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德班不是终点
2011/12/14 8:29:24 新闻来源:中国能源报
姜克隽 《 中国能源报 》( 2011年12月12日 第 01 版)
12月9日,德班气候变化谈判进入最后一天。目前局势仍不明朗,几个关键问题仍需要在最后一天的部长级会议上做出决策。但是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一些国家和地区表明了态度,最后决议已经处于拂晓阶段。
我将这次德班气候变化谈判定义为工作会议,它要解决哥本哈根以及坎昆所达成协议的相关议题。坎昆会议留给德班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是长期排放目标和近期减排目标,从气候变化减缓角度来说,这将是一个核心。每一次气候变化大会的谈判都会有一些争执不下的议题,德班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京都议定书第二期、资金问题以及减排目标。
京都议定书第二期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坚持京都议定书第二期,而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已经明确表示不会签署协议,这使得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核心议题。中国坚持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坚持双轨制,这得到了基础四国中其他三国的坚定支持。到今天,欧盟原则上同意加入京都议定书第二期,但同时表示要求其他国家接受欧盟提出的德班路线图,也即希望大会为2012年以后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确定路线图,要求主要排放国接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协议。欧盟表示,即使在其他发达国家不接受京都议定书的情况下,其也将推动京都第二承诺期,这为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实现打下了良好基础。对于目前表示不加入的一些国家,还需要谈判以及中国和印度等大国的一些让步,来促使它们加入。
在德班,已经有消息表明,中国可以考虑接受一个长期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目标,而且这个约束目标可能是总量控制,这已靠近欧盟的提议。这些表示是非常积极的信号,对促进德班气候变化谈判的成功提供了很好的信息。尽管对于这种信息,基础四国的想法并不一致,但其并不影响基础四国观点的统一。中国的这种信息,可以说是在引领未来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减排国际合作的方向。中国经济发展比较快,排放量大,从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角度来看,可以在自身能力许可的情况下,往前多走一步。这种情况可能说服原来一些表明不加入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国家转变态度。
因此看来,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似乎已经很有希望。即使在一些国家退出的情况下,如果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协定,也是一个很好的成果。这样的成果表明,国际减排行动进一步深入和持续。对于不加入京都议定书的国家,则有可能采取其它的协议的方式对其减排进行约束,如哥本哈根协议。因此,这次大会之后,基本主要国家都可以纳入一个减排框架内,只不过比以前的京都议定书更为复杂,在不同的框架下进行。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美国,到目前为止,美国连哥本哈根协议下的承诺都没有得到国内的法律支持。美国有可能再次回到京都议定书承诺时的状态,哥本哈根协议里的目标仍会被美国国内的批准程序所忽略。但是,在德班之后,美国将成为唯一一个游离在国际减排框架之外的主要排放大国。
对于资金机制,到现在,似乎与会者已经接近就成立绿色气候基金的框架达成一致意见。发达国家已经承诺将在2020年之前,每年筹集多达1000亿美元的长期融资。然而有人认为,资金从何而来、如何分配还没有说法,这仍然仅是一个框架,没有实质性内容。但是,这样的框架应该是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在就针对如何出资以及如何分配提出具体意见并不现实。有了这样的框架,随后就可以启动相关进程,落实这些协议。
因此,作为一个工作会议,德班应该是可以实现其目标的。德班会议是一个中间进程,它既要实现哥本哈根、坎昆的各项协议内容,同时也要开始新的征程,朝着全球进一步实现长期减排目标的各种框架的启动向前进。哥本哈根之后,一个很好的信号是各国开始更多合作,而不是争议,坎昆已经有比较好的体现,德班大会虽然有争议,但大家更多在协商。
对于中国来说,也进入了另一个转折点。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资金实力相对较强,低碳产业发展已经走在在全球前列,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由于近两年金融危机,我国的排放在其它主要发达国家的排放已经出现下降的情况下仍保持快速增长,因此,我国需要确定一个更加激进的温室气体减排战略。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市场扩展技术之时,也有必要引领全球减排,并在全球国际合作谈判中采取更加积极灵活的方式。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研究中心研究员)
