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万物的尺度。”
雕刻时光的,是人的精神。
中国水电十四局在70年的发展成长过程中,转战南北,踏遍江河,奉献“光明”,在秀美的大地上筑起座座丰碑。
一路走来,水电十四局在竞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筚路蓝缕七十载,敢于竞争、敢于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始终贯穿于水电十四局不断续写奇迹的文化基因中。
追本溯源,始知维艰。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全面展开,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列入156项重点建设项目的云南个旧锡矿改扩建和东川铜矿兴建工作。
冶金工业建设必须以电力建设为先行。数据显示,1949年底,云南省全省仅装有发电设备容量1.45万千瓦,占全国装机容量的0.78%,其中水电仅占0.5千瓦。
当时的燃料工业部水利发电建设总局决定,在原有的云南水利发电工程处的基础上,成立燃料工业部云南水利发电工程局。1954年5月10日,云南水利发电工程局在昆明巡津街21号附1号正式成立。自此,在美丽的春城“点亮”了一盏不灭的灯。
云南水利发电工程局并以云南建工局部分人员为基础,从福建古田、四川狮子滩等电站工地调来一批施工技术骨干,迅速完成了工程局“搭架子”。成立初期,多数员工没有参加过水电建设,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十分缺乏。
为尽快掌握实战经验,工程局成立后,立即担负起中国第一座水电站——云南石龙坝电站新厂改建2×3000千瓦工程。在石龙坝电站扩建工程中,首批水电十四局人在这里锻炼、成长。“不会就问,不懂就学”的口号回荡至今。至1958年6月28日,在新中国诞生不到10年的时间里,建成的石龙坝新厂的装机容量相当于1912年至1949年37年装机容量的13.5倍,为云南的水电建设打响了“第一炮”。
在这个“练兵场”,敢于竞争、敢于胜利的传统和作风开始萌芽,水电十四局的队伍在这里开始发展壮大,并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在改扩建石龙坝电站的同时,水电十四局挥师北上乌蒙山,转战练兵后迎来的第一块“硬骨头”——以礼河梯级水电站。它作为建国初期兴建的全国五大水电工程之一,是工程局承建的国内第一座高水头、跨流域引水、梯级连续开发的水电站,其梯级水头共达1413米。
整个梯级电站自1954年施工准备至1972年底竣工。第一代水电十四局人,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几经坎坷、历尽艰难,肩挑背扛,凭借落后的生产方式,用宝贵的生命、辛劳的汗水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光明、欢乐与幸福,凭借一股不服输的精神谱写了一曲自力更生建电站的凯歌,为云南工农业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电能,也为新中国的水电建设事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中国的水电建设事业催生了水电十四局,水电十四局人也在那个艰苦年代顽强地担负起了历史所赋予的光荣任务,在以礼河、绿水河、西洱河,到处都是他们的战天斗地的身影。
冻土下的种子,只有经受严冬的淬炼才能走进春天。
“我们就像一位带着嫁妆、坐着花轿、兴冲冲赶往婆家的新娘。可到了一看,无情的新郎竟然娶了别人!”这是水电十四局第一次参与国标工程投标竞争失利后悲伤委屈情感的真实写照。
1976年,鲁布革水电站开始筹备建设,水电十四局承担电站主体工程开工前的各项施工及临建等工程。经过五六年的艰苦努力,到1982年,电站“三通一平”基本完成,各种生活生产设施基本就绪,引水隧洞施工支洞已经打通。
1982年,鲁布革电站被列为中国水电建设第一个引进外资、实行国际招标和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项目。
1984年3月,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正式签订1.454亿美元贷款协议,财政部以8%的利率转给云南省电力工业局,偿还期20年(含宽限期5年)。
按照当时的汇率,1美元兑换2.372元人民币计算,1.454亿美元约等于3.4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983年云南财政收入17亿元人民币的1/5。
