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职工到分局物资设备总监,从国内到国外,从内地到边疆,对郭国庆来说,入职19年,是与工地“相濡以沫”的19年,变化的是时间和年龄,不变的是那份坚守的执着与努力。2005年,走出校门的郭国庆来到云南那兰电站项目,开启了业在于精的成长历程,国内外十余个项目,坚定地在物资设备精益管理上深耕不辍,载责前行。 在基层岗位磨炼意志本领 2005年,怀揣着对社会的懵懂和对工作的期许,郭国庆独自乘坐南下的火车来到云南那兰。从小没有从事过体力劳动的他,被安排到土建队工作,每日跟钢筋混凝土打交道,扛钢筋磨破肩膀、浇筑混凝土腐蚀了脚掌,酷热难耐和繁重的体力劳动,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不安和迷茫,但面对家人与同事的鼓舞,一番考虑后,不服输的郭国庆还是选择了留下。随着深入参与项目,他系统了解了项目部的各项工作,快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向——物资设备管理。 23岁,郭国庆搭上前往边疆的火车,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行来到新疆车尔臣项目。刚到项目时,这里无路、无水、无电、无人烟、无通讯设备,同时还要面临高温、强紫外线以及沙尘暴等。回想起当时的情形,他说:“在外人眼中,车尔臣项目建设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偏不信,公司既然把我派到这儿,我就非在这干出点成绩来。” 早春时节,地处沙漠腹地的车尔臣项目沙尘肆虐,而项目所需的生活、施工物资几乎全部都是在800公里外采购。为了保证物资供应,他每天穿梭在附近城市的各个角落,有时候风沙太大,车子只能被迫停在路边,等到稍微能看见路了,他再继续行进在满是黄沙的路上,最终保证了项目物资的按时供应,为顺利实现各节点目标做出了贡献。 2018年,郭国庆来到郑州南四环项目,他接到第一个任务就是要全面铺开桩基施工。钢筋笼加工关系着桩基施工的成败,加工效率尤为关键。面对刚开始每天一幅钢筋笼的出厂量,郭国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加快生产进度,他直接吃住在加工厂,24小时蹲守。在他的努力下,钢筋笼的出厂量从每天一幅提高到每天不间断生产二十多套,为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使郭国庆变得更加沉稳老练,锻造了过硬本领。 在业务帮扶中锁定增效举措 2021年,郭国庆调到水电十一局基础分局物资设备科担任科长职务,从项目到分局对郭国庆来说是一个大的跨越,很多个夜晚他都在辗转中思考前行的方向,怎么让物资设备管理工作在项目得到足够的重视?怎么让物资设备工作做到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怎么才能真正帮助项目提升管理能力?为了将这些问题落到实处,郭国庆不敢耽搁,很快踏上了他的帮扶之路。 郭国庆在梳理贾鲁河项目物资资料时,发现其中一个表格的数据始终对不上,叫来项目人员进行询问。在郭国庆看来,项目上没有小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他让项目人员把贾鲁河开工以来所有物资资料拿到他的宿舍,一页一页翻、一点一点查。经过一个月的梳理检查,发现分包合同材料条款与分包队伍存在较大争议,后来经过明确双方责任,采取严控措施,有效遏制了风险。 这让郭国庆更深一步认识到帮扶的意义,帮扶必须“深”下去。广州白云项目是帮扶小组重点帮扶的项目,在帮扶过程中,他发现项目对分包队伍成本核算的意识还不够强,这样后期很容易和分包队伍产生纠纷。郭国庆针对项目实际与项目人员研究相应措施,要求物资人员每日收集分包队伍在材料使用、设备运转等发生的成本,严格要求项目一天一核算,精准掌握分包队伍每日成本消耗,并形成台账,为后期项目结算提供了详实准确的依据。 在履职尽责中体现担当实干 从踏上帮扶之路开始,郭国庆就没有了上下班和节假日的概念。白天睁眼就是工作,晚上躺下才算下班。每一个帮扶的日子都不能虚度,是郭国庆给自己定下的硬要求。 三年来,通过多次对贾鲁河一二期、峨汉高速、引江济淮、新疆哈密等项目精准帮扶,郭国庆在物资设备方面共出具报告33份,提出帮扶建议200余项。在帮扶过程中,他充分利用自己的业务知识、工作经验与管理人员深入探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改善项目存在的顽疾,为项目增效创收添加助力。“一旦发现问题了,如果不及时解决我的心一刻也放不下来。”郭国庆笑着说。 有的人觉得郭国庆太较真,有时小的问题也紧抓不放,但他认为岗位就是责任,履职就要担当,事情既然做了就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在他的带领下,基础分局物资设备管理工作在水电十一局名列前茅,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他自己也多次被评为水电十一局先进生产工作者,并在2023年被评为集团系统先进工作者,同年出任分局物资设备总监。 质朴辛劳无怨悔,平凡岗位也深情。郭国庆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技术,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出色的完成了本职工作,在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深耕不辍,步履不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