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大坝开发拉开序幕 西藏进大水电时代
2010/12/14 9:23:57 新闻来源:南方周末
核心提示:雅鲁藏布江的水电开发拉开序幕,标志着西藏河流开始进入大水电时代。而到2020年前后,“我国规划的除西藏外的大部分水电工程将开发完毕,重点将逐渐向西藏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上游和雅鲁藏布江流域转移。”
藏木水电站示意图 (CFP/图)
南方周末12月10日报道 雅鲁藏布江的水电开发拉开序幕,标志着西藏河流开始进入大水电时代。而到2020年前后,“我国规划的除西藏外的大部分水电工程将开发完毕,重点将逐渐向西藏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上游和雅鲁藏布江流域转移。”
最后被截流的大江
“电站开发很快会带动矿产资源开发,西藏腹地将出现新一轮开发热潮。”
汹涌的雅鲁藏布江可能是中国最后一条干流没被大坝截流的大江大河,如今也成历史。
11月29日下午,普通如刘建军这样的农民工,都念叨着与千里之外的朋友分享眼前的不可思议的现场,他站在半山腰的泥土路边,将谷底的藏木水电站工地摄入手机。
他并不清楚这是一座意义何其深远的水电站,面对着对面几乎垂直90度的山壁,他热衷于讲述去年在上面钻孔浇灌混凝土时的惊心动魄,“这怎么可能把水砸断?”
2010年11月12日,藏木水电站已正式宣告截流成功,也揭开了雅江(“雅鲁藏布江”简称,下文类同)流域水电开发的神秘面纱。
藏木水电站位于雅江中游桑日至加查峡谷段,“V”形峡谷的收口处,海拔约3200米,规划用途仅为发电,无航运、漂木、防洪、灌溉等综合利用要求,投资79亿元,总装机容量51万千瓦,规模比180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小得多,却已几乎相当于西藏目前水电开发的总和。
如今,刘建军放眼望去,施工队伍已挺进江中央,雅江湍急的水流从引流通道继续奔腾而下,一排灌浆机、碎石机正在紧张作业,大型卡车不时进出。一名工人说,这里冬天温度适宜,不会因为入冬而停工。“雅江的水电开发拉开序幕了,标志着西藏河流进入大水电时代。”地质学家杨勇说。
雅江水电正呈梯级开发趋势,藏木水电站是桑日至加查峡谷段规划5级电站的第4级,上游衔接街需电站,下游是加查电站。这些电站是否开工尚无官方公布。“到2020年前后,我国规划的除西藏外的大部分水电工程将开发完毕,我国水电开发的重点将逐渐向西藏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上游和雅鲁藏布江流域转移。”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总经理晏志勇不久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据悉,国内几大著名电力公司均已入驻西藏。藏木水电站隶属于华能西藏发电有限公司。在藏木水电站通往加查县城途中的一片江边开阔地,该公司已大规模修建了生活小区,俨然一个繁华的城镇规模。
在一家超市里,售卖商品甚至比加查县城的商店还多。老板是浙江人,他两个月前刚从云南的小湾电站搬过来,“明年工人肯定很多,生意一定好。”
藏木水电站所在的加查县,一个总人口只有约1.7万的藏南小县城,“加查今后的经济发展肯定在西藏都数得上。”商人李华已投资了一座三星级标准宾馆,这座5层高楼成了当地最高的标志性建筑。
一条连接加查和山南地区行署所在地的公路明年将完工,缩短两地约一半的车程时间。“电站开发很快会带动矿产资源开发,公路、铁路发展也非常迅猛,西藏腹地将出现新一轮开发热潮。”杨勇说。
工人在半山遥望施工中的藏木水电站,江水从一侧的人工通道奔腾而下。 (南方周末记者 何海宁/图)
最早的水电规划
“当时工作比较粗,只是查勘阶段,距离电站的规划设计还有很长距离。”
雅江是中国海拔最高的江河,被称为西藏的母亲河,“国内河长2057公里,干流水能蕴含量只比长江小,但如果按照单位河长的水能计算,是全国第1位。”