鲁布革水电站开创了引进外资、使用外国设备以及单项工程实行国际公开招标建设的先例。鲁布革水电站成为我国水电建设对外开放的第一个“窗口”。
当年,“28岁”的水电十四局已经建设了几十座水电站。当时的水电十四局人没有想到:
第一次认识的市场,竟在自己“家门口”;
第一次被动参与投标竞争的项目,竟是本局已先行施工的鲁布革引水隧洞工程;
第一次参加的投标竟是国际工程标,而竞争对手竟是世界上著名的8家国际承包商……
这一系列的“第一次”,像一道浪潮,狠狠地冲击着指令性计划下生存的水电十四局。
面对第一次巨大变革危机,水电十四局人自信满满。
1983年11月8日,日本大成公司以8463万元的报价,比水电十四局所在联营体低3669万元、比标底低43%的报价中标。
传统是个“庞然大物”。
消息传来,有人跳脚骂娘,有人仰天长叹,有人急得流泪。然而,当先进的技术、设备连同傲慢与轻蔑,从东京、波恩、奥斯陆、堪培拉和斯德哥尔摩一股脑“涌进”黄泥河峡谷时,怨气、惶惑、惊愕、不服,一股脑地喷发了出来……水电十四局人深深陷入了自我否定的痛苦之中。
鲁布革水电站在新旧观念的碰撞中开始建设,在两种管理方式的竞赛中向前发展,成为我国水电建设对外开放的试验场。水电十四局人被历史推上了改革开放的潮头浪尖。
中标后的日本大成公司并没有派出庞大的施工队伍,派驻鲁布革工地的只有30人的管理团队,并按合同从竞标“失利”的水电十四局成建制聘用了四百多名劳务工人组建施工队伍。
这批工人,在大成公司管理下创造了惊人的效率,开挖两个月,单月平均进尺222.5米,超过整个鲁布革水电站隧洞月进尺最高水平,为我国当时隧洞开挖平均水平的2至2.5倍;开挖直径8.8米的圆形发电引水隧洞中,创造了单头进尺373.7米的国际新纪录;1986年10月30日,隧洞全线贯通,比合同设定日期提前5个月。
变,意味着突破旧局,迎来新生,阵痛不可避免。
一边是日本大成公司屡屡创造新纪录,一边是水电十四局承建的大坝枢纽工期滞后、按期截流目标很难实现。
同样的中国工人,在同一条河流上,为什么施工效率截然不同?
承认落后是一种痛苦,差距刺激着干部、工人的自尊。
在承认差距、认真总结分析后,敢闯敢试的水电十四局人“知耻而后勇”,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迎难而上,争出了先进技术、科学管理,争出了高效率和低消耗,也因为竞争和自我革新,推进了云南乃至全国水电事业的大踏步前进。
在这些碰撞、冲击和变革中,鲁布革迎来了一种新的管理机制的诞生。
1985年11月,鲁布革工程地下厂房得到国务院批准后开始试行大成公司先进的管理方法,成立厂房施工指挥所,实行承包合同制,经济独立核算,人员重组,产生了全行业最早“项目法施工”的雏形。
同试点前对比,施工人员减少35%,月均产值提高了50%。试点仅13个月,不仅把工程原来拖后的3个月时间抢了回来,还提前4个半月结束开挖工程,安装间混凝土提前半年完成。1988年12月27日,鲁布革水电站第一台15万千瓦机组提前3个月投产发电,从截流到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仅用了37个月,是当时国内大型水电站建设周期较短的工程之一。从1982年11月开工到1990年5月全部机组投产,鲁布革60万千瓦装机的水电站建设项目共节约投资8000多万元。
这个对外开放的“窗口电站”,创造了席卷全国建筑行业的“鲁布革冲击波”,拉开了全国水电建设新管理体制和利用外资建设水电的序幕,催生了中国现代项目管理制度。2009年,鲁布革电站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与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筑群、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等重大工程一同载入了新中国建设与改革发展的史册。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1988年,总装机容量240万千万的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以全新的中国项目管理模式探索,拉开了建设序幕。创造鲁布革精神的水电十四局再次在历史大潮中被选中。
这是水电十四局第一次走出云南的高山峡谷,第一次真正拥抱市场。
广蓄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座高水头、大容量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
它是大亚湾核电站的配套工程,并有百分之五十的电力输送给香港,要求与已先行施工的大亚湾核电站同步发电。
自然环境恶劣、施工工期紧迫、工程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政治责任重……靠什么去统一意志、凝聚成力量呢?
