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发展,总会不期而遇。
2017年8月3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主体工程开工建设,装机规模1600万千瓦,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五年后的同一天,同样的装机规模,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以下简称“大基地”)获批,这是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开发建设的国家首批首个千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堪称“大漠中的白鹤滩工程”。
如今,白鹤滩水电站同其他五个“兄弟电站”组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绿电延绵贯西东。而大基地项目也于12月29日迎来先导工程一期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的重要节点。
大基地是什么?
无论是金沙江畔的大水电,还是“沙戈荒”上的大基地,走的都是能源集约化开发的新路子,装机容量和建设规模均世所罕见。
中国人为何要建设如此规模的能源项目?“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首先要考虑人口基数问题。”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但人均占有耕地、水及矿产资源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中国,再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4亿多人口,就会变成世界性的难题,而再多的资源总量只要除以14亿多,人均量就会立即变小。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中,排在首要位置的,即是人口规模巨大。
吃饭、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尤其这些国计民生的大事,如果没有能源强有力的保障托底,哪一件事解决起来都是天方夜谭。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人均能源资源禀赋严重不足,加快发展面临更多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这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
既要满足14亿多人的能源需求,又要履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大国责任;既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谋,也为保护地球家园长远计。中国人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正在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而大基地的建设者们,以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和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懈追求,已然投身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它的名字是:中国式现代化。
大基地不仅仅是什么?
民族的复兴,也是文明的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一个国际场合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现场聆听发言的,是来自16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等领导人、逾万名政党和各界代表。
正是基于对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和特有国情的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最终落脚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通过展现现代化的大国图景,为人类丰富探索走向现代化的路径提供中国方案。这是中国智慧、中国话语面向全世界、面向全人类的自信表达。
人是自然之子,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自然、呵护地球是人类唯一的正确选择,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基本前提。大基地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部分,有着远超能源属性的独特世界视角。单从地图上的两处标注点,我们便可窥见大基地项目建设的非凡意义:
——云南昆明。2021年10月12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在这里举行,习近平主席宣布:“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第一期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的项目已于近期有序开工。”大基地项目,正是首期“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项目之一。
——内蒙古鄂尔多斯。2017年7月29日和2019年7月27日,第六届、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先后在这里举办,习近平主席连续向两届论坛致贺信,指出中国荒漠化防治为国际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了中国经验。库布其沙漠,正是大基地项目探索规模化、科技化、产业化治沙模式之地。
一边是国际会议,一边是国际论坛。大基地项目从出道亮相的那天起,就是“国际范儿”——它从昆明出发,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征程;在库布其落地,贡献全球荒漠化科学治理新模式。
着眼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的”。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解决工业文明带来的人与自然紧张关系问题贡献智慧与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更是“世界的”。
无论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其背后蕴含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人类文明新形态视野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深邃考量。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大基地建设成为全球观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这是一份对社会、对国家、对文明、对人类的责任。(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