年逾七十的关志华如数家珍。他是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下文简称地理所)研究员。1972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下文简称综考队),关志华是雅江干流组长,负责摸底雅江水能。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考察青藏高原,涉及五十多个专业的四百余人进行了4年野外考察。但对雅江干流、支流的科考只是其中一部分,而水能调查又只是其中一小组。当时,雅江流域许多无人区仅在西藏和平解放前,一些外国人进入过。这是一片空白的领域,谁也不知道雅江到底蕴藏着多大的水能资源,遑论规划开发。
这次科考最早可追溯到1956年,毛泽东要求我国应该有一个远大规划,努力改变经济、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为此,周恩来主抓了“十二年科学规划”。但由于遇到自然灾害时期、“文化大革命”,直至1972年才真正成行。“西藏在军事、政治、经济上均有重大意义,所以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当时综考队主持人、中科院院士孙鸿烈在一篇回忆录里说。
关志华所在的干流组有6个人,春天入藏,冬天返回。科考队员出入无人区,部队跟随,还佩戴手枪,防止野兽侵袭。
按照综考队的数据,雅江全流域水能1.14亿千瓦,其中干流0.79亿千瓦,而且非常集中,在墨脱县的大拐弯地区可建设理论装机总量不低于3800万千瓦的水电站,这相当于两个三峡水电站。“科考时我们有过估计,但还是没有想到有这么大的水能。”关志华回忆说,“连内行人听了都很吃惊,但是雅江有很多冰川,而且汇入河很多,随着海拔提高,河谷里的降水量很惊人。”
1980年全国启动水力资源大普查,雅江是其中一部分。在综考队的调查数据基础上,雅江干流设置了约12处水电站的建设地点。
“这应该是雅江干流最早的水电规划了。”关志华说,“当时工作比较粗,只是查勘阶段,对当地水文、地质、社会经济做了初步考察,距离电站的规划设计还有很长距离。”
两次未竟的截流冲动
“领导说,你能不能找找干流上有多少个温泉,能解决洗澡问题也好啊。”
1980年代,西藏曾两次准备在雅江干流上截流筑坝,然而均未能开工。
“1980年代,日喀则地区提出过建设江当水电站,这是第一次尝试断流。”76岁的张金陵回忆说。那一处河流泥沙含量大,淹没土地多,涉及移民多,而设计装机容量却不足5万千瓦,“最后规划送到北京,没有通过。”
张金陵1965年入藏,直至1995年退休,他都在西藏勘测设计研究院工作,雅江是他无法回避的课题。
另外一次准备截流,则是在拉萨市郊曲水县约居村。张金陵所在的勘探队已做了前期勘测,在山壁上打钻孔取岩芯,获得了第一手地质资料。然而,彼时又逢进藏干部大内调,“当时设计院在1981年、1982年走了两批人,队伍一下子少了2/3,力所不逮了。”张金陵说。
约居水电站最终被迫搁浅,“如果建成,在全国都算是比较大的水电站了。”张金陵如今感慨。
地方两次未遂的截流发电冲动缘于西藏当时异常缺电的现实。当年的综考队成员、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章铭陶记得,他们向西藏自治区主要领导汇报成果,“领导说,你能不能找找干流上有多少个温泉,能解决洗澡问题也好啊。当时电力实在太紧张了。”
张金陵则回忆说,自治区政府四处寻找短期见效的能源开发,用柴油、地热各种方法发电,“我们还接待过以色列的技术人员,他们过来帮我们选点,用光电发电。”
整个1980年代,拉萨市区12万多人口,供电能力只有两三万千瓦,主要靠几个数千千瓦的小水电站支撑。入冬之后,发电量只有两三千千瓦,只能分片区供电,停电区用煤油取暖。
入藏之后,张金陵和同事们就着手在各个地区选点、建小水电站,解决“无电县”问题。“从拉萨开始,然后是各个地区。”西藏勘测设计研究院机电设计专业总工程师王光志说。
这是西藏水电开发的开始。“我们主要是做县级电站,属于孤立电站,没有联网,解决一个地方的供电问题。”王光志说,“最多只有2000千瓦,基本上够一个县用了。”
当时还根本谈不上雅江流域的整体规划,只是针对具体地区勘探、设计,“就是去一个地方看一下,觉得不错,就可以施工。”
迟到的发展规划重点?
