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能源报 》( 2012年05月07日 第 18 版)
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可靠、经济及清洁的能源供应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之一,其发展战略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及环境友好。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从特定侧面与特定部门的观点来分析能源问题,往往在领域广度、时间尺度或空间跨度上有失全面。
当前国际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能源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煤、电、油、气、运的紧张状态出现得更频繁,持续时间更长,风险更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电力与能源》一书以科学发展观和大系统理论为指导,在国家战略高度上,从时空全局观点出发,将能源的普遍规律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该书基于资源禀赋、电力特性和能源发展规律,研究了中国能源的平衡问题及其输送特点。明确指出煤炭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中国一次能源的主角,而电能则是二次能源的关键,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到能源安全、电力安全和环境安全。随着化石类能源存量的减少,电能终将成为终端能源的主导形式。这不但反映了经济发展方式及民众生活质量的改进,提升了环境保护和社会文明,有助于减轻化石类资源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也有利于更深层次地提升各种化石类资源的利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电力为中心的“大能源观”的概念,将电力及一次能源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该书并没有回避敏感的煤电运问题,而是基于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原则,论证了能源的协调及输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代能源综合运输体系”的概念、构建和优化,提出了“一特四大”(特高压电网、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这些创新观点围绕着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从一次能源端、用户端、能源输送等环节论述了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体系。
在该书的启发和指导下,我(书评者)的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各种广义阻塞之间的交互机理,将阻塞的讨论范围从狭义的输电能力扩展到一次能源、排放、自然环境、资金流、信息流及监管等环节。在广义阻塞框架下对物理系统、电力市场、排放市场、自然灾害等环节进行交互的动态研究,以跨学科视角揭示电力与相关领域间的交互机理,协调好不同时间尺度的目标。相信沿着这个方向持续努力,对未来的电力安全、一次能源安全、环境安全的顶层设计会有很大益处。
中国工程院院士艾兴:以制造业为主体的我国工业在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有很大比重。大力发展和有效利用多种多样的能源,对促进我国从工业大国发展为工业强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电力与能源》一书思路新颖,观点明确,内容丰富,分析深透,作者从国际能源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和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与战略转型的必然要求出发,提出树立“大能源观”,坚持以电力为中心,实施“一特四大”战略,充分发挥电力发展在中国能源战略的关键作用,把电力作为能源平衡的重要支撑,着力发展连接大电源基地和重要负荷中心的特高压电网和坚强智能电网,为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和全国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提供坚强的电网平台,有效破解能源发展瓶颈,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文兴:当前,能源的开发利用对自然环境、气候变化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影响。煤炭产量、油气产量受到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的限制,提升潜力较为有限,保障能源供应的压力巨大。《中国电力与能源》一书立足于国际能源格局深刻调整变化、我国能源发展面临复杂挑战和战略转型机遇的时代背景,提出了“大能源观”的概念,阐述了坚持以电力为中心的战略思路,提出把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作为推动能源绿色发展的战略支点,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入和消纳能力,将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转化为电能,实现大规模开发、远距离输送和高效率利用,具有重大的环境价值。
(薛禹胜 艾兴 王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