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水暖系民心--华电金沙江中游探索“16118”移民安置新思路
2011/12/29 8:44:42 新闻来源:中国能源报
本报记者 胡学萃 《 中国能源报 》( 2011年12月26日 第 19 版)
图为九河移民安置点及搬迁前后对比。
从唐古拉山山脉中段格拉丹东雪山,一路奔腾浩荡3479公里的金沙江,落差达到5100米。这是一座天然的水能资源宝库,仅中游(云南石鼓至四川攀枝花雅砻江口)564公里河段,落差就达到838米。
按照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开发方案,以最上一级龙盘电站为龙头,下游依次开发两家人、梨园、阿海、鲁地拉、龙开口、观音岩和金安桥。这个总装机为2058万千瓦的金沙江中游水电集群,连同下游(雅砻江口至四川宜宾)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和白鹤滩4个巨型电站,以及金沙江上游(青海玉树巴塘河口到云南迪庆奔子栏)一起,总装机容量为7831万千瓦,位列中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之首。
在这样的地方建设水电站,一举一动都关系着中国水电事业的兴衰荣辱。为此,以华电集团为首的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主体,正在探索前所未有的新思路。比如,打破原有的众多业主各自为战的模式,由华电集团控股33%,华能、大唐、汉能控股、云南省投资公司分别以23%、23%、11%、10%的方式组建流域公司——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中公司”)。
采访期间,记者得到一本巴掌大的土黄色中英文版小册子。这本小册子,用农民能看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阐释了金中公司正在积极实践的“16118”移民安置新思路。金中公司总经理高盈孟告诉记者,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金沙江中游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省政府2007年正式印发《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移民安置补偿补助意见》即“16118”移民长效补偿安置方式以来,老百姓们真真正正地过上了好日子、踏实日子。如今一本小册子在手的移民,对自己该拿到手的补偿门儿清。
所谓“16118”,大意是:立足一个长效补偿机制、实行六种安置方式并举、建立一项库区发展资金、享受统一后期扶持政策、采取八条移民安置措施。
这样的探索有没有收到好的效果?移民对这种方式是否认同?带着疑问,记者来到移民安置点实地采访。
九河亲历:
搬出来的人能稳得住吗?
九河移民安置点位于玉龙县九河乡九河村,距古城丽江70公里、距剑川县城14公里。据金中公司分管移民工作的副总工徐粤介绍,当初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移民安置点,颇费了一番脑筋。九河镇移民安置点,地处两个县的经济结合部,属于区域经济中心,是玉龙县的南大门。安置点于2006年筹建,总投资近9000万元,已经安置梨园、阿海和金安桥三座水电站的移民167户670人。
12月14日下午3点,记者沿着214国道来到九河镇移民村——九安村。
九安村,取“长治久安”之意,安置了纳西、普米、傈僳三个少数民族的移民在此安居。九安村白色的牌楼以及牌楼前的一方广场就在214国道边上,这方广场是金中公司考虑到少数民族的集体歌舞习惯而开辟的。现在,这方广场成了九安村村民集体活动的舞台。
站在广场中央,记者看到广场右侧是排列整齐的白色庭院,屋顶装上了太阳能。广场左侧是一片未开垦的空地,纳西族人和顺林和他的媳妇赶着牛群归来。一头小黄牛淘气,把脑袋伸到桶里出不来,抓狂地左奔右突,和顺林媳妇拿着鞭子试图替它解围。两个村民抽着烟闲聊,见到这光景,也禁不住哈哈大笑。
和顺林指着广场边上的一户庭院对记者说,那个屋檐下挂着玉米棒子的就是他的家。和顺林告诉记者,他家一共7口人,一年累死累活刨下来刨不了几个钱。虽然他在村子里是个能手,种过香料,但销路不太好。
和顺林说,他作为第一批搬进来的移民,当初心里是很忐忑的。现在4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移民和原住民相处融洽,许多年轻人也在这里认识结婚。
所谓“16118”,最大的改变,就是改过去“实物补偿”为以货币为主的多元补偿,改单一的“以土安置”为充分尊重移民意愿的“多渠道安置”。
据了解,这里的村民原来人均年收入3000多元,现在每年领到的货币补偿都超过了原有水平。此外还有人均5分地可以种些蔬菜自给,腾挪出来的时间和劳力可以去打工。颇有生意头脑的和顺林搬到这里后,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又做起了贩牛的买卖。
在214国道上方约50米的山上,正在修建大丽高速(大理至丽江),这条每公里造价接近一个亿的高速公路,成了包括朱站东在内的九河村村民赚钱的新门路。
今年49岁的移民朱站东,原来住在属于阿海电站水库淹没区的江旺村。现在他和媳妇到这条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上打工,干了40多天,就有了近4000元的收入。
朱站东告诉记者,他家原来的主要收入靠种地,现在每人每年发放的移民补偿补助,已经意味着不用种地,就达到了原有的收入水平,再加上外出务工的收入,家里还是比原来宽裕多了。
九河大考:
如何让移民致富?