“西藏水电开发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
张金陵在1995年退休时,藏东电网才初具规模,不过,西藏电网一直是孤网。目前正在修建的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将在2012年投产,届时西藏将与青海实现联网,缓解西藏冬春季节缺电现状。
这与经济发展速度、水电峰谷特性有关,也和交通不发达、工程材料缺乏相关,“在青藏铁路开通之前,不可能在雅江干流上建大型水电站。运输大量的建筑材料,铁路是少不了的。”当年综考队水利组组长何希吾说。
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兴建,雅江水电开发却一直披着朦胧的面纱。与其巨大的水能储量相比,水电开发显得格外低调。直至最近记者采访一名自治区水利厅官员,他依然强调西藏水电属国家储备能源,“主要是自给自足”。
从1990年代初开始,西藏建设了一系列约10万千瓦级别的中型水电站,如羊卓雍湖(简称羊湖)抽水蓄能电站、直孔水电站,其目的依然是缓解拉萨地区的供电紧张。
对西藏经济发展影响深远的“一江两河(指支流年楚河、拉萨河)”流域开发规划也在这个时期启动,这个流域包括了拉萨、日喀则等重要城市,涵盖西藏约1/3人口,是西藏的腹心地带和粮食重要产区,因此规划主要是针对农田水利灌溉,满拉水利枢纽工程是其中代表作,但装机容量只有2万千瓦。
尽管每年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总会提及,但雅江水电的整体开发迟迟未进入政府重点发展规划。西藏“十五”规划期间提出跨越式发展,水电开发却没有列入六大支柱产业,“经过这几年,只有旅游业发展比较快,其他的藏医藏药、民族手工业等都只是满足川藏周边的需要。”西藏社科院经济战略研究所研究员何纲说。
在十一五规划的最后几年,情况有所改变,“现在提出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主张西藏适度工业化。”何纲说,“二产比较热门的提法,就是矿产和水电。”
这背后,雅江水电的规划筹备工作一直没有停息。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职小前在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西藏主要河流均已安排了水电规划工作,包括雅江中游。但由于政策导向不够明确,导致相关审批滞后,许多水电项目无法开展。“西藏水电开发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在他看来,西藏水电开发还承担着缓解国家能源紧张形势的使命,“就目前而言,随着我国能源供应的日益紧张,开发西藏丰富的水电资源已日显迫切。”
构想“世界最大水电站”
“这都是很超前的方案。就是我们几个内部笑了笑,没有详细做。”
目前西藏水电开发不足千分之六,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这里依然如同一片处女地。
藏木水电站只是开始,雅江惊人的水能储量集中在墨脱县的大拐弯地区,这也是当年综考队老一辈科学家念念不忘的地点,水能规模足以建设两座以上的三峡水电站。
墨脱县大拐弯是雅江上最壮观的景点,雅江陡然拐弯,形成巨大的马蹄形,被誉为世界河流的奇观。
早在1988年前后,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陈传友就曾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西藏可否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更早在十年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财富首脑也在东京开会,商讨能否在世界上建设数个大型公共工程,其中提到在大拐弯地区建设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称为“喜马拉雅大电站”,解决东南亚电荒问题。
陈传友的方案是:在雅江干流上修建水库,抬高水位,然后打一条16公里长的隧洞引水至支流多雄河,落差达到2300多米,可以开发3级电站。为了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水电站可以建入地下。
文章发表之后,他听到一些异议,“电站太大了,我们在内地都做不完,还去那个地方?”“这是没有长远规划,这个问题迟早要提起的。”他说。
2002年,陈传友又在《工程科学》上发表文章,探讨大拐弯建设水电站对东南亚供电的积极影响,提出如果存在资金困难,可以向国内外集资,发电也可输往东南亚地区。
这些都仅限于科学探讨,“都是很超前的方案,”陈传友说,“就是我们几个内部笑了笑,没有详细做。”
“听说大拐弯还没有规划。”当年综考队水利组组长何希吾说,“国家应该每年拿一部分钱出来,细水长流做科研工作,那里3800万千瓦的发电量,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困难,可不是闹着玩的。”
“西藏水电开发比较晚,但已经提上日程了。”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范晓如今担忧的是,“西藏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这种全流域的开发模式不能只把雅江当作水能资源,应该综合考虑。”
“流域规划最主要的是生态规划,然后才是水电、航运、渔业等功能开发,这样的框架才科学,不过,我们现在看到的依然是一片空白。”杨勇说。(本报记者冯洁亦有贡献) (本文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何海宁,江燕南)
藏木水电站示意图 (CFP/图)
南方周末12月10日报道 雅鲁藏布江的水电开发拉开序幕,标志着西藏河流开始进入大水电时代。而到2020年前后,“我国规划的除西藏外的大部分水电工程将开发完毕,重点将逐渐向西藏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上游和雅鲁藏布江流域转移。”
最后被截流的大江
“电站开发很快会带动矿产资源开发,西藏腹地将出现新一轮开发热潮。”
汹涌的雅鲁藏布江可能是中国最后一条干流没被大坝截流的大江大河,如今也成历史。
11月29日下午,普通如刘建军这样的农民工,都念叨着与千里之外的朋友分享眼前的不可思议的现场,他站在半山腰的泥土路边,将谷底的藏木水电站工地摄入手机。
他并不清楚这是一座意义何其深远的水电站,面对着对面几乎垂直90度的山壁,他热衷于讲述去年在上面钻孔浇灌混凝土时的惊心动魄,“这怎么可能把水砸断?”
