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地震一周年,抗震防灾学术会在成都召开
2009年5月12日,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年之际,在社会各界都在纷纷总结一年多来抗震救灾经验的时刻,《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会》在成都市京川宾馆的国际会议厅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河海大学和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主办,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水电规划总院等单位协办。
会议的目的在于组织来自全国的地震和水电专家学者对社会各界极为关心的水坝、水电站在地震中的安全问题,进行专门的学术交流讨论,盘点中国水电在地震中的表现,总结水坝、水电抗击特大地震的经验。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秘书长李菊根主持,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长周大兵首先代表学会讲话,四川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崔广义主任代表四川省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郑声安院长以及河海大学朱跃龙副校长分别致辞。
开会前全体代表首先对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一分钟。周大兵在讲话中强调“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流域,这些地区处于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质环境极不稳定的高山峡谷区,为强烈地震和地质灾害高发区。在地震带上建水库、大坝,一旦遭遇特大地震,如何保证不出现垮坝事故,如何防止造成次生灾害,地震高发区的水电建设的安全性到底如何,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在汶川大地震之前,社会各界争论很多,分歧也很大。但是,地震中,没有一座水电站的主要建筑物被震毁,没有一座水电站引发次生灾害,这绝不是偶然和巧合。事实证明,我们的大坝是安全的。”
四川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崔广义主任在讲话中首先感谢全国对四川人民的关心、关注、关爱和无私的援助,全国人民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水利水电战线对四川人民的支持和帮助。介绍了四川抗震防灾一些经验和体会,并希望本次会议的研究成果能为今后四川省的灾后重建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支持。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郑声安院长和河海大学朱跃龙副校长分别在讲话中对水电站抗震、震损调查以及灾后重建等方面的问题发表了看法,希望水利水电建设者继续发扬科学务实的精神,开发建设好我国的西南水电基地。
随后,来自清华大学张楚汉院士作了“汶川地震后我国高坝抗震标准问题”的学术报告;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林皋院士作了“汶川大地震中大坝灾害与大坝抗震安全分析”的报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李敏教授代表不能到会的陈厚群院士,介绍了“关于高坝大库与水库地震的有关问题”;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仁昆介绍了“沙牌拱坝经受了汶川强地震考验”的情况;河海大学水电学院李同春院长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汇报了“大坝及边坡抗震能力分析方法的思考的报告。
本次会议共有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水利水电设计、施工和管理单位的专家、学者150余名参加。通过交流讨论,会议代表一致认为:汶川特大地震影响波及全国,震中及周边地区震灾十分严重,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但我国的水电站在地震中的表现却令人惊叹,没有一座水电站的主要建筑物在地震中被震毁,没有一座水电站引发了次生灾害。这些现象的原因何在,非常值得我们从理论上加以总结。
目前我们在西南地区正在建设和准备建设一批200米甚至300米高的超高大坝、巨型水电站。小湾、构皮滩、溪洛渡、白鹤滩、锦屏、糯扎渡、拉西瓦、乌东德、大岗山等多项具有世界之最的巨型工程,都处在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这些巨型水坝水电站的抗震安全问题,仍然是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焦点,也是我们水利水电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挑战。
通过交流,代表们确信,本次会议的交流成果将会对我国未来的工程抗震起到重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张博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