“16118”政策的核心指导思想,就是建立长效补偿机制,这不仅包括前期补偿补助,还包括后期的产业扶持和库区开发性移民。
如今,水电建设中,移民安置投资占水电开发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大,平均比例为20%,有的甚至超过了一半。其中,重中之重还在于后期产业扶持和实现库区移民可持续发展这个关键环节上。
记者在村子里转的时候,发现一块高大的广告牌耸立在国道边上,上面写着:丽江雪桃。
按照当地政府和金中公司的设想,为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准备在此建设雪桃种植基地,带动当地移民百姓致富。
此外,玉龙县政府正在制定相应的库区移民产业扶持规划。记者从玉龙县政府的一份材料中了解到,玉龙县正拟全面实施包括塑料大棚、能源替代、规模养殖基地、经济示范田、林果蔬菜、旅游等在内的产业扶持方式。
徐粤告诉记者,在九河镇这个地方,利用现有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及农田水利配套设施,搞塑料大棚,种水果、蔬菜、花卉都是可行的方案。另外,在这里还可以发展平原经济,如开展木耳、菌类的种植,但这些作物种植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这就需要对农民先行培训。“公司为考虑到将来这一块的发展,也配套了移民培训费。”徐粤说。
50岁的农民朱海军正盘算着,因为水电站的建设,村子通县城的道路正在铺成柏油路,他种的芒果就可以卖到县城去,再也不会因交通困难烂在地里。
据了解,为了让搬迁移民能够逐步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金中公司配合云南省发改委、省移民开发局组织国内20余名专家学者,在历时近9个月的研究后,制定了《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库区及周边优势产业与移民可持续发展规划报告》。
按照规划,通过采取政府+公司+农民经济组织等运作模式,利用缴纳的库区基金统筹用于发展库区特色产业,巩固发展种植、养殖业和特色经济林;积极引导发展保鲜、贮藏、加工、运销等产业链,着力扶持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扩大移民安置区的对外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库区主导产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切实让移民享受水电开发带来的实惠,逐步致富。
此外电站投产后,还将缴纳库区基金,用于统筹后期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从九河镇出来往丽江市走,途中会经过老君山国家公园和拉市海自然保护区。玉龙县政协副主席、九河移民安置点指挥长杨永宏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探索如何结合这两处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移民们兴办客栈、农家乐等旅游服务项目。
随着采访的深入,“16118”移民补偿安置方式逐渐清晰。自从2007年7月“16118”实施以来,金沙江中游水电站移民不仅住房条件得到改善(每户160平米砖混结构庭院式住宅)、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并享有与电站运行年限相当的基本生活保障金(长效补偿费+公积金收益+后期扶持费,老者去世后由子女继承),每户移民还将分到移民公积金、并享受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子女上学、养老等福利。
据了解,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移民总数为15万人,占云南全省2020年大中型水电工程建设规划移民安置总数的1/3。“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我们将通过水电开发,让当地移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和谐共赢。”这是华电集团总经理云公民代表华电集团向移民们做出的庄重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