2010年11月12日,藏木水电站已正式宣告截流成功,也揭开了雅江(“雅鲁藏布江”简称,下文类同)流域水电开发的神秘面纱。
藏木水电站位于雅江中游桑日至加查峡谷段,“V”形峡谷的收口处,海拔约3200米,规划用途仅为发电,无航运、漂木、防洪、灌溉等综合利用要求,投资79亿元,总装机容量51万千瓦,规模比180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小得多,却已几乎相当于西藏目前水电开发的总和。
如今,刘建军放眼望去,施工队伍已挺进江中央,雅江湍急的水流从引流通道继续奔腾而下,一排灌浆机、碎石机正在紧张作业,大型卡车不时进出。一名工人说,这里冬天温度适宜,不会因为入冬而停工。“雅江的水电开发拉开序幕了,标志着西藏河流进入大水电时代。”地质学家杨勇说。
雅江水电正呈梯级开发趋势,藏木水电站是桑日至加查峡谷段规划5级电站的第4级,上游衔接街需电站,下游是加查电站。这些电站是否开工尚无官方公布。“到2020年前后,我国规划的除西藏外的大部分水电工程将开发完毕,我国水电开发的重点将逐渐向西藏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上游和雅鲁藏布江流域转移。”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总经理晏志勇不久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据悉,国内几大著名电力公司均已入驻西藏。藏木水电站隶属于华能西藏发电有限公司。在藏木水电站通往加查县城途中的一片江边开阔地,该公司已大规模修建了生活小区,俨然一个繁华的城镇规模。
在一家超市里,售卖商品甚至比加查县城的商店还多。老板是浙江人,他两个月前刚从云南的小湾电站搬过来,“明年工人肯定很多,生意一定好。”
藏木水电站所在的加查县,一个总人口只有约1.7万的藏南小县城,“加查今后的经济发展肯定在西藏都数得上。”商人李华已投资了一座三星级标准宾馆,这座5层高楼成了当地最高的标志性建筑。
一条连接加查和山南地区行署所在地的公路明年将完工,缩短两地约一半的车程时间。“电站开发很快会带动矿产资源开发,公路、铁路发展也非常迅猛,西藏腹地将出现新一轮开发热潮。”杨勇说。
工人在半山遥望施工中的藏木水电站,江水从一侧的人工通道奔腾而下。 (南方周末记者 何海宁/图)
最早的水电规划
“当时工作比较粗,只是查勘阶段,距离电站的规划设计还有很长距离。”
雅江是中国海拔最高的江河,被称为西藏的母亲河,“国内河长2057公里,干流水能蕴含量只比长江小,但如果按照单位河长的水能计算,是全国第1位。”
年逾七十的关志华如数家珍。他是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下文简称地理所)研究员。1972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下文简称综考队),关志华是雅江干流组长,负责摸底雅江水能。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考察青藏高原,涉及五十多个专业的四百余人进行了4年野外考察。但对雅江干流、支流的科考只是其中一部分,而水能调查又只是其中一小组。当时,雅江流域许多无人区仅在西藏和平解放前,一些外国人进入过。这是一片空白的领域,谁也不知道雅江到底蕴藏着多大的水能资源,遑论规划开发。
