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网)坚持以新质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紧紧抓住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这个关键,在强化自主创新、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能源转型、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人才高地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走深走实。2024年一季度,国家电网售电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0.3%、5.9%、11.5%。
科技攻“尖”,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引擎”“加速器”
一是强化“基础性+卡脖子”技术攻关,建设原创技术策源地。2023年,国家电网投入基础研究经费17.6亿元,印发基础研究规划(2024-203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获批数量再创新高。部署实施10个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计划专项,攻克国产化大型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平台、世界首套完全可控换相技术换流阀等关键核心技术产品。二是发挥“平台+项目”载体功能,加强有组织科研。主动融入新型举国体制,与怀柔实验室、合肥实验室等国家实验室联建攻关,与清华、浙大等高水平大学合作项目675项。优化科研管理,试行重大科技攻关“任务集”,试点关键技术方向“项目集”,完善“预算成本制”,探索实施技术成熟度评价、后评价等项目评估模式。三是坚持“专利+标准”支撑引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展专利评价和价值提升,2023年获授权专利8392项,专利拥有量连续12年位居央企第一,蝉联国务院国资委专利质量A类企业。强化技术标准制定,推动成立IEC可持续电气化交通系统委员会并承担秘书处职责,2023年牵头立项国际标准60项、发布国际标准16项。四是深化“人才+机制”聚合融合,打造新型产业工人队伍。深入实施高端人才引领、电力工匠塑造、青年人才托举“三大工程”,与顶尖大学共建3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2023年培育国家级人才33人,新增省部级人才400人。赋予高端人才更多技术路线决策权、组队权和分配权,探索实施职务科技成果虚拟量化确权激励,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电网增“智”,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盘”“主平台”
一是加固数据底座,建强数字基础设施。分条线理清并汇聚1.7万项核心基础数据资源,完善206个企业级数据模型及383类参考数据融合设计。完成27家省(市)公司及北京、上海、陕西三地集中式数据中心国网云大版本升级。扩大企业级统一物联范围,接入各类边缘设备、感知设备及5亿智能电表。二是深化数智升级,赋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动态“电网一张图”,累计支撑各类应用场景220余个。加强核心系统应用,网上电网完成26万个“十四五”规划项目评审,PMS3.0 11项统推应用上线,网上国网“刷脸办电”“一证办电”功能在9个高频场景拓展应用。加快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建成覆盖超3900座基站的电力北斗精准位置服务网,支撑无人机巡检18万架次。三是服务双碳战略,加快发展绿色生产力。升级新能源云接网功能,新能源利用率连续4年超过97%。优化新一代电力交易平台,支撑绿电交易611亿千瓦时、同比翻两番。建成国际领先的智慧车联网平台,累计接入充电桩超51万个,全力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节能降碳,建设全国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绿色国网上线公共机构、工业企业能效现场诊断功能,累计服务用户303万。四是深化改革攻坚,增强电网核心功能。坚持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打通堵点卡点,因地制宜推进电改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推动传统专业管理向现代企业治理转变,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加快提升各级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安全承载能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
链圈拓“局”,激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大生态”
一是战略牵引、规划先行,牢牢把握产业发展大方向主动权。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推动能源转型,滚动修编发展战略纲要。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链长建设、战新产业培育等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推进“一地一链”建设,制定加快战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积极抢占新赛道、塑造新动能。二是培育增量、做优存量,加快推动战新产业筑优势上规模。强化关键技术产品攻关,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继电保护高端控制芯片、电力行业首款5G轻量化终端。加大优势业务产品推广,自主可控调度自动化系统累计应用2300余套,计量芯片在德国、土耳其市场占有率超33%、60%。释放前沿业务产品潜能,1200伏、1700伏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及SiC(碳化硅)器件实现量产。三是建强链长、聚势成群,有效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融通发展。抓住先导企业培育关键“点”,推动3家单位入选第五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股14家链上专精特新企业。连通主体支撑“线”,系统梳理高端输变电等4条支链700余家企业数百项技术,设置6个研发专项,发力补链强链;实施国网绿链八大行动,2023年供应链平台交易金额超1万亿元、中标供应商4万余家。拓展辐射带动“面”,建设国网智慧能源双创科技园等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园区,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单位扩充至62家,以更强合力打开产业合作新格局、塑造互利共赢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