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结构性电荒遭遇多地窝电迷局
2011/8/12 17:45:59    新闻来源:
 2011年8月12日     来源:北京青年报  

    针对目前东中部地区“电荒”严重,内蒙古、东北、西北等地却“窝电”不畅的矛盾,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表示,当前“电荒”不是真电荒,而是电力结构性矛盾导致的局部地区、季节性、阶段性用电紧缺。根据中电联的统计数据,今年华东、华中、华北和南方电网缺口较大,而东北和西北地区却分别富余1300万—1400万千瓦左右的电力。由于受限于当前跨区跨省线路的输送容量,已经无法将上述富余电力输送到东部缺电地区,形成“西部窝电东部电荒”的格局。

    王志轩表示,由于各地区电力结构不均衡,坑口电力因价格机制不顺畅,其比重正快速下降,发电有效能力较低的新能源发电比重正日益提高。近几年,西部地区电源装机容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增长强劲,但相应的电网建设却相对滞后,导致全国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严重受限,形成当下西部地区愁电多,东部地区愁没电的现状。

    据中电联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华东电力缺口在1500万千瓦,华北、华中、南方缺口均在500万千瓦左右;而东北、西北电力富余较多。如果综合考虑气候、来水、电煤供应等不确定因素,高峰电力缺口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内蒙古风电装机5年增63倍 

    内蒙古是我国外送电量最多的地区,到去年底全区已建成10条外送电通道,全年外送电量1064亿千瓦时,占全国跨省送电量的18%。中电联早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内蒙古风电装机容量为109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的33.10%,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位。

    来自内蒙古的信息显示,2005年底内蒙古风电装机只有区区17万千瓦,仅隔五年,其风电装机竟增长至1090万千瓦,增幅超过63倍。

    国家能源局测算,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5亿千瓦,其中内蒙古的风电装机将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三分国内风电装机容量的市场。不过在如此突飞猛进的“风电”扩张背后,却同时浮现难以理解的“4.95万千瓦现象”。

    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发改委早前曾有个规定,投资装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的风电项目须在国家发改委备案后,由地方政府核准审批。这让一些风电场投资商迅速摸准了“对症下药”的脉,有不少大型项目被拆分成若干个装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的项目,以方便于通过地方核准审批能及时上马,业界著名的“4.95万千瓦现象”由此产生。

    记者昨天登录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官网发现,2010年7月19日至8月19日,共有“商都吉庆梁二期内蒙古京能4.95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太仆寺旗头支箭风电场中国风电集团4.95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和“二连浩特风电场一期中海油新能源4.95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等三个“4.95万千瓦”项目获内蒙古发改委批准。有趣的是,后两者竟巧合地在同一天获批。

    据悉,内蒙古风力发电企业目前有上百家,但因装机容量增长过快,其风电装机已占内蒙古发电总装机的两成以上。有业内人士指出,内蒙古的煤电必须满足冬天取暖要求,在供热期需要用大量煤电换下风电,以便发电同时供暖。这就造成内蒙古每到供热期就会变成风电被迫“休息”,改用“火电”,这样的怪相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风电发展越快,反而亏损越多。

    ■电网建设滞后 
    电力外送受限

    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表示,内蒙古虽然电力资源丰富,但因没有远距离大能力的电力外送通道,其占全国24.3%的煤炭产量大部分只能依靠公路铁路外运,而占全国三分之一的风电装机能力却未得到有效体现。

    国家能源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尽管蒙东蒙西地区风电和火电资源丰富,但因地处偏远,建设电网的投资巨大。“电网建设的投资周期长,投资数额巨大,电网公司在偏远地区投资建设电网的积极性不高。”这位人士指出。

    电力资源与用电区域分布不均是当前国人不得不正视的现实。中电联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的大型水电基地多在西南区域,煤炭基地则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而电力需求又相对集中在东部和中部经济发达地区。如何将资源丰富地区的电力输送给缺电区域,是包括业界和专家近几年不断探讨的问题。为此国家电网早在多年前就提出利用特高压加大送电力度,缓解当前西部撑死东部吃不饱的用电不均衡现状。

    不过在特高压项目上,业界尤其是电力专家态度鲜明地分为两派。拥护者指这是比较好的能解决长距离、大功率输送电力的方式。反对者则表示,三横三纵的特高压输电线路规划投资总额超过5000亿元,是两个三峡的投入,输电还不如输煤。

    ■未来10年我国用电需求 
    仍将持续增长

    国家电网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未来10年我国用电需求仍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除了有效提高电力供应输送能力以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倡导合理用电、科学用电等多种举措应是未来全社会长期努力,缓解电荒的有效途径。

    一位长期关注电力行业的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你永远不可能找到一个可以解决当前电力矛盾的万能办法。我们在想办法解决长距离、多地集中资源输送电力的同时,也要倡导公众和企业节约用电的意识。即便是修建了特高压电网,如果公众和企业还没有及时调整不合理的用电方式,我们依然会面临电荒问题。”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