这次科考最早可追溯到1956年,毛泽东要求我国应该有一个远大规划,努力改变经济、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为此,周恩来主抓了“十二年科学规划”。但由于遇到自然灾害时期、“文化大革命”,直至1972年才真正成行。“西藏在军事、政治、经济上均有重大意义,所以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当时综考队主持人、中科院院士孙鸿烈在一篇回忆录里说。
关志华所在的干流组有6个人,春天入藏,冬天返回。科考队员出入无人区,部队跟随,还佩戴手枪,防止野兽侵袭。
按照综考队的数据,雅江全流域水能1.14亿千瓦,其中干流0.79亿千瓦,而且非常集中,在墨脱县的大拐弯地区可建设理论装机总量不低于3800万千瓦的水电站,这相当于两个三峡水电站。“科考时我们有过估计,但还是没有想到有这么大的水能。”关志华回忆说,“连内行人听了都很吃惊,但是雅江有很多冰川,而且汇入河很多,随着海拔提高,河谷里的降水量很惊人。”
1980年全国启动水力资源大普查,雅江是其中一部分。在综考队的调查数据基础上,雅江干流设置了约12处水电站的建设地点。
“这应该是雅江干流最早的水电规划了。”关志华说,“当时工作比较粗,只是查勘阶段,对当地水文、地质、社会经济做了初步考察,距离电站的规划设计还有很长距离。”
两次未竟的截流冲动
“领导说,你能不能找找干流上有多少个温泉,能解决洗澡问题也好啊。”
1980年代,西藏曾两次准备在雅江干流上截流筑坝,然而均未能开工。
“1980年代,日喀则地区提出过建设江当水电站,这是第一次尝试断流。”76岁的张金陵回忆说。那一处河流泥沙含量大,淹没土地多,涉及移民多,而设计装机容量却不足5万千瓦,“最后规划送到北京,没有通过。”
张金陵1965年入藏,直至1995年退休,他都在西藏勘测设计研究院工作,雅江是他无法回避的课题。
另外一次准备截流,则是在拉萨市郊曲水县约居村。张金陵所在的勘探队已做了前期勘测,在山壁上打钻孔取岩芯,获得了第一手地质资料。然而,彼时又逢进藏干部大内调,“当时设计院在1981年、1982年走了两批人,队伍一下子少了2/3,力所不逮了。”张金陵说。
约居水电站最终被迫搁浅,“如果建成,在全国都算是比较大的水电站了。”张金陵如今感慨。
地方两次未遂的截流发电冲动缘于西藏当时异常缺电的现实。当年的综考队成员、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章铭陶记得,他们向西藏自治区主要领导汇报成果,“领导说,你能不能找找干流上有多少个温泉,能解决洗澡问题也好啊。当时电力实在太紧张了。”
张金陵则回忆说,自治区政府四处寻找短期见效的能源开发,用柴油、地热各种方法发电,“我们还接待过以色列的技术人员,他们过来帮我们选点,用光电发电。”
整个1980年代,拉萨市区12万多人口,供电能力只有两三万千瓦,主要靠几个数千千瓦的小水电站支撑。入冬之后,发电量只有两三千千瓦,只能分片区供电,停电区用煤油取暖。
入藏之后,张金陵和同事们就着手在各个地区选点、建小水电站,解决“无电县”问题。“从拉萨开始,然后是各个地区。”西藏勘测设计研究院机电设计专业总工程师王光志说。
这是西藏水电开发的开始。“我们主要是做县级电站,属于孤立电站,没有联网,解决一个地方的供电问题。”王光志说,“最多只有2000千瓦,基本上够一个县用了。”
当时还根本谈不上雅江流域的整体规划,只是针对具体地区勘探、设计,“就是去一个地方看一下,觉得不错,就可以施工。”
迟到的发展规划重点?