水电十四局人很快把这里变成了探索完善施工管理机制体制的“战场”,一个项目法实践的宝地,一个又一次蜚声全国水电建筑业的力作。
在这里,水电十四局人建立了以项目法施工为动力基础的施工运行机制,精干管理机构,建立实施了三级管理、两级核算机制,坚持目标管理红线,坚持成本控制为中心,以管理科学为标准,力求均衡生产、文明施工……独创的“均衡生产、文明施工、科学管理”的项目法施工经验,再次担当了中国工程建筑行业的“改革先锋”。
国家建设部、电力工业部两次召开广蓄经验交流会,在掀起中国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改革浪潮的同时,广蓄也成为水电十四局出人才、出成果、出经验的工地,奠定了水电十四局不断赢取胜利的坚厚基石。
1993年8月2日,广蓄电站首台机组发电。
1993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专题介绍了广蓄项目,盛赞水电十四局为“地下工程施工铁军”。“地下铁军”的称号就此起源。
一期工程从主体工程到首台机组发电仅49个月,至电站竣工仅58个月,比国家批准工期提前11个月和14个月。
时隔30年,后辈们在距此二百余公里的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工程建设中又创造了41个月的最短纪录。当然,这是另一段火热的故事了。
面对竞争,只有敢于竞争、敢于胜利,才会善于胜利。
天底下,哪有一帆风顺的美好,只有披荆斩棘的孤勇。
在九十年代中期,满怀信心的水电十四局人在天荒坪抽蓄电站引水系统工程、大朝山水电站地下厂房投标竞争中接连失利,加之,正值国内水电建设低谷期,水电十四局的生存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
当面临的困难超出预期,人们往往会缺乏夺取胜利的勇气。在大山大河中成长起来的水电十四局人始终坚守信念、坚固内功。
1995年的冬天,水电十四局人终于等来了这个契机——进军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1995年11月,以德国休普林公司为责任方的小浪底二标联营体承建的三条导流洞施工进度滞后11个月,严重影响了截流目标的按期实现,并提出了巨额索赔。
一封《请战书》被送到了水利部和小浪底建管局,“只要工程交给我们,保证按期截流!”
水电十四局以中国施工企业为国争气的责任感主动请缨,促成了以水电十四局为责任方的OTFF联营体的组建,通过艰难谈判,以劳务分包的方式接手了这块“烫手山芋”,在51个国家的上万名建设者,一支支高度机械化的“联合国部队”中横刀立马、激烈竞技。
在1997年10月28日永载治黄史册的这一天,奔涌千年的黄河在涌入平原前的最后一个隘口,改故道,顺利穿越1号导流洞。
抢回外商延误的11个月工期,并提前1个月完成,此刻,水电十四局人压抑已久的情绪得以全部释放。
对此,时任水利部领导高度评价:“广大职工在导流洞攻坚战中,表现出主人翁姿态和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了自尊自强、奋起竞争的民族精神,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整体协调、团结进取的协作精神,精心施工、认真负责的主人翁精神!”
