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求是:让三峡工程造福人民
2012/8/3 9:06:45    新闻来源:求是
  原文作者:陈 飞 
  
   三峡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它的成功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治水的百年梦想,铸就了水电建设的历史丰碑。目前,三峡工程已全面转入运行阶段,经济社会效益凸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水电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水电开发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随着经济社会加速发展,我国面临着水资源、能源、粮食、环境等诸多挑战。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首先,大力发展水电,有利于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的1/4。特别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导致供需矛盾突出,部分地区旱涝灾害频发。通过筑坝建库,将河流由不可控变为可控,对水资源时空分布进行优化调整,可以缓解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其次,大力发展水电,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我国水能资源总量位居世界首位,开发总量仅占技术开发总量的29%,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根据国家能源规划,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15%的目标,一半以上需要水电来完成。同时,水电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峰和储能两大重要特性,可以为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第三,大力发展水电,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灌溉农业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在占全国耕地面积45%左右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75%的粮食、80%以上的经济作物和90%以上的蔬菜。但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和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未来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水库防洪、排涝、抗旱、灌溉功能,有助于我国粮食生产实现稳产高产。

  第四,大力发展水电,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兴修水利,建设水电工程,积极主动进行生态修复,可以大大减少洪涝和干旱造成的生态灾难,这是最大的生态效益。同时,水电利用水的势能发电,生产过程不污染水、不消耗水、不排放有害气体和固体废弃物,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轻环境污染。2011年,我国水电发电量6626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19亿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98亿吨、二氧化硫597万吨、氮氧化物291万吨,环保效益巨大。

  二、三峡工程为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综合功能最多、工程规模最大的水电项目。历经70年勘测、设计、论证和17年建设,三峡工程设计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开始全面发挥防洪、抗旱、供水、发电、航运、生态、旅游、渔业等综合功能,有力地促进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峡工程提高了长江流域防洪减灾能力。三峡工程的全面建成,使江汉平原最薄弱的荆江河段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从而使长江中下游80万平方公里得到有效保护。2010年汛期,三峡枢纽经受了130年来有水文记录的第三大洪峰考验,削减洪峰量达30000立方米/每秒,累计拦蓄洪水266亿立方米,确保了长江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11年长江中下游遭遇大面积干旱,三峡水库累计为中下游补水220亿立方米,有效改善了中下游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紧张局面,为缓解特大旱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峡工程增强了我国能源保障能力。三峡水电站总装机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近1000亿千瓦时,每天发电量约为全国的1/30。截至2012年6月,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超过5600多亿千瓦时,分别送往华东、华中及南方电网,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以三峡工程为中心,已建设完成交流送电线路6519公里、直流输电线路2965公里,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三峡输变电工程,有力促进了全国电力联网和西电东送、南北互供格局的形成,提高了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

  三峡工程推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峡工程蓄水后,极大地改善了长江流域川江河道的通航条件,万吨级船队可从上海直达重庆,船舶运输成本降低1/3以上,能耗降低近2/3。蓄水以来,通过三峡枢纽的货运量年均增长13%,2011年突破1亿吨,长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三峡工程有力地促进了沿江经济发展。在三峡工程带动下,库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乡人均收入大幅提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提前了近30年。三峡工程已成为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三峡工程促进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三峡每年发电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14万吨,减排二氧化硫90万吨,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三峡工程从建设到运行,全面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开展中华鲟等珍稀鱼类的人工增殖放流。蓄水后的监测结果表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本没有超出原论证预测范围,库区泥沙及地质水质好于预期。可以说,三峡工程是一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工程。

  三、充分发挥三峡工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功能 

  管理好三峡工程,是全国人民的期盼。当前,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挖掘三峡水资源利用潜能,不断拓展其综合效益,使三峡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工程。

  不断优化水库调度方案。与初步设计相比,三峡工程的来水等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新情况和新变化,优化水库调度方案。在汛期,加强对中小洪水的调度和运用,实行汛期汛限水位动态化管理,在确保防洪安全的情况下实现洪水资源化利用。在汛末,争取早蓄水并适当抬高最高控制水位,以减少水库蓄水对下游影响,并注意在枯水期对下游进行补水。

  着力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能力。目前,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干支流控制性水库群正在逐步形成,对洪水、径流的调节作用日益显现。要树立全流域的时空观,建立统一的水资源数据信息系统,以三峡水库为中心对梯级水库群统筹实施联合调度,最大限度满足全流域防洪减灾、水力发电、通航运输以及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等需求。

  更加注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严格控制和削减库区污染物的排放,加强水库水质、泥沙监测,完善地质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实施河道整治等工作,尽最大努力做到兴利抑弊,最大限度减轻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维护长江健康,实现江河不老。

         (本文章摘自2012年《求是》第15期,作者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总经理)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