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辆运输车从远处开来,在自动化加水系统前实现了自动加水;一辆辆无人碾压机在仓面进行无人碾压施工;通过运输系统可以跟踪每一台车的运输情况……连日来,在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的拉哇水电站建设现场,一个个数字化施工场景让人啧啧称奇。
在拉哇水电站智能建造中心,可以看到,通过一套系统便能实现工程资料上传、收文发文、进度填报、预警处理等操作。这正是华电金上公司致力于数字化建设,全面提升数字赋能水平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拉哇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239米,为世界水电工程同类型最高坝,正在攻克强震区窄河谷建超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技术难题。在拉哇水电站建设过程中,该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智能技术,搭建以数据共享和可视化设计为基础的工程建设数字化平台,构建拉哇水电站智能大坝系统,在国内高土石坝填筑中首次全过程应用无人驾驶碾压技术,实现大坝施工过程智能感知、分析、反馈控制和智能无人驾驶碾压机群协同作业,推动我国高土石坝填筑进入无人驾驶时代。
拉哇水电站作业现场。王磊摄
“我们建立了从施工进度、坝料的运输、加水、摊铺、碾压以及将来的面板施工的全过程监控系统,从而解决了坝料从什么地方装、途径哪里、到哪里去,含水率怎么样,碾压质量怎么样的问题。”华电金上拉哇分公司总工程师田应辉介绍,现场的运输车都安装了北斗定位系统,能跟踪每一台车的运输情况,同时为了确保坝料含水率,建立了自动化加水系统,实现每一辆车的按量加水。
不仅如此,田应辉表示,在仓面上采用了智能碾压系统,实时监控每一台碾压施工情况,包括当前高程、速度、遍数、压实度,同时进行无人碾压施工,更加有效地确保了施工质量。
此外,拉哇水电站智慧工程还正在进行智能地厂、智慧机电等内容。“拉哇水电站智慧工程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将随着工程建设的推进、大家对智慧工程认识的逐步深入不断扩展、深化,确保工程建设全方位受控,同时为公司及集团数字化提供助力。”田应辉说。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交界的金沙江上游川藏段可开发常规水电资源近1000万千瓦,沿江新能源资源蕴藏量巨大。近年来,华电金沙江上游流域相关单位准确把握国家能源产业政策,推动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从拉哇水电站顺流而下,分别是巴塘水电站和苏洼龙水电站。
走进巴塘水电站,映入眼帘的是1号机及2号机的转子组装工作正在井然有序地进行,进入了最后的总装冲刺阶段。在楼上的GIS室内,建设者们穿着静电防尘服,戴着安全帽进行设备的安装,GIS室外,正抓紧为GIS盘柜配线。
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王磊摄
“巴塘电站处在高原,相较于平原来讲,空气绝缘性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备选用上就下足了功夫。”华电金上拉哇分公司机电管理部主任助理李航表示,GIS室作为电站输电的一个主要设备,对于能否按时发电起到关键作用。
奔腾的金沙江上游,一座座水电站拔地而起。苏洼龙水电站是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首个开工建设的电站,如今4台机组全投已实现平稳运行。在苏洼龙水电站中控室内,工作情况、流量、水位等数据一目了然,大坝有任何“风吹草动”“头疼脑热”,24小时值班的工作人员都可以通过大屏幕立即知晓并采取相应措施。
而苏洼龙水电站的平稳运行,智慧巡检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苏洼龙水电站的厂房内,一天有2个人对巡检线路和服务器端等进行3次巡检。该水电站运行部运行主管赵朝伟介绍,通过移动作业终端全部实现无纸化,替代传统纸质记录,对设备巡视、设备维护等,实现了从手工抄表到智慧巡检的转换。
在上游,叶巴滩水电站以数字工程“叶电云”系统为依托,与叶巴滩工程建设深入融合,持续推进信息系统推广应用,持续深化技术创新、技术融合,引领公司流域工程建设数字化。该系统相较于其他水电站系统各智能专业系统相互独立存在,叶巴滩工程叶电云系统将温控、浇筑、灌浆、质量验评、车辆管理系统、人员管理系统等专业系统集成为叶电云系统专业模块,做到系统高度集成化。
叶巴滩水电站数字化中心。王磊摄
目前,叶电云已形成“感知+分析+控制”一体化智能操作,形成借助信息化手段与技术,优化施工模式,实现大坝混凝土浇筑温度精细、个性、智能控制,叶巴滩大坝浇筑24小时无间断、精准化、动态化监测,达到温控施工可知、可控、可调。
据了解,华电金上近年来推进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工程建设中深入应用,助力数字化转型发展,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全面推动数字赋能水平,大力建设“数字金上”。