12月9日,德班气候变化谈判进入最后一天。目前局势仍不明朗,几个关键问题仍需要在最后一天的部长级会议上做出决策。但是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一些国家和地区表明了态度,最后决议已经处于拂晓阶段。
我将这次德班气候变化谈判定义为工作会议,它要解决哥本哈根以及坎昆所达成协议的相关议题。坎昆会议留给德班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是长期排放目标和近期减排目标,从气候变化减缓角度来说,这将是一个核心。每一次气候变化大会的谈判都会有一些争执不下的议题,德班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京都议定书第二期、资金问题以及减排目标。
京都议定书第二期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坚持京都议定书第二期,而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已经明确表示不会签署协议,这使得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核心议题。中国坚持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坚持双轨制,这得到了基础四国中其他三国的坚定支持。到今天,欧盟原则上同意加入京都议定书第二期,但同时表示要求其他国家接受欧盟提出的德班路线图,也即希望大会为2012年以后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确定路线图,要求主要排放国接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协议。欧盟表示,即使在其他发达国家不接受京都议定书的情况下,其也将推动京都第二承诺期,这为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实现打下了良好基础。对于目前表示不加入的一些国家,还需要谈判以及中国和印度等大国的一些让步,来促使它们加入。
在德班,已经有消息表明,中国可以考虑接受一个长期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目标,而且这个约束目标可能是总量控制,这已靠近欧盟的提议。这些表示是非常积极的信号,对促进德班气候变化谈判的成功提供了很好的信息。尽管对于这种信息,基础四国的想法并不一致,但其并不影响基础四国观点的统一。中国的这种信息,可以说是在引领未来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减排国际合作的方向。中国经济发展比较快,排放量大,从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角度来看,可以在自身能力许可的情况下,往前多走一步。这种情况可能说服原来一些表明不加入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国家转变态度。
因此看来,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似乎已经很有希望。即使在一些国家退出的情况下,如果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协定,也是一个很好的成果。这样的成果表明,国际减排行动进一步深入和持续。对于不加入京都议定书的国家,则有可能采取其它的协议的方式对其减排进行约束,如哥本哈根协议。因此,这次大会之后,基本主要国家都可以纳入一个减排框架内,只不过比以前的京都议定书更为复杂,在不同的框架下进行。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美国,到目前为止,美国连哥本哈根协议下的承诺都没有得到国内的法律支持。美国有可能再次回到京都议定书承诺时的状态,哥本哈根协议里的目标仍会被美国国内的批准程序所忽略。但是,在德班之后,美国将成为唯一一个游离在国际减排框架之外的主要排放大国。
对于资金机制,到现在,似乎与会者已经接近就成立绿色气候基金的框架达成一致意见。发达国家已经承诺将在2020年之前,每年筹集多达1000亿美元的长期融资。然而有人认为,资金从何而来、如何分配还没有说法,这仍然仅是一个框架,没有实质性内容。但是,这样的框架应该是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在就针对如何出资以及如何分配提出具体意见并不现实。有了这样的框架,随后就可以启动相关进程,落实这些协议。
因此,作为一个工作会议,德班应该是可以实现其目标的。德班会议是一个中间进程,它既要实现哥本哈根、坎昆的各项协议内容,同时也要开始新的征程,朝着全球进一步实现长期减排目标的各种框架的启动向前进。哥本哈根之后,一个很好的信号是各国开始更多合作,而不是争议,坎昆已经有比较好的体现,德班大会虽然有争议,但大家更多在协商。
对于中国来说,也进入了另一个转折点。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资金实力相对较强,低碳产业发展已经走在在全球前列,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由于近两年金融危机,我国的排放在其它主要发达国家的排放已经出现下降的情况下仍保持快速增长,因此,我国需要确定一个更加激进的温室气体减排战略。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市场扩展技术之时,也有必要引领全球减排,并在全球国际合作谈判中采取更加积极灵活的方式。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