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华能糯扎渡水电站的绿色升华
2012/9/10 8:53:46    新闻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人民网普洱9月5日电  (记者木胜玉)九月的普洱,温润而潮湿,亦如这一湾碧水蓝天,还有那些葱郁的丛林。2012年9月5日,记者来到位于澜沧江下游的云南省普洱市境内的华能糯扎渡水电站库区,进入电站的工区,一路上都是茂密的树林和盛开的五颜六色花朵,在库区放眼也是一片片绿色,一个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是如何做到这满目的葱郁的呢?带着疑惑和好奇,记者走访了华能糯扎渡水电站的工区、库区,也专门采访了相关人士和专家。

  据了解,华能糯扎渡水电站从进点筹建之初,便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环保水保方案,九大环境保护措施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为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持。电站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推进“国家环境友好工程”,“绿色电站”的创建,启动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专项监理工作,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水电模式,为我国制定绿色水电准则奠定了基础。

        华能糯扎渡水电站率先实施电站分层取水方案、率先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设施、率先实现生产废水生活污水“零排放”。迄今为止,华能糯扎渡水电站仅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就投入近7.9个亿元,后续相关投资还会继续。

  实施电站分层取水保护鱼类

  为减少水库下泄低温水对河流生态和鱼类繁殖的影响,电站在进水口工程建设中,进水口采用叠梁门多层取水方案,这样能有效提高引取表层水的保值率,比单层管道方案下泄水温最大提升4.3摄氏度,比双层管道方案提升2.8摄氏度,将有效减轻水库水温分层导致的下泄低温水的不利影响。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糯扎渡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局安全质量保护部戴成良告诉记者,目前,糯扎渡库区共有2个水温监测站,澜沧江共有8个,实时监测水温情况,保障正常水温,从而保证鱼类的产卵和生长。

  “两站一园”保护生物多样性

  华能糯扎渡水电站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地对库区周边濒危的野生动物开展救助,在占地15.1亩的野生动物拯救站中,各类野生动物在这里治疗、休养,与人类和谐共处。这些被收救的野生动物多为幼仔或“老弱病残”,有的是森林公安部门从偷猎者手中救下的,有的则是被当地群众发现后主动送来的,鳄鱼、猴子、黑熊等野生动物在这里惬意舒适的生活着……拯救站还设有动物野化区,帮助收救的动物适应“久违”的野外生活,然后在放生野外,让他们再次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网捕过坝实现上下游鱼类基因交换

  珍稀鱼类增殖放流,保护库区水生态平衡。为有效保护电站下游珍稀鱼类,糯扎渡电站有选择地对中国结鱼、云南四须鲃、中华刀鲇等鱼类进行网捕过坝。网捕过坝工作于2008年四季度实施,截至目前已进行了7期,累计捕捞放流鱼类共计4.7万尾。电站工作人员通过改进捕捞工具、调整困养区域及技术,提高了过坝鱼类的成活率,其中中华刀鲇保持成活72小时并成功放流,对下一步人工驯养增殖提供了较好的经验。2010年4月26日,占地面积16.66亩的鱼类增殖放流站建成投入使用。截至2012年7月,鱼类人工增殖技术研究工作已相继开展,其中叉尾鲇、巨魾人工增殖技术已经取得成功:叉尾鲇从2010年开始连续3年增殖放流3.4万尾,巨魾于2012年6月人工增殖成功,并于2012年7月成功放流5000尾,据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薛晨江介绍:国内外现今还没有关于巨魾成功实现人工繁殖的案例、文献,这意味着糯扎渡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巨魾人工增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首次获得成功。

  先进移植技术确保植物多样性

  2008年,华能糯扎渡水电站启动建设珍稀植物园工程,主要对库区珍稀濒危的蓖齿苏铁、宽叶苏铁等珍稀植物进行保护。电站珍稀植物园占地约100亩,其中珍稀保护植物园区40亩,珍贵植物园区10亩,苗圃15亩,珍稀植被抚育区36亩,各园区栽培相应的树种、配备适量草坪及少量当地观赏植物,尽显生机。 遮阳棚下,素来有“植物大熊猫”之称的疣粒野生稻也英姿勃发。疣粒野生稻是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濒危植物,具有巨大的基因利用价值,它不仅是开展水稻遗传育种和生物研究的物质基础,亦是粮食生产发展的宝贵财富。电站工作人员在库区淹没区发现了它,并小心翼翼地把它移植了回来,疣粒野生稻在这优越的温室里健康成长,一个小型的优良基因库正在电站落地生根。

  实现生产废水生活污水“零排放”

  华能糯扎渡水电站在施工过程中,对砂石加工及混凝土拌合系统生产废水处理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采用国内先进的DH高效(旋流)污水净化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质优于环评报告要求。同时,建设了4个生活污水处理站,中水全部回用于工区道路洒水降尘及工区绿化,其他主要工作面生产废水(如灌浆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等)均设置了三级沉淀池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实现了“零排放”。

  有了这些绿色措施,原来的疑惑已经全部解开,只是希望这里的碧水蓝天一直绿下去,绿到更远的未来。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