在碰撞与摩擦中,水电十四局人不断探索实践国际工程先进施工管理经验,加快了与国际惯例接轨进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三大主体工程之一的永久船闸,是长江永久通航建筑物,是当今世界上水头最高、规模最大、级数最多、技术最为复杂的双线五级船闸,总工程量相当于当时世界第一的美国邦纳维尔船闸20倍以上。
1995年下半年,三峡永久船闸地下输水系统工程开始招标,成为全国水电施工单位全力竞争的焦点。经过激烈竞争,水电十四局为责任方的三联总公司得偿所愿。
三峡永久船闸地下输水系统工程由4条总长5500米输水隧洞、36条总高2578米竖井和24条总长864米斜井组成,其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为世界地下工程建设所罕见。
我国著名水电专家、两院院士、工程院副院长潘家铮表示:“永久船闸的技术问题解决了,整个三峡工程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水电十四局人在上有地面船闸爆破威胁、下有施工通道拥挤狭窄的艰难条件下,仅用两年多时间完成了3条引水隧洞、12条斜井、36座竖井总长近10公里的开挖,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理念创新无处不在,创造了国内紧密联营体施工的成功经验,“岩石上绣花”的美名响彻国内外,展示了“水电劲旅”“地下铁军”的雄风。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如此薪火相传。
苦心求索春消息,不信东风唤不回。
两个特大型工程的中标及高质量履约,为水电十四局以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地位。
大朝山电站、天生桥梯级电站、小湾电站、水布垭电站、龙滩电站、广州地铁、云南元磨公路……
在改革中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水电十四局,在“南征北战、东拼西搏”中,承揽了同期招标中地下厂房的大部分项目,也顺利走上了业务多元化转型之路。
借助中标承揽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从土建到机电安装全系列工程的契机,水电十四局人的目光瞄准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力求在这片沃土上寻得商机,实现业务转型升级。
2000年3月,在广州,中标地铁2号线中山大学站至晓港站区间隧道工程,首次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领域。紧接着,4月份又中标2号线广州火车站站土建工程。由此实现从“水”到“铁”的拓展,也由此成为系统内最早获得轨道交通施工资质的企业。
水电十四局人以固有的锲而不舍的坚韧,深耕细作。三年后,夺得广州地铁3号线林和西站土建工程标,城轨业务也逐步扩展到国内十多个城市。在深圳地铁7号线,所承担的标段为电建企业首次施工的叠线隧洞和桩基托换工程,全面贯通全线施工难度最大、技术难题最多、风险系数最高的10条盾构隧道,成为电建地铁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在海外,参建了新加坡捷运系统大士西延线和马来西亚地铁项目。
历经二十四年的发展,水电十四局在城市轨道交通业务的品牌影响力和行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成果丰硕。累计完成约一百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总结出车站、盾构、系统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等全套施工技术,形成了完整的盾构施工技术体系和地铁施工竞争力。
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不再畏惧一般的风雨。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随着建筑市场对工程质量、综合服务、多元化投资等需求日益提升,促使企业突破现有格局,实现商业模式的改造与升级,从“单一兵种”发展为“立体军团”,从“单业务独大”发展为“多领域开花”。
2008年4月,水电十四局首次进入高铁,而且是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铁。在这备受关注、光荣又充满挑战的项目,水电十四局人以不屈的意志在竞争中不断完善、不断跨越,能打硬仗、善打胜仗,顺势变革,在盾构施工、铁路桥梁铺设方面从“雏儿”迅速成长为行家里手。
2008年8月,水电十四局投资开发建设了云南省首个风电项目者磨山风电场,这是水电十四局从单一施工向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中饱含波折与艰辛,但十四局人迎难而上、拼搏制胜,成为云南省首个获得法国开发署贷款的新能源项目,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3年12月28日,承担主体施工的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正式通水,成为云南省首度问鼎詹天佑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鲁班奖、大禹奖的水利项目,并入选水利部公布的“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名单。水电十四局人在高烈度强震区、高原喀斯特地貌区鏖战水利工程禁区,打通长距离输水隧洞,攻克高扬程大容量全变频泵组建设难关,建成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亚洲最大规模人工瀑布”……
斯里兰卡M坝水库项目是该国最大规模的水利枢纽工程,其意义和作用相当于中国的“南水北调”。面对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的影响,水电十四局人在“困难中找方法,与时间抢效益”,凭借过硬的质量、良好的信誉续写友谊传承。现如今,水电十四局的经营区域已遍及海内外,涉足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20余个国家,涵盖英、法、俄、葡、阿拉伯语五大语系地区。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敬始慎终,方能继往前行。
积厚成器,因势谋远。从筚路蓝缕到事业中兴,从立足云南到走向世界,70年的不断成长,让水电十四局实现了从艰难起步到奋起直追再到超越引领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了国内最具竞争力的综合性大型建筑企业,也让我们在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建设投资企业的征途上有了充足的底气。
希望的花,从来只在前方盛开,我们的脚步只会追随明天的太阳。水电十四局将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集团化、精益化、数字化、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建设投资企业、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水电十四局人将始终满怀家国情怀,以山河为家、应国家之需、筑国之重器,在中国建筑施工发展史上谱写出辉煌的篇章!
凡心有所信,虽远必达。(作者系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报道链接:http://yn.people.com.cn/n2/2024/0508/c210626-40836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