己去思考,也许你认为我是错的,也许你会从中悟出某种道理,发现当前社会上还有很多类似误导公众的观念,需要我们去努力澄清。这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因为,如果不能澄清这些模糊的错误观念,让公众理解水电、支持水电,我国的水电事业就不可能健康的发展。

  以上观点,欢迎大家探讨!

  谢谢!



现场



现场



现场



直播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