“西藏水电开发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
张金陵在1995年退休时,藏东电网才初具规模,不过,西藏电网一直是孤网。目前正在修建的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将在2012年投产,届时西藏将与青海实现联网,缓解西藏冬春季节缺电现状。
这与经济发展速度、水电峰谷特性有关,也和交通不发达、工程材料缺乏相关,“在青藏铁路开通之前,不可能在雅江干流上建大型水电站。运输大量的建筑材料,铁路是少不了的。”当年综考队水利组组长何希吾说。
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兴建,雅江水电开发却一直披着朦胧的面纱。与其巨大的水能储量相比,水电开发显得格外低调。直至最近记者采访一名自治区水利厅官员,他依然强调西藏水电属国家储备能源,“主要是自给自足”。
从1990年代初开始,西藏建设了一系列约10万千瓦级别的中型水电站,如羊卓雍湖(简称羊湖)抽水蓄能电站、直孔水电站,其目的依然是缓解拉萨地区的供电紧张。
对西藏经济发展影响深远的“一江两河(指支流年楚河、拉萨河)”流域开发规划也在这个时期启动,这个流域包括了拉萨、日喀则等重要城市,涵盖西藏约1/3人口,是西藏的腹心地带和粮食重要产区,因此规划主要是针对农田水利灌溉,满拉水利枢纽工程是其中代表作,但装机容量只有2万千瓦。
尽管每年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总会提及,但雅江水电的整体开发迟迟未进入政府重点发展规划。西藏“十五”规划期间提出跨越式发展,水电开发却没有列入六大支柱产业,“经过这几年,只有旅游业发展比较快,其他的藏医藏药、民族手工业等都只是满足川藏周边的需要。”西藏社科院经济战略研究所研究员何纲说。
在十一五规划的最后几年,情况有所改变,“现在提出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主张西藏适度工业化。”何纲说,“二产比较热门的提法,就是矿产和水电。”
这背后,雅江水电的规划筹备工作一直没有停息。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职小前在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西藏主要河流均已安排了水电规划工作,包括雅江中游。但由于政策导向不够明确,导致相关审批滞后,许多水电项目无法开展。“西藏水电开发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在他看来,西藏水电开发还承担着缓解国家能源紧张形势的使命,“就目前而言,随着我国能源供应的日益紧张,开发西藏丰富的水电资源已日显迫切。”
构想“世界最大水电站”
“这都是很超前的方案。就是我们几个内部笑了笑,没有详细做。”
目前西藏水电开发不足千分之六,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这里依然如同一片处女地。
藏木水电站只是开始,雅江惊人的水能储量集中在墨脱县的大拐弯地区,这也是当年综考队老一辈科学家念念不忘的地点,水能规模足以建设两座以上的三峡水电站。
墨脱县大拐弯是雅江上最壮观的景点,雅江陡然拐弯,形成巨大的马蹄形,被誉为世界河流的奇观。
早在1988年前后,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陈传友就曾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西藏可否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更早在十年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财富首脑也在东京开会,商讨能否在世界上建设数个大型公共工程,其中提到在大拐弯地区建设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称为“喜马拉雅大电站”,解决东南亚电荒问题。
陈传友的方案是:在雅江干流上修建水库,抬高水位,然后打一条16公里长的隧洞引水至支流多雄河,落差达到2300多米,可以开发3级电站。为了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水电站可以建入地下。
文章发表之后,他听到一些异议,“电站太大了,我们在内地都做不完,还去那个地方?”“这是没有长远规划,这个问题迟早要提起的。”他说。
2002年,陈传友又在《工程科学》上发表文章,探讨大拐弯建设水电站对东南亚供电的积极影响,提出如果存在资金困难,可以向国内外集资,发电也可输往东南亚地区。
这些都仅限于科学探讨,“都是很超前的方案,”陈传友说,“就是我们几个内部笑了笑,没有详细做。”
“听说大拐弯还没有规划。”当年综考队水利组组长何希吾说,“国家应该每年拿一部分钱出来,细水长流做科研工作,那里3800万千瓦的发电量,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困难,可不是闹着玩的。”
“西藏水电开发比较晚,但已经提上日程了。”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范晓如今担忧的是,“西藏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这种全流域的开发模式不能只把雅江当作水能资源,应该综合考虑。”
“流域规划最主要的是生态规划,然后才是水电、航运、渔业等功能开发,这样的框架才科学,不过,我们现在看到的依然是一片空白。”杨勇说。(本报记者冯洁亦有贡献) (本文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何海宁,江燕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