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设计集团王小毛:创新绘水电蓝图 躬身践初心使命
2024/1/8 16:50:04 新闻来源:中国能源网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王小毛,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七届潘家铮奖获得者。工作30余年,他参与主持或主持了以长江三峡工程、金沙江旭龙水电站为代表的30余项国内外重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先后获三峡工程优秀建设者、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湖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国大坝杰出工程师奖等荣誉称号。
王小毛参与并见证了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蓬勃发展,以赤诚之心服务国家重大工程、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将智慧和汗水镌刻在祖国大江大河中,用实干在奋斗征程中谱写华章。
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长江三峡,世纪工程。作为迄今为止世界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这项“国之重器”创下了一百多项世界之最,技术难度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堪称世界级“难题库”。很多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对科研工作者而言,只能一路摸着石头过河,一个个地攻克遇到的新问题。
“三峡工程规模特别大,难题也特别多,要解决这些世界性的难题,没有'可抄的作业',必须自立自强走自主创新之路。”王小毛和他的团队始终以服务工程建设、解决工程难题为己任,在创新之路上勇毅前行。
在三峡工程设计工作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布置泄洪坝段,成为其中一个棘手的问题:在2公里宽的河段中布置32台巨型机组、5级双向船闸和垂直升船机之余,留给泄洪坝段的空间已不足500米,工程总体布置难度空前绝后。
为缩短泄洪坝段,王小毛会同工程技术人员创新提出了“深孔、表孔、导流底孔三层大孔口平面相间、高低重叠”布置型式,将泄洪坝段极限压缩至483米、开孔率近50%,攻克了上游约100万平方公里流域范围内来水的泄洪问题,成功解决了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等多因素布置难题,为现今展现在世人眼前的三峡工程总体布局奠定了根本基础。
混凝土大坝出现细微裂缝是“常见病”,三峡大坝二期工程也出现过这种现象。为了攻克无坝不裂这一世界级难题,王小毛和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对三期右岸大坝工程采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温度控制和防裂技术措施。2002年-2006年,王小毛和同事们每年有280天以上吃住在工地,细心参与大坝设计管理,创造出三峡大坝浇筑混凝土400万立方米未发现一条裂缝的奇迹,成功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这一世界难题。潘家铮院士赞誉:“三期工程的实践让我们知道,大坝确实可以做到不裂。”
在王小毛参与主持设计三峡工程期间,诸如此类的工程创新不断涌现:他创新提出了深孔“有压短管+跌坎掺气”、底孔“有压长管+跨缝布置”及综合消能防护技术,攻克了超大功率泄洪消能世界难题;建立了三峡大坝深层抗滑稳定综合分析方法和稳定判据,提出了帷幕前移、厂坝联合受力等8大加固措施,攻克了高坝深层抗滑稳定问题。推动了高坝水力学、高坝结构设计等技术进步。
一项项创新成果,铸就了大国重器,也推动着中国水利水电事业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把成果刻在祖国大地上
2023年11月11日,旭龙水电站成功实现大江截流。这项由王小毛主持勘察设计的大型水电站,历时18年从“蓝图规划”到“现实画卷”,旭龙终于“腾飞”。这背后是包括王小毛在内的一批“开荒者”,以敢为人先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为工程“插上翅膀”。
作为项目负责人的王小毛,在项目初期带领团队从迪庆州中甸县城出发,翻越白茫雪山辗转七个小时,来到距坝址5公里的斯木顶。旭龙坝址区不仅生活环境困难,而且地质环境更加恶劣。上午风和日丽,下午风沙漫天,滑坡、泥石流、崩塌落石等地质灾害频发;旭龙的山高、陡、险,山顶海拔少则三四千米,高则五六千米,含氧量低,且边坡高陡,两岸危石摇摇欲坠,工作难度极大。
尽管条件艰苦,王小毛时常告诫身边年轻的同事:“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工程现场就是战场。”只有深入工地、扎根一线,才能更好地了解现场施工情况,掌握工程细节。
从此以后的十几年里,王小毛长期奔波往返于旭龙水电站的路上,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做好每个细节把关,全力保障工程顺利推进,为旭龙解决一个又一个工程难题。
在主持旭龙水电站勘察设计期间,王小毛创造性地提出“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方位风险预判、全要素智能调控”的智慧工程建设方案,打造工程数据中心和基于GIS+BIM的三维可视化展示平台,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为旭龙水电站建设全过程管理提供辅助决策。系统性地解决了高坝水力学泄洪消能、拱座稳定和变形、高边坡稳定、干热河谷高拱坝温控防裂、高坝高地震区抗震等西部水电开发的共性问题,取得了大量的创新成果,不断推动水利水电工程行业技术进步。
勇闯行业先行区
科技创新没有尽头,王小毛与团队始终锐意进取,潜心钻研,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在一个个行业“先行区”勇敢探索,推动行业发展。
推动技术进步。王小毛提出碾压混凝土高薄拱坝“强拱弱梁”设计理论、体形设计方法和控制标准,攻克了含大量水平薄弱层面的大坝整体安全控制技术难题。提出了“下诱上横”碾压混凝土拱坝组合式分缝新技术及分界高程确定方法,解决了坝体早期挡水度汛、温控防裂与快速施工协调困难的技术难题。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研发了滑坡“灾变机理—监测预警—检测识别—修复加固—集成应用”成套技术装备,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滑坡监测预警系统,研发滑动过程追踪无损检测识别技术及装备,成功应用于白格堰塞湖、米林堰塞湖、鄂坪水电站、2020年长江洪水等重大抢险处置中。
探索行业前沿。智慧水利建设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施路径之一。国家“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提出,要推动大江大河大湖数字孪生、智慧化模拟和智能业务应用建设。王小毛又带领团队一头扎进“数字孪生水利”这一“先行区”。他和团队开展数字孪生流域和数字孪生工程的建设研究工作,率先完成了水利行业首个数字孪生工程——数字孪生岳城水库并投入试运行。数字孪生汉江流域、数字孪生丹江口也在不断完善,助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优秀勘察设计银奖1项,省部级奖励15项……在王小毛的个人履历表里,收获的奖项和个人荣誉满满。他用30余年,丈量出成为一名优秀工程师的距离,用守正和创新铸就了一座座国之重器的荣光。王小毛始终记得,抛开所有光环,他仍旧是一名工程师,所以他谈得最多的,是如何做好一名工程师。王小毛说:“要舍得吃苦,敢于担当,勇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